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彬
汽車能力中心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以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柴 彬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0)
為了提高就業率,高職院校每年通過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及學習領域來適應就業市場需求,這種做法只重視培養形式而忽視了人才的能力目標,學校無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導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不穩定和隨意性,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獲得就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行動能力。酒泉職業技術學院打破常規,創建汽車能力中心,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探索實踐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能力評估等方面進行突破,為其他高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一種模式。
職業能力;行動能力;能力中心建設;人才培養方案
人類在長期改造自然界的歷程中,生產方式從松散的、無組織的原生態逐步轉變為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合作;從業場所由家庭、作坊逐步轉變為分工協作、人員密集的車間,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具體。不僅要求從業者能干活、會識字,而且還要求有知識、能敬業、可創新。正是出現了大量能力全面、技能高超的從業者,才加速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進步、生產水平的提升,物質文明的發展。因此,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得益于大量職業能力較強的從業者。
職業能力是從業人員適應崗位需求多種能力的綜合,是高職院校培養行業人才的最終目標[1]。高職院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般通過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現代化的實訓基地等手段[2],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標準、課程教學標準等方式,來規范教師、學生的行動能力,最終使學習者獲得未來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所謂的行動能力是指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習的知識都是符合個人成長,在社會實踐中有價值,能實現、做得到的知識和技能。職業行動能力是反映從業者職業能力水平所達到的指標。
目前大量高職院校為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率,每年根據社會需求,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學習領域及教學標準。試圖以這種方式作為提高學生行動能力的手段,這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常態。教學人員每年根據不斷變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專業新領域、編輯新教案、淘汰舊材料。從社會的發展規律來講,這種做法無可厚非,畢竟只有創新才能進步,但頻繁地改變人才培養方案就意味著要頻繁地改變人才培養方向和知識領域,這使得專業教師無法靜心鉆研教材、總結經驗、提高業務水平,更無法培養出高水平的從業者,有道是“師傅不高,徒弟凹腰”。新興的知識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能力,至少需要三年時間。頻繁地調整教學內容,既不利于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體系,學校也很難將人才培養方案與行動能力進行有機銜接,故無法形成一個完整、有效的培養體系。俗話說“熟能生巧”,大國工匠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長期磨練,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大學里德高望重的教授之所以成為“網紅”、名師,深受學生喜歡,也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專注一門,不斷總結、積淀,才形成了有特色的職業能力。
我校大膽實踐,努力突破“圍城”,打破目前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汽車專業為試點,成立汽車能力中心,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設計、教學過程,探索以行動能力為中心,以實踐技能為根本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心成立一年來,經過專業團隊不斷探索、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職業學校學生求學的核心目的是獲得良好的行動能力,能適應社會及崗位的需求,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創造社會價值。
職業崗位的行動能力具體反映在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三個方面[3]。專業能力是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后,能獨立完成任務、解決實際問題,并對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社會能力包括兩個方面:適應性行為和社會技能。適應性行為包括獨立工作的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及完成學習的能力;社會技能指有與人合作的意識,能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國主義情感。個人能力是指具有克服困難、樂觀向上的身心,有鮮明的是非判斷能力及正確的價值觀,有責任心,能獨立完成作業及實訓操作[4]。
為突出學習者行動能力的培養,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剖析,認真對照汽車專業崗位實際需求,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方式及標準進行重新認定,對學習領域、課程標準進行結構重組,形成了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人才培養模式。
1.注重行動能力培養,突出一課一技能的目標
取消與本專業崗位行動聯系不緊密、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汽車文化、機械制圖、機械基礎,將專業核心課程由原來的22門精簡為15門,同時,增加專業核心課課時,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每門課的實訓與理論課時比調整為1.25: 0.75。
2.企業實訓與課程技能相結合,改變2+1的學習模式
將原來為期一年的畢業實習分解到各學期,讓企業實訓與課程技能相結合。如第一年側重培養汽車的維護保養、結構認知、職業規范、愛崗敬業的能力,安排學生進入4S店,進行為期2個月的認知實訓;第二年側重培養專業應用、合作交流、嚴謹認真的工匠意識,安排學生進入汽車修理廠,進行為期3個月的專業實訓;第三年以就業為主,主要培養學生愛崗樂業,精業創新的職業情懷,進入汽車制造廠、主機廠、汽修廠、4S店等相關企業進行為期5個月的崗位就業實訓。
3.開設自修課,拓寬形成行動能力的空間及時間
為促使學生的行動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打破常規管理模式,開放實訓室,將空堂課、業余時間改為自修課,讓學生自覺、主動進車間、上工作臺,為學生提供練習崗位,實訓練習期間打卡計時,根據學習者參加練習的時間及效果,算課時、計學分。
技能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反復練習習得的一種熟練技巧。在職業院校的常規教學中,各門課程是按周排課、按時授課、到時結束的教學模式,沒有提供使學生反復練習的環境和條件,因此,無法形成實際意義上的技能。只有建立開放的實訓室管理體制,使學生在閑余時間能進入實訓室,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練手,才能獲得真正的技能。通過建立自修課及學分制度,保障學生在實訓室有一定的實踐時間,為提高動手能力,形成行動能力提供保障。

表1 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標準(節選)
