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婷
(山西四建集團裝飾事業部,山西 太原 030012)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及建筑理念的更新迭代,建筑產業也面臨著轉型發展的新要求,推進建筑產業健康發展,改變建筑產業高污染、高能源消耗等現狀,我國積極倡導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業工業化水平,使其向著集約型、低碳型方向轉變。在《“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中也對裝配式裝修理念加以闡釋,對裝配式裝修設計提出了高標準。因此在實際案例背景下探索裝配式裝修設計的合理性,正確引導行業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價值。
裝配式裝修設計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精簡且規范設計流程,提高設計質效。設計產品由不同模塊構成,可結合實際及用戶需求對所需的模塊進行選擇、組合,并將模塊數據存儲于數據庫中,減少設計過程的重復性工作,提高設計質效。另外還可將整個系統劃分為多個模塊單元,實現多模塊平行設計、組裝,縮減設計生產周期。②提高產品管理質效,優化信息資源共享。裝配式裝修設計下,產品設計、生產及安裝存在緊密聯系,不同工序交流配合且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實現設計、加工、建造和管理的數字化設計[1]。③利于裝修設計產品的更新、維護及回收。裝配式裝修設計包括部件模塊化設計、模數標準化設計、部品菜單化設計以及安裝精細化設計等,整個設計流程利于裝修材料的回收利用,表現出較好的可持續性。
山西省太原市某住宅建設工程契合于《“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要求,在建筑裝修設計工作中運用裝配式裝修設計理念,選取該項目中戶型面積在90m2以下的小戶型為例,其空間布局包括門廳、客廳、臥室、書房、餐廳、廚房、衛生間、收藏室和儲藏室,對裝配式裝修設計的合理化展開探討。
為對設計內容進行整合,使裝修設計要素更好的契合于建筑風格,裝修基調具備統一性、和諧性,全面提高裝配式裝修設計水平,將裝配式裝修設計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該項目裝配式裝修設計原則體現在以下4點:①進度約束化管理原則。借助于實時性操作和監督機制,以免出現二次裝修而對建筑內部結構產生影響,同時避免對工程項目質量產生影響,保證設計風格及設計質量。②堅持一致性原則。對裝修環節的質量更加重視,遵循規范化技術標準,確保裝配式裝修設計內容和裝配式建筑應用規范更加契合,為模塊化和標準化裝修創造良好條件,保證設計工作一致性。③堅持信息協同原則。在裝配式裝修設計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完善信息化處理平臺,提高裝修施工與建筑施工的一致性,確保在信息協同化管理模式下能夠實現精準定位,提高項目整體水平[2]。④堅持精細化安裝原則。分析該項目實際情況,設計工作中多傾向于少規格而多組合,因此在裝配式裝修設計環節側重于集約化和系列化,通過安裝精細化優化裝配式建筑一體化設計體系適配性。同時在該項目裝修設計環節,充分發揮出工業化優勢,對結構部件及結構配件予以模塊化靈活組合,使不同裝修空間的裝飾風格有所不同。
在該項目裝配式裝修設計工作中,為滿足設計質量要求,根據層級單元對模塊化體系進行劃分,使最小功能單元的模塊處理更加合理。以部件模塊化設計為入手點,通過多重組合完成上一層級的篩選,在設計工序中獲取到標準裝修單元。自然界是長期發展變化的產物,自然界生物對生存空間的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為建筑室內可持續性設計提供有益啟示。在室內空間的可持續設計中充分借鑒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使模塊化設計的經濟合理性、空間科學性以及能源利用的高適應性得到提高。在此次方案設計中,遵循該戶型進深和開間相似且平面緊湊的特點,對室內功能空間模塊進行排列和組合,因此整體空間規劃設計具有空間利用率高且結構緊湊等特點。室內各空間模塊根據私密性的不同實現螺旋結構排列,相鄰室內空間結構相連且根據客戶需求的差異化,對部件模塊予以不同組合方案,形成差異化裝修裝飾風格[3]。此外,結合室內裝修基本內容完善相應部件模塊化操作方案,對裝配式裝修更加精細的劃分模塊。圖1為工程衛生間裝配式裝修。其墻面系統裝修組件包括墻板系統組件與固定家具系統組件,頂面系統組件包括龍骨與吊頂板,地面系統組件包括底板和龍骨。以生態門窗等作為詳細的部品體系。

圖1 案例項目衛生間裝配式裝修
案例項目在集成技術和集約化組合方式背景下,對裝配式裝修處理流程予以完善。首先,依據單元模塊進行部件成套設計,確保相關設計要素和裝配式建筑項目的整體需求相契合,保持獨立的設計特色。基于不同風格匹配相應的設計構配件,保證整體設計風格的一致性,實現生產和裝配流程的標準化。在部件模塊化設計工作中,結合客戶需求和裝配式建筑特點,使裝修設計的發展更加合理。
以該項目88.47m2小戶型為例,按照用戶實際需求及生活習慣,分析室內部件模塊化設計要點。根據裝配式建筑室內空間功能不同,對不同空間模塊予以編碼,如表1所示。

