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意坤 張博軒
作者簡介:張意坤(2000-),女,河南商丘人,本科,從事舞蹈表演研究。
摘 要:建立藝術審美表現力培養機制,能夠幫助舞者培養獨特的藝術品位以及藝術敏感性。通過觀摩和練習經典芭蕾舞蹈作品,舞者能夠深入了解高水平的藝術表達,并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與表演中。本次研究中,相關工作人員基于該機制構建的關鍵要素,明確機制建設具體流程與核心步驟,以期提高舞者藝術水平,為舞蹈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芭蕾舞蹈;藝術審美力;社會資源
中圖分類號:J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5-0-03
藝術審美表現力是指舞者通過舞蹈動作、姿態、情感的表達,以及對音樂、劇情和舞臺裝飾等要素的感知,令舞者能夠準確傳達舞蹈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使觀眾能夠深入體驗和理解舞蹈的藝術內涵。藝術審美表現力的培養可以使舞者在舞臺上展現更高水平的藝術魅力以及個人風格。為了培養芭蕾舞蹈的藝術審美表現力,舞蹈教育和培訓機構開始關注舞者的情感訓練、藝術鑒賞和創造力的培養。他們不僅注重技術的磨礪,還致力于引導舞者深化對音樂、舞蹈形式、藝術風格的理解。通過觀摩和練習經典芭蕾舞蹈作品,舞者能夠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并借鑒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風格。
一、芭蕾舞蹈中審美表現力的特點
(一)技術與美的結合
芭蕾舞蹈要求舞者具備高超的技巧,以及精準的身體控制能力。舞者通過精確而流暢的舞蹈動作,展現出優雅的形態[1]。芭蕾舞的審美表現力,與舞者身體的線條、手臂的舞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及一系列的姿勢轉換和體態表達,使得舞蹈具備了一種獨特的美感。例如,中國原創芭蕾舞劇《八女投江》中“密營”這一章節,創作者利用東北秧歌的動律、舞姿與芭蕾體態、步伐融合,這就需要舞者有非常強大的肌肉力量,能夠在用足尖控制自己身體的同時,做出大幅度火辣熱情的秧歌舞蹈動作,呈現絕佳的藝術效果。在“樺書”一章節中,朝鮮族女戰士安順?;貞浶禄閻廴藭r,以朝鮮族舞蹈特有的彈手、呼吸,中西結合,用芭蕾去演繹,舞者需用小肌肉群和內在去帶動支撐整個角色。對于舞蹈演員來說,技術技巧是非常重要且最基礎的條件,但外在的技術技巧并不是舞蹈的全部,內心的修養與內在的技術,兩者需結合,才能創作出更完美和偉大的藝術作品。
(二)空間感和節奏感
舞者需要準確感知和運用舞臺空間,并通過身體的運動和位置變化來創造并表達藝術效果。舞者通過迅速的腳步、輕盈的跳躍、旋轉以及不同層次的行動,展示出空間感變化與節奏變化,使舞蹈作品更加豐富,突出層次感。芭蕾舞是一種時空綜合藝術,如《天鵝湖》中的《二幕雙人舞》和《黑天鵝雙人舞》就全面展示了男女舞者對舞臺的把控能力和音樂節奏的感知力以及表現能力之間的相互配合,最終將舞劇完美呈現在觀眾面前。
(三)藝術品位和創造力
舞者需要能夠靈活運用技巧,展現個人的創造力和藝術特點。他們通過舞蹈作品的編排、解釋和演繹,展示自己的藝術觀點以及個人舞臺風格,為觀眾呈現出個性化、豐富多樣的演出。
二、機制構建關鍵要素
(一)知識與技能培養
在練習舞蹈中,舞者需要掌握正確的姿勢,通過系統的練習以及大量的舞臺表演,舞者可以逐漸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培養更高水平的藝術表現力。這涉及對舞蹈基本要素的理解和運用,如平衡、身體對稱性、動作的流暢性等。同時,舞者還需要熟悉不同舞蹈形式以及舞蹈風格,包括古典舞、現代舞、爵士舞等,以及各種舞蹈的特點和技巧要求。如中國原創芭蕾舞劇《花木蘭》大量運用了中國古典舞的語匯、現代舞的編排手法、傳統武術的素材,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沙場風光和軍旅生活。
(二)身體與體能培養
