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瓊
(河南省安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安陽 455000)
近年來,生豬價格多次暴漲暴跌,導致生豬產能增長或下降過快,生豬養殖主體始終面臨較大的風險和壓力,導致我國生豬行業仍然存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當前亟待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以提高生豬產業的穩定性與競爭力,進而穩定居民的“菜籃子”。
1.1 生豬養殖標準化水平不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散養戶為主的養殖模式已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散養戶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對疫情的防控意識薄弱、環保設備投入不足、單位產出規模效益低。從國家宏觀政策環境來看,環保生態和土地利用等國家法律政策紅線越來越嚴格,散戶自建的分散養殖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土地、環保政策壓力。
1.2 生豬養殖業面臨飼料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種質資源利用不足的問題
1.2.1 在生豬實際生產過程中,同一豬群中不同個體之間營養消化利用率及營養需求存在很大差異,加大了飼料營養的難度精準供給。
1.2.2 在養殖中對生豬品種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單純追求產量和數量,忽視了獨特品種資源的重要性,地方品種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投入不足、選育技術水平不高、生豬生產性能低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1.3 非洲豬瘟疫情影響 生豬價格低迷、生豬產量減少,生豬屠宰量、銷售量下降,養殖場(戶)心理恐慌,養豬積極性不高。非洲豬瘟暴發后的跨區禁運措施,使生豬供求產生矛盾,沖撞了養殖區域劃分方案和國內養豬業規劃布局。近幾年的大型養殖公司采用龍頭企業集團融合中小養殖戶發展產業,使養豬業得到快速發展,生豬養殖的規模化、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但非洲豬瘟疊加新冠疫情導致我國生豬養殖方式和運營模式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一些小規模企業由于疫病風險、生產經營風險、環保壓力等原因退出市場,中等規模的養殖戶在各種風險下也舉步維艱,養豬行業集體遭遇寒冬。
2.1 促進生豬產業標準化發展
2.1.1 探索“公司+農戶”等合作模式,依托合作社企業,通過租賃養殖、自營養殖、承租養殖等多種策略實現生豬養殖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將散戶引向職業化道路。
2.1.2 實行標準化養殖,提高安全性,有效提高生產的可控性。嚴格限定生產流程在質和量上所生產的產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消費者對食品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標準化養殖是達到市場需求的必然選擇,也是生豬養殖從業主體進行生產控制的最有效手段。
2.2 高效飼養、優化育種
2.2.1 高效化養殖 加強動物營養基因組學研究,建立生豬不同階段營養需要的動態模型,在飼料生產中應用近紅外檢測技術與自動配料技術,提高飼料生產和生豬養殖過程自動化程度,實現從飼料營養分析、飼料配置到生豬飼喂全過程精準控制,較大程度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營養浪費,在保證生豬營養的同時減少養分排泄造成的環境污染。高效化可以實現降成本、提產能的目標,在降低單位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單位生產空間內的產能。應通過更新養殖設備,提高自動化養殖程度,提升人力資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節約的人力成本可以再次投入生產,提升產能。
2.2.2 優化育種 充分利用我國地方豬種的優勢特性和遺傳資源,挖掘調控地方豬種優勢特性的關鍵基因,提高我國生豬產業國際競爭力。精準培育優良地方豬新品系和本土化外來豬品系,建立營養穩定高效利用的生豬品系。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率,實現生豬營養精準供給,改善生豬繁殖性能和豬肉品質。
2.2.3 控制風險 當前在非洲豬瘟、動物防疫、環保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規模化、公司化、集團化的資本市場化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應對疫情發生時,可以實現“養、防、治”各環節管控,降低感染非洲豬瘟的風險。可實行“公司+合作”的生產模式,加強疫情源頭控制、保障產銷區交通順暢、適時增加豬肉儲備、及時引導養殖戶補充圍欄。同時提高規模集團延伸到屠宰端、食品端的比例,使供應端的基礎更加穩固,減小產業產量大幅下降的風險,保障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
2.4 加快生豬全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
2.4.1 重視生豬良繁體系建設 高度重視現代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完善種豬、能繁母豬保護機制,對生豬種業保護、標準化智能化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生豬屠宰肉品加工、生豬特色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支持。

2.4.2 優化生豬養殖布局與結構 以提高生豬養殖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水平為目標,按照“畜地平衡、以地定畜”的原則,調整優化生豬養殖布局與結構,支持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場,提升生豬行業集中度。科學設立并動態調整生豬規模養殖準入門檻和條件,引導新建養殖場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建設。
2.4.3 合理進行產能調控 建立國家、省、市、縣(區)四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根據年出欄量和市場平均價格(盈虧點)形成四級財政補貼機制。科學設定現有小散養殖場(戶)轉型發展的合理期限,支持經營戶嚴格按照防疫、環保、規模等方面要求提升基礎設施標準,及時監測預警不符合要求者和退出生豬行業者。
2.4.4 大力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對生豬養殖場(戶)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和監管執法,支持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必備的糞污貯存處理設施。研究推廣高效低耗糞肥處理技術,完善養殖廢棄物收集、處理、利用體系,促進處理后的糞肥就地就近消納,打通糞肥還田通道。
2.4.5 優化生豬產業鏈 落實《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用好對用地、環保、金融等方面支持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調控機制。生豬產業鏈項目實現全產業鏈開發、全智能化生產、全過程可追溯、全資源可循環,實現養殖、飼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裝、冷鏈物流、連鎖商業等全過程監測預警,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緩解豬周期波動。隨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的生豬產業新格局,大幅提升生豬產業競爭力,保障長期穩定的豬肉供應安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