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謝夢思 圖_趙亞楠
除夕,愛人要在變電站值班,公公婆婆知道我是家里獨女,主動讓我帶孩子回爸媽那兒過年。沒想到我爸媽卻連連擺手:“做人家媳婦,還是好好陪著公婆吧!”雙方“僵持不下”,最終我決定,大家在一塊兒過年吧!
原本想著在酒店定一桌年夜飯,或者買些加工好的半成品,不料被家里的四個大廚狠狠“訓斥一番”。“怕你們辛苦,再說了酒店多方便啊。”我解釋道。“什么也比不上家里的味道,過年就該有過年的樣子!”媽媽們說道。為了這頓年夜飯,家里早早便忙活起來。老爸提前買了幾條肥碩的活魚,養在水缸里,只為除夕奉上一道最鮮美的“魚躍龍門”;我媽也深知我喜歡的口味,特意包了茴香餡兒餃子,里面還偷偷藏了寓意“福氣滿滿”的硬幣;婆婆巧手捏了小兔子饃饃,紅棗做的眼睛炯炯有神,還炸了金黃香甜的紅薯丸子、酥香軟糯的肉丸子;公公拿出珍藏的美酒,準備好好干一杯……等四涼八熱擺上桌,春晚拉開序幕,大家共同舉杯慶祝,那一刻,家中年味兒十足。
飯吃到一半,老爸非要給站里駐守的我的愛人送餃子,縱然我反復說明他們那兒也準備了豐盛的飯菜,但他還是毅然出了門。望著老爸的背影,我陷入沉思。當下的青年一代是矛盾的,一方面我們在努力追求生活的“儀式感”,另一方面,卻又以更快的速度忘記著中國傳統文化。什么是年夜飯?它是一頓團圓飯,更是一個家庭家風與愛的傳承。是呀,現在交通便利,我們可以隨時相見,即使春節不能相聚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現代生活快節奏,我們忙于工作,可以自由地選酒店、點外賣,做一桌飯菜顯得耗時又費力。可是,我們卻忘記了,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身邊的人,是這一碗家所獨有的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
所謂團圓,不僅僅是物理距離的靠近,更是心與心的相近,是一家人的其樂融融。做年夜飯的過程中,孩子也忙碌得不得了,包餃子時他忙著運面皮,水果擺盤時他忙著設計造型,就連碰杯也要舉起自己的果汁,雖然他對一些事情還不太明白,但已被這熱鬧的氛圍感染著、打動著。此時此刻,一切盡在不言中。這一幕幕溫馨的場景,相信也將成為孩子珍貴的記憶。
“嗝——”小朋友打出一個響亮的飽嗝,全家人哈哈大笑。橘黃的燈光下,我們溫暖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