芭蕾舞者無比柔軟的身體里,蘊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一抬腿,一投足,都展現出芭蕾的優雅。但是,所有的力量都需要在一定控制能力的加持下,舞者才能自如地支配自己的身體。舞者需要擁有柔韌的身體,具備協調的肌肉控制能力,并且需要有足夠的耐力和力量來完成復雜的舞蹈動作。為了達到這些要求,舞者需要進行定期的身體訓練和體能訓練。這可能包括拉伸、力量訓練、核心肌群訓練、有氧運動等,以維護身體的柔軟性、力量和耐力。舞者還可以通過瑜伽、普拉提和其他身體訓練方法來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感。
(三)舞蹈理解與創造力培養
舞者需要理解舞蹈的結構、形式和風格,并能根據角色設定以及音樂節奏,進行創造性的演繹。培養創造力可以通過舞蹈編排、即興創作、角色解讀等方式來實現,以幫助舞者展現個人獨特的藝術表達?!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芭蕾舞劇的演繹來說亦是如此,不同的舞者對舞劇有著不同的情感理解,這就需要舞者依靠自身的文化修養以及認知體會對人物形象進行詳細的剖析,形成自己獨有的體會,從而在舞臺展示中帶給觀眾以情感上的共鳴,闡釋好所演繹的角色,突出角色特點,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三、藝術審美表現力培養機制構建路徑
(一)情感和情緒的傳達
1.芭蕾舞蹈作品的意境和情緒解讀
(1)觀察舞者的身體語言
舞者的動作、姿勢和表情是舞臺上最強有力的表達工具之一,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情感、意境和情緒信息。觀眾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舞者的身體線條、肢體舞蹈動作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深入體驗舞蹈作品的深度和內涵。這些元素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傳達和故事的講述。
舞者的姿態和身體姿勢可以傳達角色的性格、狀態和情感[2]。例如,挺拔的身體線條,表現出自信和堅定,而彎曲和柔軟的線條,則可能傳達出脆弱或悲傷。觀眾可以通過觀察舞者的身體線條來解讀角色的內心世界和發展。不同的動作可以傳遞不同的情感和情緒。例如,跳躍和旋轉表達喜悅和輕松,而沉靜的動作可能表現出內省和憂慮。觀眾可以通過動作的速度、力度、流暢度和變化來感知角色的情感狀態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
(2)感受音樂的氛圍和情緒
芭蕾舞蹈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與音樂的緊密結合。音樂不僅是舞蹈作品的伴奏,更是作品意境和情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舞者聆聽音樂時,他們與音樂的情感和節奏密切互動,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詮釋音樂所傳達的情緒與氛圍。舞者會聆聽音樂的旋律。旋律是音樂中承載情緒和感知的重要元素之一。舞者會用身體姿態和動作來演繹旋律的韻律和變化。他們通過輕盈的跳躍、流暢的轉身,或是緩慢的伸展來呼應旋律的起伏與流動性。舞者的動作與音樂的旋律相互呼應,創造出一種視覺和聽覺的共鳴。節奏是舞者注意的另一個重要元素。節奏是音樂的脈搏和骨架,它給舞者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時間基準。舞者通過舞蹈動作的速度、力度變化來表達音樂的節奏感??焖俚墓澴嗫赡艽偈顾麄冞M行快速的腿部技巧和轉體動作,而慢節奏則令舞者展示出緩慢優雅的流線動作。舞者利用節奏的變化來傳達音樂所包含的動感、活力或安靜。如在原創芭蕾舞劇《花木蘭》第一幕中,木蘭做農活時采用了輕快的節奏與悠揚婉轉的笛聲,展現田園生活的恬淡。緊接著用隆重的鼓聲與長調表現天子的莊嚴肅穆。而后樂聲厚重,鐘鼓錘擊,表現木蘭英勇奔赴戰場的氣勢。緊湊短促的揮動長桿的聲音與銀鈴的清脆,展現了緊湊節奏的練兵日常,顯現軍營的嚴苛與肅穆有序。芭蕾在此不顯柔弱,反而仍能柔中帶剛,再加上各式矛、劍等兵器的運用,更具民族色彩。在民樂與民族服飾的加持下,舞劇更展現濃郁民族色彩,頗具史詩氣概。
