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 靜 圖_趙亞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過年,除了可以吃傳統美食、穿漂亮的衣服外,最讓孩子們期待的莫過于壓歲錢。
小時候,大年初一,穿好新衣服,我們姐弟在父母面前站好,互道祝福,然后依次跪下,給父母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歡喜地接過父母遞過來的壓歲錢,笑臉里滿是幸福。

吃過飯,在父母的帶領下,去給爺爺奶奶等長輩拜年,照例規規矩矩磕頭,說吉祥話,拿著到手的壓歲錢,高高興興離開。拜完年,我會把壓歲錢從口袋里拿出來,一張一張地數,再全部疊起來,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里。過年的幾天里,壓歲錢被我一遍又一遍地拿出來,數一數,放進去,再拿再數再放,好似一個有趣的游戲,樂此不疲。
初二去外婆家,外婆更會給出豐厚的壓歲錢。即使我長大后,老了的外婆依舊會給我壓歲錢,每次,看到她摸索著從衣兜里掏出幾張皺巴巴的舊錢時,我總會推辭不要,外婆佯裝生氣地塞進我口袋,說:“我沒多的有少的,拿著吧!”拿到壓歲錢,一種別樣的溫暖和愛瞬時傳遍我的全身。
有了孩子后,我開始給孩子準備壓歲錢。每逢春節,當長輩給壓歲錢時,我會讓孩子恭敬地磕頭后再去接。當春節的很多習俗都漸行漸遠時,春節的儀式感也淡了許多,那么堅守就是對春節、對年味的一種回應吧!跪拜的雙膝里,其實飽含著我們對祖輩、父輩們深深地感謝和尊敬!
現在,我依舊喜歡早早去銀行換一張張嶄新的人民幣,默念著一個個孩子的名字,將錢輕輕地裝在紅包里,在聽到孩子們甜甜的祝福后,微笑著遞給他(她)壓歲錢,看著他們的笑臉像花兒一樣綻放……
這些年,給長輩發壓歲錢成了時尚。無論這一年是好是壞,春節期間,飽含晚輩心意的壓歲錢總會輕輕放到父母手里,拿到壓歲錢的那一刻,父母臉上的笑容明媚而甜蜜。壓歲錢,也許壓不住增長的年歲,但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父母一個舒心的晚年,何樂而不為呢?
壓歲錢,是心意也是祝福,是美好也是期盼,在新的一年里,接受或送出一份壓歲錢,都是我們把吉祥如意的詩行灑在三百六十五個日子里,讓每一個日子都開出幸福快樂、健康平安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