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瑤瑤(長春建筑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學院)
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為現代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競爭壓力,迫使企業通過更好的營銷手段,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以更好地占據市場??缃鐮I銷作為一種新型營銷方式,越來越被企業所重視,各大品牌也紛紛開始跨界營銷。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的品牌跨界營銷是一次成功的跨界營銷,本文對此展開研究,可以為其他同類型企業之間的跨界合作提供重要的參考與借鑒。
跨界營銷是一種新型營銷方式,就是多個不同領域的品牌,以相似的客戶群體為基礎,跨界合作展開的營銷活動。通過跨界營銷,吸收合作方品牌的元素與特點,放大自身品牌特性,為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從而實現制造話題,增加品牌知名度,增加產品銷量的目的[1]??缃鐮I銷的本質是生活態度與審美方式的融合。跨界營銷最大的優勢,是讓原本毫無關系的品牌與元素相互滲透,為品牌增加立體感。需要注意的是,跨界合作的品牌關系,應當是互補性而非競爭性,此處的互補,指的是用戶體驗方面的互補,而非功能方面的互補,在營銷思維模式上,跨界營銷實現了從產品中心向用戶中心的轉移,是一種真正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
1886 年,可口可樂于美國成立,1888 年,坎德勒發現了可口可樂的商機,并收購了可口可樂的生產銷售權,并積極進行廣告宣傳[2]。1901 年,可口可樂的廣告預算達到了10 萬美元。而真正讓可口可樂名聲大噪的,是兩位律師,其推出了一種新型商業合作方式,在此之后,可口可樂工廠遍地開花??煽诳蓸酚?0 世紀20 年代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最初是瓶裝包裝,主要在商店和加油站以低廉的價格出售,1984 年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在二戰之后的幾年內,可口可樂的銷量遠超其對手百事可樂,市場份額將近70%??煽诳蓸菲放平涍^40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受眾基礎大、品牌文化深厚的老品牌。
泡泡瑪特(POP MART)是國內知名的潮流文化娛樂品牌,成立于2010年,在成立后,泡泡瑪特圍繞著全球藝術家挖掘、潮玩文化推廣、消費者觸達等多個領域,運營范圍涵蓋了潮流玩具全產業鏈,是一家綜合運營平臺[3]。2020 年12 月11 日,泡泡瑪特在中國香港上市。在近十年的發展中,泡泡瑪特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潮玩IP,深受年輕人的歡迎。泡泡瑪特在北京與上海舉辦的國際潮流玩具展已經有6 屆,每屆玩具展的觀眾均超過10 萬,為中國潮流玩具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目前,泡泡瑪特形成了完善且覆蓋面廣的經銷網絡,包括機器人商店、批發渠道、潮流玩具展會、零售門店等。其中,線上渠道主要包括各電商平臺的旗艦店,快閃店可以給消費者提供侵入式購物體驗。截至2021 年底,泡泡瑪特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多達295 家,機器人商店多達1611 家。而且,泡泡瑪特在美國、韓國、英國、日本等23 個海外國家及地區均有入駐,IP 系列的創意、產品受到了海內外消費者的喜愛,總注冊會員人數接近2000 萬人。截至2020 年,泡泡瑪特運營的共有93 個,這些IP 均是由藝術家、成熟的IP 提供上以及設計團隊共同開發與運營。
可口可樂是知名的老牌快消品牌,泡泡瑪特是近年來新晉的潮玩文化品牌。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的跨界聯合,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推出的MEGA珍藏系列1000%/400%SPACE MOLLY可口可樂。這次跨界合作,不僅是泡泡瑪特旗下IP 首次與快消品牌合作,也是可口可樂首次與盲盒進行跨界營銷,二者的跨界合作,不僅引發了社交平臺的熱議,更吸引了廣大粉絲的關注。
泡泡瑪特的高端潮玩產品線MEGA 珍藏系列,自2021 年推出后,在消費者群體中吸引了極大的關注。2021 一整年,泡泡瑪特總共發售過9款該系列產品,參與抽簽的總人數總共有870 余萬人。此次與可口可樂的合作,泡泡瑪特以可口可樂從2022 年推出的新品Starlight(星河漫步)中汲取靈感,搭配星空罐的限定配色-漸變紫紅色,在此基礎上,為了增加記憶點,還用色彩斑斕的星光進行點綴,不僅更加美觀,也讓人感受到了星空的神秘與美好。聯名款產品不僅有著神秘的口味與包裝,無論是在工藝上,還是在材質上,均有所創新與提升。