2.舞者與角色之間的共鳴和情感轉化
(1)角色研究
角色研究是深入理解角色的第一步。這包括了解角色的生活背景、性格特點、情感經歷和目標。舞者可以通過閱讀劇本、分析角色的臺詞或與導演進行討論來獲得這些信息。了解角色的歷史和情感背景,可以幫助舞者更好地體驗和表達自己對于角色的解讀。
(2)情感識別
舞者需要具備辨識和理解角色可能經歷的情感的能力,這涉及對人類情感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舞者應該能夠感受并深入研究不同情感,包括喜悅、悲傷、憤怒、恐懼等,以便能夠準確地傳達和表現角色在各種情境下的情感狀態[3]。
(3)自我反思
舞者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需要尋找與角色情感的共通之處。這意味著他們要探索與自己生活中經歷或情感有關的共鳴點,尋找與人類情感普遍性相關的共通點。通過找到這些共通點,舞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角色,并將自己的情感與之聯系起來,以便更真實地表達和傳達角色的情感世界。舞者經歷的喜悅、挑戰、痛苦或失望等情感體驗可以與角色所經歷的情感相呼應。通過回憶和體驗自己的情感經歷,舞者可以更加真實地理解和表現角色的情感世界,將個人的情感能量注入表演中。
(4)觀眾互動
舞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是一種重要的情感交流和共鳴方式。舞者通過眼神接觸、面部表情和動作,與觀眾建立聯系,促使他們更容易被角色的情感所吸引和感染。肢體表達是舞者與觀眾之間最直接、最強有力的溝通方式之一。舞者通過肢體傳遞出真摯的情感,可以直接觸動觀眾的內心,帶領他們走進角色的情感世界。在無聲的情況下,傳遞出豐富的情感與意義。
(二)舞臺呈現與演技表達
1.身體表現和表情
舞者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眼神等身體表達手段,能夠將情感、角色內心世界以及故事情節傳達給觀眾。肢體語言是舞者與觀眾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個動作都帶有特定的含義以及情感色彩,舞者需要通過精準、流暢的動作,準確傳達角色的情感。
2.音樂和節奏感
良好的音樂感意味著舞者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音樂的細微變化和情感色彩。他們能夠解讀音樂中的音調、旋律、動感等要素,并將這些要素融入自己的舞蹈中。舞者需要通過細致的音樂分析和感知,理解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并將其轉化為舞蹈動作。節奏感是舞者與音樂節奏相協調的能力,舞者需要準確把握音樂的節拍和韻律,將自己的舞蹈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當舞者具備良好的音樂感和節奏感時,舞者能夠更加貼近音樂的情感世界,并將其轉化為獨特而精彩的舞蹈表達。其通過舞蹈動作、身體姿態和表情,傳達音樂中的情感和意境。舞者的身體與音樂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共振,使觀眾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舞者對音樂的理解,以及情感的傳達。
為了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和節奏感,舞者需要不斷地練習,熟悉音樂,他們可以通過聽音樂、分析音樂、與音樂家合作以及參與音樂排練等方式來提升這些技能。舞者也可以通過實踐和舞蹈教練的指導,不斷磨合,將音樂與自己的舞蹈演繹相融合。
3.故事情節和角色詮釋
當芭蕾舞蹈基于故事情節或特定角色設定時,舞者的任務變得更加復雜。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出色的舞蹈技巧以及舞臺表現力,還必須走進角色成為角色。
