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寧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也是如此,沒有相應的素材,就難以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一類卷的標準是“中心突出,內容充實”,這一標準就要求考生學會精準選材。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做法。
一、關注現實生活,真材實料顯真情
在《金薔薇》一書中,俄國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這樣介紹他對于觀察生活的看法:“作家是從來不特意去搜集任何素材的”“作家為了寫一本書而去研究寫這本書所必須知道的科學和知識性的資料,當然不在此列”。他說的就是觀察生活的重要性,考生平時要用心觀察生活,感悟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感受人間真情。
如“那段日子,我突然長大”這個作文題,注重個人生活體驗和感悟,需要考生搜集成長的素材,選擇印象深刻的某個場景或者某句話,“那段日子”讓“我”有所頓悟,有所啟迪,從而“長大”。再如“當你需要時,有我”這個作文題,考生要運用發散思維,進行多角度選材。可以從家庭生活中甄選——父母需要時,“我”責無旁貸,體現責任在肩的擔當意識;可以從學校生活中擷取——同學需要時,“我”挺身而出,凸顯互幫互助的同窗情誼;可以從社會生活中遴選——陌生人需要時,“我”伸出援手,營造美美與共的社會風氣。
“一枝一葉總關情”,考生平時也要關注自然,親近自然。大自然中的美景能撫慰快節奏生活帶來的浮躁,可以靜心品味慢生活帶來的愜意。很多寫景散文名篇,就是大自然給予作者的創作靈感,如張岱的《湖心亭看雪》,記述自己游覽西湖賞雪的情景,淡雅中有厚重、脫俗中有真情。“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眼前的“山”“水”“長堤”是他目之所及的素材,正是這些觸發了他創作的靈感,才有了這篇為后世廣為傳誦的美文。
二、追求新穎別致,不落俗套顯新意
選材時要追求新穎別致,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這就要求:不選人們早已經寫濫了的材料,如讓座、推車、領路等,這些材料即使是真的,最好也不要再選;不選曾有人寫過的材料,若選了,也必須要換個角度來寫,爭取寫出新意來;不選與別人重合的材料,估計別人會寫什么,“我”就不寫什么,不與他人重復,要懂得求新求異。
那么,怎樣的材料算是新穎的呢?自己最熟悉、了解詳情而恰好又是別人忽視、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對人們熟知的、自己卻有了新認識或新體驗的材料算“新”;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的材料算“新”;最近發現的,有時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風尚、新特點),有意義(表現傳統美德),有意思(體現童真、童趣)的材料算“新”。值得注意的是,脫離“真實”二字,編造、獵奇的內容,不在“新穎”之列。
如2022年山西卷作文題之一“回首那剛剛過去的時光”,有位考生將“剛剛”定格在“畢業典禮”這一天,看似選材平常,卻通過“節目感受”“老師寄語”“話別場面”等片段,巧妙地串聯起了“過去的時光”,做到了“人有我新”。
三、調用閱讀儲備,經典名著顯底蘊
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都是人類寶貴的歷史資料,是人類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它們保留著那個年代的思想,還原了那個年代風土人情,可謂是作者一生心血的集成。書中作者表達的很多思想,也是永恒、不過時的,對于考生寫作文甚至為人處世都有巨大的指導價值,靈活運用名著素材,能使作文充滿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創造性運用的體現。
如“我在書中找親屬”這個作文題,考生可以從文學作品中選擇印象深刻的人物,選擇那些帶給“我”人生啟發,引領“我”成長的人和事,寫出自己的感悟。有位考生寫道:“讀到《呼蘭河傳》中的祖父,總有種莫名的親切感。他會帶著蕭紅在后院玩,任蕭紅在他頭上插滿玫瑰花……有了祖父,蕭紅的童年才色彩斑斕。每每看到這,我總會想起我的外公。他跟書中的祖父一樣,陪伴我走過整個童年……”
四、插上想象翅膀,內容豐富顯神韻
想象力是思維能力的核心,也是創造能力的先導。哲學家黑格爾在《美好》中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創造想象,對培養考生的創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由遠遠的“街燈”產生聯想和想象,描繪了美麗的街市及牛郎織女幸福的生活,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改編了我國古代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這樣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內容豐富,富有神韻。
如2022年山東煙臺卷作文題“看見”,“看見”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看見“葵花向日傾”“榴花開欲燃”“青山多妖媚”,可以看見師長、家人、社會為我們所做的辛苦付出;可以看見書法、篆刻、國畫、陶藝、剪紙、面塑等藝術帶來的傳承與創新,可以看見百年變局下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看山水,看見自然的美麗;看社會,看見世事的百態;看生活,看見人情的冷暖;看人物,看見性格的不同。還可以另辟蹊徑,看見天馬行空的繽紛世界,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五、留意時事熱點,家事國事顯情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與家國緊密相連。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是一種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種刻于骨血中與生俱來的對國家的深情大愛。無論在什么場合,每一個人都要謹記自己是中華兒女,都要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考場上選用熱點素材,如大國工匠、北京冬奧會、感動中國人物、二十大等,既能使作文富有時代氣息,又能彰顯考生的家國情懷。
如2022年四川雅安卷作文題“? ?,是一種幸福”,考生除了可以寫父母、親人、同學帶給“我”的幸福感外,也可以將日常生活與時事素材寫進作文中,由生活小事寫到家國情懷,縱向思考,深度寫作,比如抗震救災、航天精神等,體現新時代中學生的文化自信。
再如2022年湖北武漢卷作文題:
某地一家飯店承諾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晚餐,求助者只需進店告訴店員點“套餐A”。找地方坐下,店員就會端上一大碗熱乎乎的牛肉面。求助者吃完直接離開,不用付費。
“套餐A”是一個有溫度的代號,它的暖心之處在于:店家平等地對待求助者,讓他們感到自己與其他顧客沒有差別,顧及了求助者的顏面,呵護了他們的尊嚴,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或許還能為他們帶來希望和力量。
呵護他人的尊嚴,可以點亮生命之光,讓社會更溫暖。
請你根據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敘述生活經歷,或論述其中道理,寫一篇文章。
所給材料本身就在引導考生關注社會,考生可以從“為什么”的角度入手,探究“呵護他人的尊嚴,可以點亮他人生命之光”的原因;也可以從“怎么做”的角度入手,探究“呵護他人的尊嚴”的過程和方法。
總而言之,通過多種渠道精準選材,作文的意蘊才會豐富起來,希望考生都能擁有一雙慧眼,找到生活中的“米”,烹飪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江蘇濱海縣坎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