相比于之前的MGEA 珍藏系列的SPACE MOLLY,泡泡瑪特與可口可樂的聯名款產品,多了一個宇航漫步車,乘著宇航漫步車在星河中漫游的MOLLY,在宇宙中與可口可樂相遇,為粉絲創造了對星際的無線遐想?!靶呛勇健钡难邪l,向消費者傳遞了品牌的美好憧憬:世界充滿無限可能,在宇宙的某一處,或許存在另外一種可口可樂,或許也存在著不同的連接彼此的方式??煽诳蓸放c泡泡瑪特共同探索神秘的宇宙星河,表達了對人類探索太空的能力與勇氣的最高敬意。
隨著國內潮玩市場的興起,本土潮玩IP 的影響力顯著提升,泡泡瑪特等P 開始被國際一線品牌注意,這也標志著中國潮流文化已經開始引發國際一線品牌的關注,對國際品牌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加。對于可口可樂而言,這是首次與國內潮玩IP 進行跨界合作,在此次跨界合作中,可口可樂借助限定款潮玩的推出,實現了與潮流文化、時尚單品的深度結合,獲得了年輕客戶群體的關注,加深了與年輕人之間的連接。
從這次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品牌跨界營銷事件,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啟示,首先,在進行跨界營銷時,合作雙方必須要打破傳統的營銷思維模式,創新營銷理念,改變以往“單打獨斗”的營銷方式,積極尋求非業內的、相互匹配的合作方,讓不同領域品牌的協同效應發揮到極致。其次,在尋找合作伙伴時,要注重合作方與自身品牌在用戶體驗上的互補性,而非產品功能的互補。再次,跨界營銷是面向類似客戶群體展開的營銷,所以在跨界合作中,應對合作方的目標消費群體進行深入調查,了解、掌握其目標市場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并將其作為營銷方案制定的依據。最后,在跨界營銷中,合作方需要通力合作,通過戰略上的完善,在通過與合作方的合作,讓對方的資源為己所用。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跨界融合要適度,不可越界,侵蝕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產品同質化是難以避免的問題,特別是針對品牌營銷而言,同質化現象更為嚴重,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跨界營銷出現審美疲勞。例如,現在很多品牌在嘗試跨界的時候,都比較注重向奶茶、衣服、口紅等領域,因為這些品牌的跨界營銷相對較為成熟,且試錯成本較低,所以近年來在市場上這類跨界產品層出不窮[4]。但這種過于套路化的跨界產品,已經讓消費者出現了審美疲勞,創意不足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期待,對同類型的跨界營銷不會產生過多興趣。因此,在跨界營銷中,“照葫蘆畫瓢”的方式并不可取。
合作品牌方的選擇,是跨界營銷的基礎也是前提。然而,在市場中并不缺乏因合作品牌選擇不當,而導致跨界營銷失敗的案例,跨界變越界品牌價值被侵蝕。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品牌過于追求營造“反差感”,而忽視了最基本的品牌合作的適配性、合理性要求,沒有關聯的品牌卻要強行聯合,給人一種“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5]。例如,馬應龍品牌融合國潮推出的跨界產品——口紅,在推出之際雖然引發了眾多討論,一度成為熱門話題,但是由于馬應龍作為痔瘡膏的品牌印象已經根深蒂固,很多消費者對于此次跨界產品并不愿意嘗試。再如,喜茶與杜蕾斯,二者在各自領域的營銷均做得風生水起,但雙方跨界合作因營銷內容把握不當,引發了消費者的反感,跨界文案推出之后,還激起了公眾對品牌的負面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品牌的國民好感度。
很多品牌在進行跨界營銷時,過于重視前期的炒作,而忽視了對聯名產品品質的把控,導致合作前期引發了很多話題與關注,但后期卻因為產品質量不佳、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引發消費者的負面評價,降低品牌形象。這也是現如今品牌跨界合作面臨的普遍問題之一,即重炒作輕品質。例如,大白兔奶糖與護膚品牌“美加凈”合作推出的潤唇膏,上線初期以“童年的味道”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產品也迅速售罄,但產品評價卻是潤唇膏不夠滋潤、味道不佳、使用體驗不好等,且價格也不低,引發了一系列負面評價[6]。再如,氣味圖書館與各大品牌合作推出的“披薩味”“榴蓮味”的香水產品,獵奇性大于使用性,也是引發了一系列負面評價,企業形象受損。
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的品牌跨界營銷是一次成功的跨界營銷,從這次合作中,我們看到了快消品牌與潮玩IP 合作的無限潛力,也給其他類似企業品牌的合作提供了很多啟示。
