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淑
持續40天,預計發送旅客近30億人次。這就是2019年中國春運的氣勢,它以短期超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繼續成為我們這顆星球上蔚為壯觀的景象之一。到2019年,春運已經走過整整40個年頭,可以說幾乎伴隨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春運正成為展現中國科技的一個舞臺和秀場。
道路交通安全是春運的重中之重。2019年春運開始之前,著名導航定位服務公司攜手全國80多家各地交通管理部門,共同發布了《2019年平安春運安全出行指南》,推出“回家地圖”系列在線服務,助力春運返鄉。值得一提的是,該服務挖掘利用大數據,發布了出行擁堵指數預測和出行天氣預報,方便旅客提前規劃出行路線并及時應對路況變化。
在春運期間,廣東梅州公安局推出數項黑科技手段,實現更加高效的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務。一是無人機空中巡視,第一時間發現高速交通事故和事故隱患,實現快速出警處置,提高通行效率,避免發生二次事故。二是胎壓感應器掃描隱患,對高速過往車輛進行感知掃描,及時發現胎壓異常問題,進行交通安全風險警示。三是利用智慧新警務平臺,結合警用大數據,排查出威脅道路交通安全的違法上路的報廢車、事故車等,最大可能消除安全隱患。
保障出行安全離不開醫護人員的參與,然而旅途中及時獲得優質高效的醫療資源并不容易,碰到突發的旅客健康問題,很大程度上靠旅客之間的自救來進行。今年春運期間這一問題開始得到更好解決。比如,鐵路太原客運段推出“互聯網+”旅客急救計劃,引入志愿醫生通過互聯網遠程醫療對救治工作給予指導,大大提高救治的專業性。
在人工智能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春運自然少不了機器人的身影。2019年春運期間,武漢火車站引入了幾名萌萌的機器人,它們不僅外表憨萌可愛,而且神通廣大,對“公交車站在哪兒?”“最近的地鐵站怎么走?”等方位性問題的答案,它們張口即來。對列車車次及出發抵達等出行信息在背后強大的數據支持下也是對答如流。
安全快捷抵達目的地是人們對春運的最基本需求,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要求走得安全、走得快捷,而且要求走得舒適,有更好的旅途體驗。
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對于旅客來說的確是個煩心事兒,如何能讓行李寄存更智能一直是一大痛點。武漢火車站推出了智能寄存柜服務,旅客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免費把自己的行李安全存放在那里,然后根據出行時間安排一些就近逛街或者會友。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1月26日,有刪改)
訓練
小麗帶著大包小包從長沙回蘭州過年,在武漢換乘17時的火車,她13時到站,想利用空閑時間去附近的黃鶴樓參觀。依據選文,你會給她哪些建議?
答:
【江蘇無錫市東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