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2022年11月12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科技支撐濕地生態保護及國際履約論壇”上,《強化濕地保護管理科技支撐全球倡議》(下稱《倡議》)發布。同時,由《濕地公約》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全球現有43個,其中中國13個,數量居全球第一。
如今,保護濕地和保護動植物一樣,已成為人們的常識。目前中國已形成了長江保護網絡、黃河保護網絡和濱海濕地保護網絡,全世界共有9大遷飛區,有4個經過中國。正如《倡議》所指出,濕地作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生物多樣性維持等多種生態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加劇,全球濕地面臨著退化和減少的威脅,需要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濕地保護修復的力量,攜手推動全球濕地生態系統治理。
觀點一覽
科技支撐和科技引領是今天和未來濕地保護的重要內容,也是濕地保護進入深水區的體現。濕地保護涉及濕地認證、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價值、濕地恢復和濕地與氣候變化等領域。中國在遷飛區中處于一個核心的位置,是候鳥關鍵的越冬地、繁殖地和停歇地。因此,中國的長江、黃河入海口以及沿海的濱海濕地都應當按照良好的灘涂來保護和建設,這也有利于保護鳥類和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