首先,舞者需要深入理解所扮演的角色。要能夠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明白為什么角色會做出特定的舉動,以及他們在故事情節中的發展軌跡。其次,舞者將這些理解轉化為具體的表演。他們通過身體表現,如姿勢、動作和肢體語言,呈現出角色的特質和情感狀態。最后,動作在角色詮釋中也起著關鍵作用。不同的角色可能需要不同類型的動作,如優雅的舞姿、激烈的動作或戲劇性的表演。舞者必須根據角色的需求,運用適當的技巧和動作來表達角色的性格和情感[4],才能讓觀眾與角色產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創意與個人表達
1.探索個人舞蹈風格與創作思路
舞者在追求卓越的旅程中,需要積極地發掘和打磨自己的獨特舞蹈風格。這并不僅僅意味著練習已經掌握的傳統技巧,而是更深入地探索如何在傳統的舞蹈語言中注入個人特色。每個舞者都有自己的身體特質、審美取向和生活經歷,這些都可以成為塑造獨特風格的元素。
要實現這一目標,舞者可以通過研究各種舞蹈流派、參與不同的舞蹈項目,以及觀察自己在自由舞蹈時的習慣和傾向,逐漸形成自己的舞蹈風格。隨后,他們可以逐漸融合這些元素,創造出具有獨特標志的個人風格。這一過程需要耐心和不斷地實踐,但最終會讓舞者在舞臺上脫穎而出。
此外,培養創作思路也是關鍵一環。舞者可以參加編舞工作坊或創作小型獨立舞蹈作品,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舞蹈創作的過程和挑戰。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舞者可以深化對舞蹈藝術的理解,同時也為自己的表演帶來更多的創新和深度。
2.培養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創新力
舞者不僅要關注舞蹈本身,還應該積極培養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創新力。這意味著要超越傳統的舞蹈領域,去探索與之相關的其他藝術形式和文化領域。例如,了解不同文化的舞蹈形式、音樂、繪畫等,可以為舞者提供新的靈感和觀點,豐富他們的舞蹈語言。
舞者還應該積極參與跨藝術領域的合作項目。與音樂家、戲劇演員、視覺藝術家等合作,打破藝術的界限,創造出全新的舞蹈體驗[5]。這種跨界合作不僅能夠為觀眾呈現多重感官的享受,也激發了舞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舞者應該保持對當代藝術和社會議題的敏感性。這有助于他們將當代的思想、問題和情感融入舞蹈中,使其更具思想深度和現代性。通過表達對社會、文化和環境的關切,舞者可以讓觀眾在觀賞舞蹈作品時產生共鳴和思考。
四、結束語
芭蕾舞蹈的藝術審美表現力培養機制的形成,能夠幫助舞蹈演員將身體與音樂完美融合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通過優雅的動作和情感的傳達,觸及人類內心深處的共鳴。在實際工作中,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和反思,相關從業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藝術的本質,提煉出深刻的表現力,將觀眾帶入情感的旅程。它鼓勵從業者積極去感知美、創造美、分享美,成為那些能夠啟發他人、感染他人的舞者和藝術家。
參考文獻:
[1]李鶴群.論芭蕾舞的延伸意識與審美氣質的互通[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1(04):114-117.
[2]解冰冰.芭蕾舞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育方式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S1):92-93+102.
[3]胡曉,李春華.古典芭蕾舞劇變奏版本的研究內容與成果應用[J].舞蹈,2017(11):69-70.
[4]陳超.陽光下成長——中央芭蕾舞團藝術教育的春天[J].舞蹈,2016(06):59-61.
[5]武朝輝.古典芭蕾舞中的手和手臂[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0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