蔣麗娟 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有限公司
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始以企業孵化器的形式,扶持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發展,激發這些企業創新研發的活力,通過各項支持措施來降低企業創新創業成本,從而發掘發展潛力,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近些年我國政府為了促進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發展,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科技孵化器企業發展,但是科技孵化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因為孵化企業發展不均衡導致孵化面積難以核算,孵化企業注冊、研發和辦公場所要求過于嚴格,以及當前稅收優惠政策并沒有惠及非營利企業,導致非營利孵化企業稅負壓力依然很大。因此需要加大對科技孵化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來了解目前科技孵化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減輕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收壓力和經營成本,促進我國科技孵化器企業的長遠發展。
目前我國政府關對科技孵化器企業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財稅〔2018〕120號文件,該文件針對各個級別的科技孵化器企業、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出臺了專項稅收優惠政策。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4號,關于《延長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的公告》規定,將財稅〔2018〕120號中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
二是在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類型,其中在高新企業申報八大領域的第五類中增加了“創業孵化”項,旨在對科技孵化器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具體的針對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表1所示。與原先的稅收優惠政策相比,現在的稅收優惠政策放寬了對科技孵化器企業的準入條件,原來的稅收優惠政策只覆蓋到國家級孵化器,現在的稅收優惠政策覆蓋到省級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稅收優惠政策覆蓋范圍更廣。

表1 現行科技孵化器企業主要稅收優惠政策
三是2018年10月1日開始我國對小微企業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部分科技孵化器企業也在減稅降費范疇。例如,2022年3月開始,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實施100%的稅前加計扣除的形式,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200%的稅前攤銷,相較于財稅〔2015〕119號文件而言,提高的加計扣除的比例,大大激發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熱情;2022年3月開始,《關于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政策的公告》提出,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征“六稅兩費”;2022年4月開始,增值稅的免征點進一步提高,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即月營銷額沒有超15萬元的免征增值稅,等等。這些稅收優惠政策的頒布,體現出國家對科技孵化器企業的新興產業的成長支持。
很多孵化企業的所有人是第一次創業,創業和企業管理方面面臨一些棘手問題,例如資金短缺、人力不足和產品缺乏銷路等,難以將企業孵化成功。這導致很多科技孵化器企業在三年內沒有孵化成功而退出園區。孵化企業發展不均衡,在園區內經常進入或退出,對孵化面積的準確核算造成不利影響。一方面是按月進行孵化面積的核算工作量較大,另一方面是頻繁核算孵化面積導致核算煩瑣,難以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性,也就難以計算政府提供稅收優惠政策中的場地租金減免費用和孵化基底補貼費用,影響政府對孵化園區的財政撥款金額和到賬速度,進而影響園區內孵化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經營狀況。
根據我國對于科技孵化器的管理辦法規定,孵化企業的注冊地、生產經營地都要在科技孵化園區內,而且入駐孵化園區的時間不能超4年,進入孵化園區前企業成立時間不能超2年。但很多孵化企業都是在孵化園區外注冊,經營一段時間內才搬進孵化園區內,這樣很多孵化企業就不符合我國對科技孵化器管理規定,就難以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導致很多科技孵化器企業稅負壓力較大,經營成本較高,影響科技孵化器企業的正常發展。
科技孵化器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其主要產品是科技服務,科技孵化器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研發資金和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才能將科研成果變現,因此在孵化園區的孵化期間多屬于非營利狀態,還有部分科技孵化器企業是由政府投資建設,本身具有社會公益性和非營利的特征。其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靠國家財政撥款維持科研與運營。這些非營利科技孵化器企業在孵化企業初期可以享受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但是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方面卻缺乏足夠優惠力度。科技孵化器將孵化企業進行分類,如果孵化企業不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則科技孵化器企業就無法享受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在孵化期間取得收入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目前我國各地都興建了科技企業孵化園區,但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卻存在區域差異,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的區域差異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并呈現出經濟發達且科技孵化器企業數量多的地區,稅收優惠政策卻沒有完全落實;反而是經濟欠發達且科技孵化器企業數量較少的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較好,主要是因為經濟發達地區科技孵化器企業數量多,當地政府在統計孵化面積和科技孵化器企業數量等方面存在漏洞,沒有真正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或者是上級財政撥款有限,無法雨露均沾,滿足全部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收減免需求。
針對科技孵化器企業出入孵化園區頻繁且發展參差不齊的問題,建議建立孵化器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科技孵化器企業都要納入信息管理系統,詳細記錄注冊信息、入駐時間、推出時間、占地面積等信息,科技孵化器企業要及時登錄更改信息,凡是有擴大租賃規模、轉入、轉出等信息都要上傳到信息管理系統中。在信息核對過程中,發現有錯誤信息就要查找原因,對相關企業進行罰款或停業整頓,讓科技孵化企業重視信息管理工作。這樣孵化園區能夠根據信息管理系統,對園區內的孵化面積進行準確核算,提高財務效率,這樣就能夠及時申請財政撥款落實稅收減免政策,真正降低稅負,促進科技孵化器企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對科技孵化器企業的認定標準,應以企業項目和活動為主,更加注重科技孵化器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和科研成果,忽略企業的注冊地、辦公場所和科研場所,確保讓所有剛成立的科研企業都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因此需要降低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門檻,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范圍,讓更多科技孵化器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真正從中得到支持與鼓勵。上級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督與資質審核,定期抽查孵化企業的科研成果和研究進展,避免有不法企業以科技孵化企業的名義,占用場地從事非法項目。
因為科技孵化器企業中有一部分是非營利性質的,這些企業主要靠政府財政撥款維持日常的科研與運營,如果再征收增值稅等稅金,無形中增加了這些非營利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經營壓力,因此要加強非營利性質的科技孵化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和范圍。如果科技孵化器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予以稅收優惠:
一是當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收達到一定的標準,地方政府可以從地方財政中對該企業予以一定的資金補貼,例如科技孵化器企業科研成果獎勵,也可以對正在孵化中的科技型企業給予一定程度上的優惠力度,減輕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負壓力。
二是當科技孵化器企業中孵化企業為了擴大規模走出孵化園區后,政府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對這些企業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科技孵化器企業實現“眾創—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的無縫銜接。
三是進一步完善科技孵化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我國對于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僅限于房產和土地使用者,只有房產和土地使用者才能享受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的減免政策。但是現實中很多科技孵化器企業占用的土地和房產的數量比較少,大多是以租賃的形式使用土地和房產,這使得很多科技孵化器企業無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這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將科技孵化器企業因租賃房產和土地而產生的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都納入稅收優惠范疇,從而真正降低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稅負壓力。
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合理分配財政補助資金,確保科技孵化器企業數量多的地區得到更多的資金補貼。政府還要加強監管,設置專門的監管部門來負責各地科技孵化器企業的舉報問題,一旦接到企業的舉報就要進行調查,查看稅收優惠政策在落實過程中的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確保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各個科技孵化器企業中。同時簡化科技孵化器企業稅收優惠辦理程序,建立稅務部門、財政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等眾多部門的溝通機制,提高科技孵化器企業辦理稅收優惠的效率,將稅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我國要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就要大力扶持科技型企業。目前我國科技型企業的草創主要依靠孵化園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這些優惠政策可以減免科技孵化器企業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等稅種,真正降低科技孵化器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稅負壓力,集中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來進行科技研發,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為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效用,應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建立孵化器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孵化面積的核算效率和質量,降低科技孵化器企業的認定門檻,確保更多的科技孵化器企業能夠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