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鑫 ,馬 璐,杜 光
(1.寧江吉林油田江北醫院綜合科,吉林 松原 138000;2.寧江吉林油田江北醫院呼吸科,吉林 松原 138000;3.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空軍醫院健康管理科,遼寧 沈陽 1100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其發生發展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相關,具有較高的致死率。COPD主要癥狀表現為長期咳嗽、咳痰、喘息及胸悶,隨病情的持續發展,可引起呼吸衰竭、氣胸、肺源性心臟病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無創正壓通氣(NIPPV)是目前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其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2]。但在臨床應用中發現,其易造成患者面部皮膚破損等情況,致使其舒適性較低,降低了部分患者依從性,從而無法達到理想效果[3]。經鼻高流量氧療(HFNC)是一種新型的無創呼吸支持療法,主要是將空氣與一定濃度的氧氣混合成高速氣體加熱加濕后,通過鼻導管提供給患者,因氣體經過加濕加熱,使治療時患者舒適度較高[4]。目前已有研究表明,HFNC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優于NIPPV,但其應用效果及舒適性仍有爭議[5]。本研究旨在探討NIPPV及HFNC治療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寧江吉林油田江北醫院接收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9.97±7.21)歲;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2.42±5.26)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0.11±7.37)歲;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2.58±5.3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寧江吉林油田江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6]中COPD及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結核、肺栓塞者;②有意識不清、昏迷等無創呼吸機使用禁忌證者;③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合并內分泌系統異常者;⑥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⑦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⑧伴精神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基礎治療。基礎治療包括控制感染(廣譜抗生素如哌拉西林鈉注射液)、解除氣道痙攣(霧化吸入沙丁胺醇或沙丁胺醇氣霧劑等)、祛痰(鹽酸氨溴索)、短期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口服潑尼松等)及營養支持等。對照組患者采用NIPPV呼吸支持治療,采用呼吸機(荷蘭飛利浦公司,型號:Bipap vision)進行呼吸通氣,選擇S/T模式,初始吸氣壓為8~1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氣壓4~6 cmH2O,氧體積分數30%。觀察組患者采用HFNC呼吸支持治療,采用HFNC氧療機(新西蘭斐雪派克醫療公司,型號:ICONAAA)進行通氣,通氣前先進行加熱,初始氣體流量為30 L/min,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調整為50 L/min左右。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4 h后停用呼吸支持設備,如需吸氧患者,則予以常規氧療。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4 h后采用肺功能儀(廣州奧迅儀器有限公司,型號:MINATO)檢測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呼氣峰值流量(PEF)。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氣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4 h后采用全血細胞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型號:Bayer Advia)檢測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經皮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預后包括插管率、治療失敗率、病死率及鼻面部皮破損發生率。④比較兩組患者轉歸指標。轉歸指標包括通氣時間、重癥監護室(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及氣道護理次數。
1.4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算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EV1/FVC、P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EV1/FVC、PEF水平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PEF:呼氣峰值流量。
2.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SpO2水平比治療前高,PaCO2水平比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患者PaO2、SpO2水平比對照組高,PaCO2水平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SpO2:經皮血氧飽和度;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1 mmHg=0.133 kPa。
2.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插管率、鼻面部皮破損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失敗率及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轉歸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氣道護理次數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轉歸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轉歸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通氣時間(d)ICU住院時間(d)總住院時間(d)氣道護理次數(次/d)觀察組 40 3.57±0.82 7.12±2.08 8.36±2.93 4.52±1.05對照組 40 4.22±0.93 8.37±2.74 10.96±3.46 6.58±2.07 t值 3.316 2.298 3.627 5.613 P值 <0.05 <0.05 <0.05 <0.05
COPD是一種復雜的呼吸系統疾病,其特征是慢性氣道受限和氣道炎癥反應增加。COPD常并發多種合并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COPD發生合并癥的機制尚不明確,但有研究者認為,COPD患者機體中存在慢性炎癥狀態,加速了某些合并癥的病程,致使COPD成為一種全身性疾病[7]。若COPD病情控制不佳,進入急性加重期,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等并發癥[8]。臨床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使用機械呼吸機治療,其中有創呼吸支持治療易引發呼吸相關性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如何盡量避免有創呼吸機的使用成為當前研究熱點。隨著無創呼吸機的廣泛應用,發現HFNC及NIPPV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均有較好的療效,NIPPV是臨床中使用較多的一種無創呼吸支持療法,HFNC是ICU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輔助治療[9]。本研究采用NIPPV及HFNC治療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發現HFNC較NIPPV治療效果及舒適性更佳。
COPD患者因長期呼吸功能障礙、肺過度擴張、氣道阻力顯著增加等因素,致使患者的呼吸負荷增高,導致患者的肺功能惡化[10]。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EV1、FEV1/FVC、PEF水平比對照組高,提示HFNC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氣指標是臨床上用于評價呼吸治療的重要指標[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SpO2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PaCO2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提示相較于NIPPV,HFNC改善血氣指標效果更好。HFNC主要采用的是高流量輸出裝置,并將高流量氣體加濕加熱,通過鼻導管提供給患者,改善患者纖毛功能并降低氣體調節的代謝成本,同時高流量可增強氧氣輸送,產生低水平的氣道正壓并降低呼吸頻率,從而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另一方面,HFNC的氣流量較獨立的氣流和流速小,讓吸氣在一定程度上支撐鼻腔,從而大大降低吸氣阻力,同時降低空氣循環阻力,有利于減緩散熱速度,提高肺適應性,從而有效改善肺功能。
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患者插管率、鼻面部皮破損發生率比對照組低,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氣道護理次數少于對照組。考慮原因:相較于NIPPV呼吸支持治療時將口鼻全部覆蓋,HFNC使用獨特的鼻塞設計,不用覆蓋患者面部,不增加外圍壓力,使患者舒適度更高,且有效避免因壓迫導致的口鼻皮膚破損,其HFNC輸出的氣體經過加濕加熱,可有效清理呼吸道,并增加患者耐受性[12]。另外,HFNC可降低呼吸功耗,緩解患者氧合指數,保護重要器官功能,從而降低插管率。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對照組患者由于需進食水、咳嗽等原因要中斷治療,部分患者因鼻面罩的壓迫感也會自行取下鼻面罩,而HFNC特殊設計不影響患者進食水及交流,因此減少了氣道護理干預次數[13-14]。
綜上所述,HFNC及NIPPV均是目前治療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呼吸治療方法,HFNC較NIPPV具有較好的舒適性,并可明顯改善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減少插管率及鼻面部皮膚破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