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煒 烏元春
反華議員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17日在日本眾議院會館內舉行研討會。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等人參會,并在多個涉華議題上大放厥詞。
臺灣“中時新聞網”稱,特拉斯在會上提出打造所謂“經濟版北約”,就“經貿脅迫”發動“集體防衛”。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特拉斯提出多項“支持臺灣”的政策建議,包括在關鍵產業上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深化與臺灣的經濟聯系,以及讓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她還鼓動建立_個所謂更發達的太平洋防御聯盟,讓臺灣“能夠保衛自己”,并與北約加強合作。據報道,特拉斯當天的發言還涉及新疆、香港話題,叫囂“在為時已晚之前挑戰(中國在全球的)經濟主導地位”。
在回答記者有關特拉斯言論的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獻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一貫反對歪曲事實、抹黑中國。”汪文斌說,國際權威民調顯示,中國政府在民眾中的滿意度高達93%以上,這是對相關言論的有力駁斥乞他強調,所謂中方威脅別國安全、搞“經濟脅迫“的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國家無權以任何借口進行干涉。
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與特拉斯的表態如出一轍。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莫里森當天宣稱,任何“由中國發動的戰爭都不會以子彈為開始”,而是以“比特和字節”為開始,“他們將首先使你的軍事系統和民用基礎設施癱瘓”。據“德國之聲”報道,莫里森還在講話中煽動各國不該以綏靖態度面對中國。近期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系似有緩和跡象,但莫里森揚言,澳大利亞絕不能就此改變態度、不與盟友合作。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朔1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西方前領導人發表此類言論的目的有幾個方面:一是“刷存在感”,即使不在位了,也要保持在政壇的聲音;二是施壓現任政府按照他們的意愿行事,進而影響本國政府的決策;三是這些政客“抱團取暖”,試圖形成聲勢。他們明白反華聲音單方面很難對中國構成實際威脅,于是妄圖發動各種反華勢力聯合起來,對中國形成一定的壓力,但難以得逞。汪文斌17日在駁斥特拉斯對華抹黑言論時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禾呼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發展越好,越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和共同發展。▲
環球時報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