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張 喆
1月22日,農歷大年初一,在焦作市武陟縣大虹橋鄉南張村口,兩個村民熟悉的人邊走邊聊,他們是國網焦作供電公司派駐南張村的第二任駐村書記樊世斌和第三任駐村書記李先鋒。
去年11月,李先鋒來到南張村,樊世斌的駐村工作接近尾聲。“組織上安排我留守村里一段時間,協助新書記開展工作,這期間我們村里有兩個駐村書記,屬于‘雙配’了。”樊世斌邊走邊跟筆者介紹村里的情況。
2017年,國網焦作供電公司開始向南張村派駐第一書記,6年過去了,村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硬化了街道路面,修建了文化廣場和燈光籃球場,建立了黨建綜合體,成立了標準化衛生室,安裝了光伏發電站,翻新了農排電力線路,興建了特色產業園,蓋起了草莓種植采摘大棚,修建了助老慈善幸福院……
這些成績讓樊世斌感到欣慰,也讓李先鋒感覺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到南張村駐村工作后,他在樊世斌陪同下,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聊天談心,聆聽村情民意。“大家都很熱情,在樊書記、村兩委和村民的信任和鼓勵下,我的工作開展很順利。”李先鋒說。
“家里什么都不缺,你們中午別走了,就在家里吃飯。”看到兩位駐村書記來了,村里“六幫六助”生活困難家庭的秦小云笑著跟他們拉起了家常。“有啥需要的,隨時給我打電話。”李先鋒叮囑著。
“2020年村里所有貧困戶都脫貧摘帽,重度殘疾、低保、特困等特殊群體是目前我們關注的重點。”從秦小云家里出來,他們倆又走訪看望了幾戶需要重點關注的村民。
“今年冬天晴天多,草莓長勢很好,我過年這幾天都沒閑著,每天都有人來買草莓。”在村頭的草莓種植采摘園里,種植戶張虹正在忙碌著。
“年前,我們村的倆書記幫著我們推銷草莓,幾十個大棚的草莓都不愁銷路。”張虹一邊摘著草莓一邊說,臉上一直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最近這幾天就集中賣出去400多斤。”
“村里80%的耕地都栽種了果樹,林果收入是村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蜜桃、蘋果、草莓、花生、蜜薯,這些農產品豐富了我們村林果產業結構,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說起來特色種植的事,李先鋒的眼睛里閃著光。
樊世斌告訴筆者,雖然他的駐村工作即將結束,但為村里辦事的心愿永遠不會結束。李先鋒表示,有了前任書記打下的堅實基礎,他干起工作來就更有信心了,他將更加積極對接上級政府部門,引入更多優惠政策和產業項目。
“下一步,我們村將拓展以‘桃文化’為主線、以林果產業為根、以田園風光為韻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未來我們將同全體村民一起努力,把南張村建設得更美麗。”最后,兩位駐村書記說出了自己的新年心愿。

兩位駐村書記一起到草莓大棚聆聽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