4.利用專業課+互聯網,同步線上線下課程教學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功能,課程教學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在線下按計劃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大量的實踐操作視頻、參考資料、專業閱讀資料全部上傳至互聯網,要求學生在學期結束前,在互聯網上完成與本課程相同的課時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半徑。
長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及職業能力教育都是以講座形式完成的,內容松散,不系統,也不連貫,不能持續地解決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健康及職業發展中的困惑。將社會責任和心理健康納入人才成長體系,將相關課程從講座形式變成固定課程,按周學習,長期鞏固,可促進學生的心身交融,活力煥發,形成一個符合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體系。
課程標準是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目標的具體行動方案,人才培養目標能否落地,開“花”結“果”,反映在課程標準的具體環節及要求上[5],在制定課程標準時打破原教材體系,依據崗位需求及專業特性,具體細化各任務的內容及目標,明確每個學習任務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6]。
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學習領域1 汽車維護與保養”的“學習情境2 汽車50 000 km維護與保養”為例,來說明其具體要求及標準。該學習領域共計22個課時,為第一學年第一學期課程。根據行動能力的培養要求,能獲得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中兩個和兩個以上的知識點,安排進入學習領域,不能獲得兩個能力的知識點將被移除本領域。每個知識點在確定學習標準時,都要明確以上三方面的能力及實現能力的教學方法。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標準(節選)如表1所示。
課程標準能否真正轉化為學生的行動能力,并取得實效,取決于教學設計環節及教學過程的實施。以表1中“任務2 火花塞的檢查與更換”的教學設計為例,來說明行動能力的轉化過程。教學過程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教學過程設計
有計劃、有過程,還應該有檢查、有考核。考核項目及內容應該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設計來確定,項目既不能太繁雜,也不能過于簡單,考核項目過于繁雜,在教學實踐中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會導致整體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同時,由于學生在初期實踐操作中總會出現差錯,過于嚴苛會打擊部分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不利于后期的學習;過于簡單,純屬于走形式,導致學生不重視、不在乎,應付差事,將失去考核的意義。具體的評價內容及評分標準如表3所示。

表3 行動評估表
考慮部分心理素質不好和行動能力較弱的學生,對行動效果的評價打破常規的評價標準,不是分為“優”“良”“中”“差”,而是“優”“良”“一般”,如表3所示。
這種評分方式將更加人性化。由于實踐操作的隱蔽性及評價規則的局限性,每一項評價并不能充分、完全地反映學生對教學任務的完成能力和實際水平,簡單地將某個任務完成不好的學生評價為“合格”或“差”,是一種片面的、粗暴的、不負責任的做法,這種評價會對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和學習積極性方面造成很大的挫傷,甚至導致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改為“一般”,會保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也為后續學習其他任務儲備人格尊嚴及學習動力。
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靠一門課、一個學期就能實現,需要一個健康、積極的培養體系和久久為功的過程。只有全方位聯動,日積月累,才能形成一個知識全面、技能突出、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高素質人才。我校汽車能力中心的建設及運行體制希望能為其他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及發展提供一個思路。
[1] 徐國慶.職業能力的本質及其學習模式[J].職教通訊, 2007(1):24-28.
[2] 劉伯超,夏平.基于PDCA循環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問題與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9(11):239-240.
[3] 施進,王進滿.關于職業行動能力培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師,2013(17):113-114.
[4] 牛金成.德國國家資格框架及其特點[J].外國教育研究,2019,46(4):103-117.
[5] 劉伯超,夏平.基于PDCA循環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問題與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9(11):239-240.
[6] 肖瑤,裴直,王郡,等.基于職業特征的高職思政課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7(3):57-58.
Explor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Capability Center—Take Jiuq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AI Bin
(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uq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uquan 735000, China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demand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by constantly adjust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the study field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every year, which approach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form but neglects the ability objective of the talent, the school can not for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leading to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instability and randomness, students can not be a good job to obtain the vocational action required by the post. Jiuq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reaks the convention, creates the automobile ability center, tak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goal, explores the practice to train the ability as the center teaching pattern, this paper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curriculum standard,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teaching ability evaluation and so on, and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specialty in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bility; Action ability; Ability center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G718.5;U461
A
1671-7988(2023)03-186-05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3.035
柴彬(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汽車動力系統,E-mail:c1971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