孫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必須要實現對目標客戶群體的精準定位。在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的跨界合作中,便對營銷對象進行了精準定位,極大減少了與客戶的溝通成本。可口可樂是快消品,客戶受眾群體較大,但以年輕人為主,泡泡瑪特是國內知名的潮玩IP,主要受眾是年輕人,二者有共同的目標客戶群體——年輕人。所以,在此次跨界合作中,二者精準地抓住了年輕人市場,利用年輕人對潮玩IP 的追捧與熱愛,為可口可樂帶來市場、潮流等元素,而泡泡瑪特也利用了可口可樂百年品牌的廣大客戶基礎,進一步擴大了自身IP 的影響力。由此可以獲得啟示,在跨界合作營銷中,精準定位營銷目標既是前提,也是關鍵。對于其他企業而言,一方面要對自身市場進行細分,明確自身品牌的主力市場,同時分析合作品牌的目標市場,找出自身市場與合作品牌方市場的“交集”,從而明確跨界營銷的主陣地與主基調。另一方面,各大企業,尤其是潮玩IP 類型企業應認識到,未來的市場是年輕人的市場,年輕人才是市場的主力軍,所以在跨界營銷目標市場的定位與分析中,要以年輕客戶群體為主。
營銷只是一種手段,企業的真正目的應放在解決消費者需求之上,換言之,跨界營銷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因此,企業在進行跨界營銷時,首先要考慮的要素,就是消費者的態度與體驗,鑒于此,企業要做好市場調研,立足于消費者的角度去分析市場發展趨勢、企業發展前景等,掌握好消費者的心理與市場走向,清楚各類品牌IP 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與好感度,選擇與自身品牌相契合的、粉絲喜愛的IP 進行跨界合作。與此同時,還要根據消費者需求提升產品品質。這一點從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的跨界合作中就可以看出,二者合作推出的聯名款MOLLY,無論是在材料,還是在工藝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優化,這也是二者跨界合作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企業在進行跨界合作時,必須要根據消費者需求優化產品品質,通過嚴格的質量把控,為聯名產品積累良好的口碑,提升品牌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進入數字化時代后,跨界營銷更要注重受眾體驗,通過好的體驗帶動消費者情緒,將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轉化成購買行為。具體而言,一方面,可以借勢網絡熱點引發消費者情感共鳴。社會熱點具有較高的關注度與群眾參與度,借勢熱點進行跨界營銷,更有利于持續刺激消費者情感,產生共鳴,引爆大眾話題,而且也符合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營銷理念。可借勢的熱點包括特定節日、社交平臺熱議的話題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創新與消費者的互動形式,給消費者全新的、更好的體驗。在跨界營銷中,可利用VR、AI、AR 等技術,創新跨界營銷的表現形式,讓品牌跳出自身的行業束縛,采用更潮流、更具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跨界營銷。
跨界營銷也是合作營銷。在跨界營銷中,合作雙方的各方面實力與綜合實力應當要相互匹配,才能實現適度營銷,才能讓跨界營銷的優勢與價值發揮到最大。首先,考慮合作雙方的品牌知名度是否匹配,力求做到強強聯合,充分利用彼此的資源、渠道與匹配影響力,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達到1+1 >2 的營銷效果;若合作雙方是“強+弱”的組合,那么對于相對弱勢的一方而言,既要做到利用對方的品牌影響力,提高自身品牌影響力,同時也要明確自身定位,避免被對方搶去風頭,削弱跨界營銷的效果。其次,合作雙方面向的消費群體一定要具有共性,正如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的共性消費群體為年輕人,只有消費群體具有共性,才能研發符合共性消費群體的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最后,品牌戰略層面具有一致性,品牌時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向外界傳遞品牌價值觀的重要責任。所以,在跨界合作中應當盡可能選擇具有共同品牌內容與價值觀的一方。
泡泡瑪特是國內一流的潮玩IP,可口可樂是飲料市場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二者的跨界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其合作推出的產品也因創意佳、品質好等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從可口可樂與泡泡瑪特跨界營銷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跨界合作的雙方一定是具有一定共性的,且在用戶體驗上是互補的。各大企業在進行跨界營銷時,也應注重企業共性與用戶體驗的互補性,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出跨界營銷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