表1 裝配式建筑室內各空間模塊編碼
首先,對室內空間模塊予以組合設計。為滿足不同情況下空間使用需求,使建筑空間實現可調整和可變化,相鄰空間能夠動態組合。將裝配式建筑整個空間范圍視為水域,利用“開關”對水域空間進行分隔。因此在該項目空間模塊組合設計中設置可推拉的輕質隔墻或玻璃隔斷對模塊空間進行分隔,相比于傳統建筑裝修所用的實質隔墻而言,在空間整合與分類方面,有著更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其次,室內各空間部位方案設計。根據室內空間模塊使用性質和使用需求的不同,分別對不同空間詳細設計,形成最終整體設計方案。如廚房空間的模塊化設計,廚房長度為1.8m,拆分為6×3模數,寬度為4.2m,拆分為6×7模數。將各模塊拆分組合,根據家庭實際需求調整廚房空間布局。
室內空間模塊產品系統設計。按照功能區對室內空間模塊進行功能劃分,如表2所示。

表2 室內空間模塊功能區劃分
以書房和衛生間為例,分析部件模塊設計,書房構建以活動家具為主,衛生間主要以固定的設備設施為主。在書房模塊設計方面,整合家具陳設、設備管線以及界面設計,表1中書房的模塊編碼為04,被劃分為休息區和書寫區。在實際設計中空間模數網格基礎參數為900mm×900mm,實現空間內個區域規格尺寸劃分,保證家具及設備管線與模數參數相契合。在衛生間模塊設計方面,將潔具、界面裝修、設備管線等作為一個整體,確保衛浴空間的管線布置和室內空間環境相適應,靈活布置潔具產品位置[4]。衛浴空間模塊由洗衣區、淋浴區和盥洗區所構成。提高衛浴空間裝修設計配置的自由度。衛生間墻面系統、地面系統以及頂面系統均實現集成化設計,為后續組裝、拆卸及維修提供便利,發揮出裝配式裝修設計的優勢。
為保證裝修裝飾質量,在該項目施工過程中側重對建筑結構及裝修一體化處理,充分落實模式標準化設計,整合設計單元與設計內容,避免不協調因素影響整體設計結構,協調分析建筑特征和建筑功能,最大程度保證裝修設計效果。
模數標準化設計流程總結如下:①在不同模塊設計處理環節,保證所運用的模數體系具有相同的標準且各模塊間具備科學性、完整性與合理性,在這一處理模式下對應用方案予以靈活轉換,使相關模數信息處理更加規范。②發揮BIM技術優勢完善模塊組庫,分析技術方案與要求完善模塊組,使組內設計具有高度統一性。例如在接口尺寸方面,綜合分析房型變化并排列處理,通過不同組合形成相應產品,建立完善配套基礎模數,根據模數的協調控制原則,為后續模塊化設計分析工作奠定基礎,使相關設計單元與模塊尺寸有著更高的契合度,實現互通、互換。③在該項目中較為常用的裝配式建筑模數包括1M與3M,通過對規格校對處理,與系列化產品設計內容搭配,形成一定設計風格。這一過程的模塊設計要求構配件和模數設計的操作流程應具有較強的協調性,使接口尺寸設計更加規范、合理,避免誤差過大對整體設計質量產生影響。對材質要求及配型內容予以充分考量,更加規范的進行裝配模數配對計算分析,分析材料穩定性與匹配度,規避尺寸不符合應用要求的問題出現[5]。④在實際裝配裝修設計方案中運用層層控制的處理原則,提高配件接口的銜接性,形成單元模塊后進行組裝,在建筑主體結構中牢固銜接,提高建筑施工和裝修裝飾的一體化水平。
在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為使裝配式裝修設計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充分運用部品菜單化設計,為客戶提供詳細的裝修樣式,彰顯人性化設計。對室內整體結構將部品作為核心進行三級模塊分解,包括套型模塊—單位空間模塊—部品模塊。將戶型空間的內裝部件產品由空間模塊中剝離出來,最終形成內裝部品部件。但在部品菜單化設計中應結合室內結構特點及功能。若墻面部品菜單化設計中,衛生間的墻面系統不同于廚房空間,需具有一定墻體受力能力,用以后續安裝熱水器等電器用品。通過分析室內實際功能需求,設計合理化的部品菜單,通過裝配式裝修提供人性化服務。
設計與安全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在裝配式裝修設計環節應對后續安裝的靈活性、便捷性以及美觀性加以考慮,做到安裝精細化設計,使不同配件均能夠適應復雜的應用環境。案例項目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為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簡單且快速的對構配件進行組合,對不同節點形成差異化搭配方案,例如在安裝天地墻集成單元時,選取硅酸鈣板,使用龍骨實施天花吊頂,在板材搭接環節即完成調平工作,可實現部品間的無縫銜接,使整體裝修風格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再如集成地板安裝環節,相比于傳統的木地板,其在制定節點方案時,實施架空地板布置支撐節點,將管道布設于地板下,并使用地腳螺栓調平,整個過程均實施完全干法施工,裝配效率更高,保證安裝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展,為裝配式裝修設計的合理化發展及落實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在建筑產業轉型發展中具有較好的推進意義。在裝配式裝修設計要領基礎上應對部件模塊化設計、模數標準化設計、部品菜單化設計以及安裝精細化設計予以探索,發揮出技術優勢,推進產業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