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利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建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自貢 643100)

當前肉兔養殖場飼養管理水平問題較多,參考實踐和前人經驗進行分析,筆者總結出一些禁抗后肉兔飼養和管理的建議,以供同行參考。
1.1 飼養管理不能同步提高 近年來,隨著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建設的不斷深入,肉兔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整體得到極大提升,但各養殖場的養殖設施、飼養管理人員的養殖技術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不同的獸醫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程度、對禁抗認知也有差距。導致在肉兔飼養管理中出現溫濕度控制不到位、飼料營養不全面;場內衛生、飲水衛生不安全;免疫效果不佳和應激因素防范不夠等問題,易造成肉兔免疫力降低,引發疾病。尤其是小型兔場采用半開放或開放式圈舍,設施設備落后,環境溫濕度無法控制,飼料質量不穩定、飲水不安全,加上防老鼠、鳥、蚊蠅等病原傳播,更易引發疾病。這些問題在禁抗前都可以用投喂抗生素藥物解決,禁抗后部分肉兔養殖場沒有及時更換設施設備,未提高科學防病技術,導致死淘率高、效益低下,最終停養。
1.2 肉兔營養總體不平衡 目前國家還沒有統一的肉兔營養標準,無飼料營養價值表,很多營養數據多參考國外的或借用豬的指標。無抗日糧更是一個全新課題,需要深入探討。根據筆者工作實踐經驗,肉兔無抗日糧配方關鍵在于把握營養平衡,且營養平衡的標準要根據品種、生理階段、飼養季節以及所在地域進行合理調整。在營養平衡中,要特別注重能量、蛋白、纖維之間的配比、各類氨基酸之間的配比、能量與脂肪的配比及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配比。目前研究還不能完全滿足肉兔無抗飼養需求。
1.3 養殖場生物安全控制水平不高 大中型兔場生物安全控制意識總體不高,多數僅制定生物安全制度,但實際操作中并未嚴格執行。比如對進入養殖場的人員、物資、車輛等采取了消毒和管控措施,但由于沒有完善的評價手段,無法評判消毒是否到位、是否達到滅菌效果等,也無從改進對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飲水中的病原缺乏相應的監測手段,且未定期監測,導致疫病頻發。
2.1 完善飼料配比 禁抗前多數養殖場商品肉兔成活率能達到95%,禁抗后僅有50%左右。導致肉兔成活率下降的因素,除禁用抗生素外,最主要是飼料配比不合理和飼料原材料把關不嚴。
2.1.1 合理選擇飼養原料 要選取易于肉兔消化吸收的飼料原料,比如玉米、麥麩、豆粕、優質草粉等。要減少使用菜籽粕、棉粕等不易消化吸收的雜粕類原料。還可以根據需要,在草粉中適當添加艾草、青蒿等具有抗菌消炎的中藥粉。
2.1.2 科學配比飼料 過高的能量及蛋白質不易于被肉兔完全消化吸收,易造成脹氣腹瀉。建議能量飼料中玉米用量低于20%,麩皮用量低于25%,豆粕低于26%,草粉原料中苜蓿高于15%,其他牧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建議兔場飼料配比為:玉米17%、豆粕20%、麩皮16%、苜蓿粉15%、青蒿粉12%、艾草粉18%、微量元素2%(磷酸氫鈣、鹽、多維等),各場可根據生產實際進行調整。
2.2 科學用藥 禁抗前提下,要合理使用常規藥物預防球蟲病等常見病和消炎抗菌。預防球蟲病可以用氯苯胍、地克珠利和磺胺六苯嗪鈉,預防時使用量為:氯苯胍原粉150 g/t、地克球利600 g/t、磺胺六苯嗪鈉600 g/t;治療時用量為:氯苯胍原粉300 g/t,地克球利1 000 g/t,磺胺六苯嗪鈉1 000 g/t。抗菌消炎可以用恩諾沙星和環丙沙星等。要注意氣候變化和斷奶等容易導致應激反應的情形。即將出欄的肉兔應嚴格執行休藥期,確保兔肉安全。在日常的飼養與管理中,藥物要注意交替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
2.3 保證環境衛生,防范疾病傳播 做好環境衛生和控制溫濕度是防止疾病傳播的重要手段。要加強消毒、隔離、通風,保持舍內溫度和濕度適宜。要科學收集處理糞污。通過改善肉兔居住環境,提升自身免疫力,切斷疾病傳播途徑,減少疾病場內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