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敏 毛 碩 彭 焜 陳 松
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73
隨著裝配式建筑應用愈加廣泛,關于裝配式建筑的“滲漏”問題引起了業界的重點關注,時有某裝配式項目滲漏的現象發生,滲漏位置主要發生在外墻底部接縫、頂部后澆、側面后澆位置及水平構件與豎向構件拼縫位置,對于如何有效解決裝配式建筑拼縫處的滲漏問題值得研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裝配式建筑在建筑業的發展與進步[1]。
1)預制外墻設置“凹”型槽
預制墻板兩側之間是靠后澆鋼筋混凝土連接起來,如圖1,此處豎向拼縫設置凹型型,既能保證現澆與預制混凝土的牢固咬合,又能延長水的滲漏路徑從而達到防水的效果,另外對結合面進行高壓水槍洗毛,增加新舊交界處混凝土的密實性,如圖2。

圖1 預制構件平面布置

圖2 預制墻板豎向拼縫處凹槽
2)預制外墻設置膨脹止水膠條
在外墻豎向凹槽位置設置50mm寬3mm厚的膨脹止水膠條,沿墻高貫通布置,遇水膨脹,起到防水的作用,如圖3。

圖3 豎向墻板凹槽處止水膠條
3)預制外墻底部水平拼縫處,外墻設置150mm寬防水涂料,本項目采用JS水泥滲透結晶涂刷,防止底部灌漿料存在細微裂縫導致滲漏,如圖4。

圖4 豎向墻板底部水平拼縫涂刷防水涂料
4)水平構件如空調板與旁邊的陽臺梁及飄窗側板在構件深化設計時均留置了1.5cm的拼裝縫,方便吊裝施工,此處拼縫一般先采用發泡劑填縫,后用耐候密封膠進行封堵,達到防水的效果[2]。

圖5 水平構件側面拼縫

圖6 水平構件拼縫打膠
1)外墻滲漏成因分析
①外墻頂部滲漏原因分析:預制墻頂部滲漏主要是混凝土澆筑不密實或有施工冷縫,由于預制墻頂部后澆混凝土僅有14cm厚,澆筑時出現振搗不夠導致不密實,另外澆筑預制墻之間的約束柱與澆筑板的混凝存在時間差,極容易形成冷縫,以上兩種情況均容易導致滲漏。
②外墻側面滲漏原因分析:本項目側面滲漏情況較少,局部滲漏主要為混凝土澆筑時振搗不到位,混凝土不不密實,另外由于構件安裝精度偏差、模板加固不牢固等因素,導致漲?,F象發生,水泥漿流失,交接多為骨料,存在縫隙,從而導致滲漏[3]。
③外墻底部滲漏原因分析:底部滲漏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灌漿不密實或灌漿時未按照要求分倉內部形成空腔,二是底部接縫的灌漿料由于收縮產生裂縫或者因支撐不到位、在未達到強度之前承受荷載而產生裂縫。
2)水平構件滲漏成因分析
與現澆銜接部位承受荷載過早產生裂縫,發生滲漏;側面與相鄰構件的拼裝縫打膠質量存在缺陷發生滲漏;吊裝時,構件安裝精度不夠,出現倒坡現象,下雨后無法正常排至地漏,長期積水[3]。
1)構件吊裝施工控制要點
①要嚴格控制豎向墻板安裝水平定位精度。首先要控制豎向構件的水平定位,構件水平位置偏位會導致插筋與套筒錯位,當鋼筋偏位嚴重時,內貼套筒壁,堵塞出漿孔,導致灌漿時套筒內部氣體無法排出形成氣倉從而造成灌漿不飽滿現象[4]。
②要嚴格控制豎向墻板底部灌漿倉高度。構件吊裝時,要根據標高控制線控制構件底部離混凝土面的高度,從而控制灌漿倉的有效高度,若厚度不足2cm,容易造成灌漿不密實,且容易開裂。
③要嚴格控制豎向墻板的垂直度。構件吊裝就位后,要檢查單個構件的垂直度,另外要檢查相鄰構件的垂直度,以免偏差過大,與鋁膜存在較大間隙,導致漏漿,導致接縫處混凝土不密實[4]。

圖7 控制豎向構件吊裝垂直度
④要嚴格控制封豎向模板與灌漿的施工間隔。在豎向構件吊裝就位后,首先斜支撐需加固牢靠,不得出現松動情況,在灌漿后48小時內,鋁膜材料不得倚靠在豎向構件上,更不可進行鋁膜施工,防止在灌漿料未達到強度時發生擾動而使底部產生裂縫。
2)套筒灌漿施工控制要點

圖8 底部結合面鑿毛

圖9 灌漿倉分倉
①豎向構件底部封倉前,對現澆混凝土進行鑿毛處理,增加灌漿料與混凝土基面的有效粘結,另外封倉時,嚴格控制封倉的厚度,不得超過2cm,嚴格控制灌漿倉的長度,超過1.5m時需進行分倉,防止影響灌漿料的流通導致灌漿不密實[5]。
②灌漿施工要嚴格按照產品出廠合格證要求的水料比配置灌漿料,防止加水過多出現離析現象,或者加水過少流動度不夠、初凝時間變短,從而影響灌漿質量。拌制灌漿料時,注意攪拌時間和靜置時間,讓灌漿料中的氣泡盡量排出,增加底部密實性。
③灌漿施工后注意,夏季注意濕水養護,冬季注意防凍,防止產生收縮裂縫。
3)防水、打膠施工控制要點
①外墻拼縫防水涂料施工前,應將基層進行處理,清理雜物粉塵,施工部位應保持平順、堅實,無水漬,防水材料建議使用水泥滲透結晶。
②水平構件拼縫密封膠施工前,先將接縫內清理干凈,確保無浮渣、水漬;縫內采用發泡膠填縫劑填充后再進行打膠施工,膠體表面要求平整密實、均勻牢固,不得污染墻面;完成密封膠施工后,應對接縫周邊外溢的密封膠進行清除[6]。
預制構件拼縫處的防水措施及施工控制,將直接影響裝配式建筑的防水效果,本文結合本項目的實例研究,在如何改善裝配式建筑拼縫處的防水方面,得出如下結論:
1)加強構件本身的防水設計構造,如豎向構件側面采用凹槽+膨脹止水條雙重構造可有效杜絕豎向拼縫處的滲漏,實施效果良好;
2)嚴格控制豎向構件的吊裝精度,控制構件水平定位、豎向標高、垂直度等參數,減少施工誤差帶來的拼縫處漏漿而導致滲漏;
3)嚴格控制灌漿質量,防止底部接縫出現灌漿質量缺陷,如底部接縫處鑿毛到位,灌漿后控制上荷載的時間,注意養護等;
4)做好拼縫處的防水及打膠施工質量,水平構件主要以排為主,最好建筑找坡,進行排水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