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2022年底,《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印發,對城市建設過程中相關設施的配套、建設、改造提出要求并制定標準,得到廣大家長贊許。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全面保護好兒童的安全,提供更適應兒童成長的社區環境、教育配套,有助于兒童成長成才,關系廣大家庭切身利益。如何讓“適兒化”改造更符合群體特點,確保使用安全,滿足切實需求,需要設計者堅持“1米高度”視角,認真設計、用心選材、精心建造。
《導則》指出,優先對兒童使用頻率較高的教育、醫療衛生、兒童福利、圖書閱覽、展示與藝術表演、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適兒化”改造;街區層面與15分鐘步行出行范圍相銜接,構建兒童友好街區空間,社區層面優先配置滿足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日常需求的服務設施、游樂場地和步行路徑。
觀點一覽
安全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前提。沒有安全的環境,再好的設計、服務、教育都無從談起。安全的構建需要科學的理念,需要環保的材料,更需要精細的施工。兒童的成長需要良好的環境與配套設施。一座城市對兒童的關愛不僅在于有幾座兒童樂園、幼兒園、兒童醫院、娛樂設施,也在于城市小至滿足基本需求,大到每一個社區配套規劃合理。兒童是國家的未來,需要在“適兒化”改造中堅持“1米高度”視角,站在兒童角度,為兒童著想,為兒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