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
裝在“套子”里的人
“老師,班上來了個新同學,她自己坐在垃圾桶旁邊了。”班上的“小喇叭”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我。
“好的,我知道了!”本來我就是中途接手這個班,好不容易適應了這群孩子,卻又被告知,班上來了一個復學回來的孩子。休學一年回到校園,這個學生會是什么狀態?我隱隱有些擔憂。容不得我多想,一位約莫40歲的中年婦女風風火火地沖進了辦公室:“請問陳老師在嗎?”
“我就是。”我抬手示意。
“陳老師,您好,我是小寒的媽媽,我剛把她送進教室。這孩子出生的時候心臟就有點問題,休了一年學,好不容易能夠重回學校,以后麻煩您多關照。我還要上班,就先走了。”我都沒來得及多問幾句,她就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思忖著,慢慢朝教室走去。
上課鈴早就響了,隔窗望去,孩子們坐得筆直,眼睛盯著黑板,聽數學老師講題,時不時還有幾只小手舉起來。當我的余光掃到教室后排,心里就像平靜的水面突然被投入了一顆石子:一張課桌孤零零地立在垃圾桶旁,四周仿佛都是高高的圍墻,小寒像一只受傷的小白兔一樣蜷縮在這個角落,無力地趴在桌子上。她的頭枕在左臂上,厚厚的劉海下是一副黑框眼鏡,戴著口罩,右手拿著一支彩筆,像是在畫著什么。她的裝扮像極了契訶夫筆下裝在套子里的別里科夫,教室的一切都仿佛與她無關。我想,此時朱自清先生那句“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大概最適合描述她的心境了吧。
忙碌的母親,欠佳的身體,久違的校園,陌生的同學……我的心一顫:她也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呀!我能為她做些什么呢?
特殊的座位
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容小覷,垃圾桶旁實在不是一個好的“立足之地”,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下課了,我走進教室,示意同學們安靜下來:“大家應該注意到了,班上來了一位新成員,讓我們掌聲歡迎她給我們做一個自我介紹吧!”孩子們很配合,熱烈地鼓起了掌。小寒慢慢吞吞地、極不情愿地起了身,小聲地說:“我叫小寒,謝謝大家。”氣氛略顯尷尬。我硬著頭皮繼續說:“謝謝小寒同學。那么請問班上有同學想最先交到小寒這個朋友,成為她的同桌嗎?”意料之中,教室里一片寂靜。“古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陳老師想成為小寒在班上的第一個朋友,請問我有這個榮幸嗎?”小寒的頭突然一下子就抬了起來。“你愿意做老師的同桌,坐到講臺旁邊來嗎?”她狐疑地點點頭,我安排兩位男生幫她搬桌子。
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里,小寒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我將賦予這個“一席之地”更多意義。
“小寒,老師忘帶紅筆了,能把你的借我用一下嗎?”
“小寒,能幫老師擦一下黑板嗎?”
“小寒,麻煩你幫老師發一下本子。”
人就像植物一樣,在適應大自然的過程中,需要強根固本。一個人的價值感,是其根,而被需要則是其本,這二者讓人無論身處何種變化都能獲得安全感、成就感。在一聲聲“小寒”的呼喚中,同學們漸漸習慣小寒在班級的存在。
但是,這份特殊不能一直存在,我在班上的時間畢竟有限,融洽的同學關系才是幫助小寒度過心理適應期的一劑良藥。很快,到了換座位的時候,我提前找了班長小茹。
“小茹,你是咱班班長,在班上人緣也非常好,老師想請你幫幫忙,可以嗎?”
“老師,沒問題,您說。”小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包在我身上!”
“小寒才來我們班,對我們班還不太熟悉。這次老師換座位,想讓你和她坐同桌,幫她在班上交到更多的朋友,好嗎?”
