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
劉 巍
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東莞市可園中學掛職副校長(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項目初中文科名教師培養對象,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初中語文(東莞)基地主持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育碩士合作導師,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訪問學者,粵東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群首席專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中學語文教科書”培訓專家,香港教育局“粵港交流計劃”赴港視導專家,貴州、江西“國培計劃”主講教師,廣東省中語會常務理事,東莞市中語會副會長,東莞市人民政府督學,東莞市優秀教師,東莞市教學先進個人,東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題記
2020年春,整個莞邑大地處于“停課不停學”狀態,全市中小學全部由線下授課轉為線上授課。
為了提供全市托底資源,我召集語文中心組,在最短的時間內出臺適合教學進度的微課程:擬定好頂層規劃、統籌好全市托底資源建設進度。
其中,有一個市級工作室,承擔了一項時間緊、難度大的任務。出于擔心,我反復叮囑該項目負責人,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一來,因為突如其來的居家上課,一下子讓我們沒有適合教學進度的微課,我有些焦慮;二來,不久前,一所學校的一位年輕教師在態度上不重視,沒有按質按時完成另一項教學任務,影響到我們的整體進度,需補救。
不料,在規定的時間內,還真出了問題。該項目有一位年輕教師的資料不齊全,雖然我有兩天的提前量,但已經影響到我的整體計劃。我當時很惱火,直接打電話給負責人。不料,負責人也說,該名教師在近期比較懶散,發信息半夜三更才回復,做事總是拖拉,作為一名“985”研究生,能力不至于此。我一聽,更是焦躁,直接拋下一句:“以后,此人不要再用。”
接下來兩天,我集中精力把漏洞補上,因為,我采取的是AB角任務安排,一個主備、一個助備。
正當我要漸漸忘卻此事時,項目負責人的電話響起:“劉老師,我們都誤會那位老師了。她是一位年輕的軍嫂,先生放棄了探親假、提早返回部隊參加緊急支援任務。她有兩個娃,老大四歲、小的才一歲多,一直幫忙照顧娃的外婆在湖北出不來。現在家中就她一個大人,又要照顧娃,又要上網課,還是班主任……”我當時就頭大:“她為什么不說呢?可以不安排任務的。”“這位老師很優秀,她說可以堅持的。她每天都是在把娃哄睡之后,才能錄課,每次總做到凌晨兩三點鐘。我也是從旁打聽到,后來直接追問出來的。我們都錯怪她了。”項目負責人說。
我當時非常汗顏,因為自己的武斷、自負、急躁和那所謂的“辦大事”的“果敢”,遮蔽了我的雙眼。如此看來,我是多么的剛愎自用、多么的自以為是。
但幸好的是,我還有彌補的機會。我端正了態度,主動添加了那位老師的微信,及時地向她致歉,妥善地溝通與解決了此事。
事情過后這兩三年,我仍時常想起,并常以此來提醒與告誡自己:作為一名教研員,要從人性化的教研管理角度入手。要學會周全、冷靜地思考,就是要慎思;要具備清晰的判斷力,就是要明辨。“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教研員的主要職責在于“研究、指導和服務”,要做好一線教師專業發展的同行者、教師教學研究的服務者、教師教育成果的推廣者、教師教育智慧的發現者。
作為一名教研員,要營造有人情味的教研文化氛圍。我常以作家梁曉聲的四句話為標準: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的確,身為教研員,更需要比一線教師具備為他人著想的善良,要體諒一線教師的不易,時常換位思考;不論何時,都要記得給自己保留一份最基本的善意。當一個人溫柔對待世界,也終將被世界溫柔以待。
治學之道
劉巍積極投身于東莞市教育教學研究十余年,基本具備了鮮明的教學、教研風格,探索并提出了基于生活化、情境化、學理化和實踐化的“知行語文”理念與教學思路。
知行語文,旨在建設東莞初中語文教研共同體,創設合作共享、互助共贏的教研文化,帶動一批、成長一片、凝聚一群。這種探索,旨在立足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初中生的語文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喚醒與挖掘他們的語文持續學習潛力,助其成長;這種探索,旨在基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關注生命個體與個性化語文學習體驗,充分彰顯生命活力,促進師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種探索,是一種目標引領,是一種價值取向,更是劉巍的一種使命擔當與信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