“好的。”小茹欣然同意。
“但這是咱們之間的秘密,老師不想讓小寒覺得她和別人不一樣。”小茹堅定地點點頭。
我不一樣
學生是有向師性的。在幫助小寒適應校園生活的過程中,我想,我應該主動走近她,帶動同學走近小寒。
“小寒,請問我可以坐下嗎?老師一個人吃飯好孤獨,你能跟老師做個伴嗎?”小寒沒吱聲,只默默點了點頭。我順勢坐下,繼續說:“你來班上已經有幾天了,還適應嗎?”她低下頭,說:“陳老師,雖然我來的時間不長,但我知道,您一直很關照我,同學們也都很好。但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一個健全的人,沒有爸爸,還又胖又丑,學習成績也不好,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義。”她的話深深地刺痛了我。“小寒,其實你能跟老師說這些話,說明你在心底還是信任老師的。你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覺得迷茫,是因為你還沒適應這些變化。爸爸媽媽有他們的生活,你也有你的人生。當你適應了學校生活,一切就會好起來了。成長本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她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我繼續說:“其實我跟你一樣,也是后來才來這個班級的。之前我也很迷茫,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之前還因為那些難處理的問題偷偷地哭呢。”她露出詫異的表情:“怎么?老師也會不適應嗎?”我笑了笑:“當然啊,你比我還厲害一些,你剛來不就交到了陳老師這個朋友嗎。”小寒有點不好意思地笑笑。我這才有機會仔細端詳她的臉,一臉認真地說:“其實你的五官還挺清秀的,眼睛也很好看,你的氣質只是被掩蓋了。”她害羞地說:“老師,你不覺得我有點胖嗎?”
“誰說的?”我故作生氣狀,“只要常鍛煉,身體好,主打一個自信,姐就是美!”她被我夸張的語氣和詼諧的表情逗笑了。
這次談話后,我不僅時常去食堂和小寒“偶遇”,在學習上關注她,還經常給她的媽媽留言。漸漸地,她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神筆”小寒
從第一次見面,看見小寒在本子上涂涂畫畫,再到后來知道她很喜歡畫畫,我就特別期待校園彩繪周,因為小寒能夠大展拳腳了。
校園彩繪周,全班同學就“中國傳統文化”這個主題展開討論。小寒提出,可以做一個中國神話故事走廊,這樣既可以體現傳統文化,圖畫內容也比較有趣。她的提議一出,同學們紛紛為她點贊。她拿出自己事先在網上找好并打印的一些資料,“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不僅有文字介紹,還有插畫。沒想到,我周五只是提前做了一下活動預告,她周末就認真準備了這么多資料。同學們向她投來贊賞的目光,她有點不好意思,微微紅了臉。
我隨即提出讓她來擔任此次班級繪墻活動的總設計師,她卻面露難色:“老師,我不行,我怕我做不好。”我很堅定地說:“就沖你的這份認真,這個總設計師,你當之無愧!更何況,你的身后還有我和全班同學呢,你只管放開手干。大家說,是不是啊?”
“是!”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小寒的目光第一次變得堅定起來。
“小寒,這個顏色要怎么調配?”
“小寒,這個位置我不太會畫,你幫幫我吧!”
“小寒,讓我幫你洗調色盤吧!”
小寒帶著班上的小畫師干得熱火朝天,那一天,是小寒臉上笑容最多的一天。
我們班的神話走廊受到了年級組的表揚,在總結班會上,同學們都很開心。我說:“這次活動的成功,離不開班上的每一位同學,不管是拿畫筆的畫師,還是做衛生的幕后英雄,都有功勞。但是,老師在這里要特別感謝一個人,她給我們提供了靈感。大家說,這個人是誰呀?”
“小寒!”同學們自發鼓起了掌。
“小寒,你還記得你曾跟我說過,你不一樣嗎?你的確不一樣啊!你是當代馬良,神筆小寒!”我朝她豎起大拇指,同學們都笑了,小寒也大笑起來。(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