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鄧佑忠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教育實踐者已經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有對學生所在地域環境的考慮,基于學生的成長,了解學生的閱讀難度,以耐心的教學態度去工作,通過不同的方法開展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提高自身認知世界的能力。以下幾點是筆者結合自身從教實踐,對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淺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得更充分。因此,面對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更要有對學生心理特點的認識,根據閱讀教學內容,主動與學生互動,同學生交流閱讀方法,讓學生產生閱讀自信,在閱讀時更投入[1]。之后,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分析文本,從閱讀中增強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達到增強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以《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為例,在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基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入一些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和學生交流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作用,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是情景交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然后,教師再以“北方的冬天”為話題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深入賞析課文。教師要重點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細致的語言描寫文中景物的,讓學生感受情景交融的方法,從語言文字中領略濟南的風光。之后,教師可和學生一起探討濟南冬天的特點,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熟悉課文,充分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最后,教師再與學生共同整理文章脈絡,歸納閱讀散文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
這樣,展開師生互動,交流閱讀方法,教師就與學生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閱讀散文的自信,初步鍛煉了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在閱讀中認識了濟南的冬天,懂得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切實達到了提高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目的。
事實表明,創設形象畫面呈現語言文字,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學生以濃厚的興趣去閱讀文本[2]。教師再通過合理的語言點撥學生,能使學生對文本內容及內涵的理解更深刻。在信息時代,教師要有應用信息資源授課的教學能力,懂得根據閱讀內容創設形象畫面,讓學生帶著濃厚的閱讀興趣走進課堂,活躍課堂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文本的效率,讓學生有更高的閱讀熱情,不斷優化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以《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為例,在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播放《暴走媽媽》的視頻,以形象畫面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然后,教師再根據閱讀主題,提出問題:“視頻中的媽媽感動了你我,那么這篇課文中的媽媽呢?”從而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畫出課文中描寫媽媽的語言。之后,教師再通過信息技術展示插圖,引導學生在形象畫面下深入賞析課文,使學生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最后,教師再借助文學史料,引導學生總結史鐵生和母親的別樣人生,讓學生認識到史鐵生是如何在磨難中頑強成長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這樣,教師借助信息資源創設形象畫面,在課堂上烘托閱讀氣氛,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文中描述母子真情的語言,使學生理解了全篇課文的情感基調,初步消除了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閱讀漢語言文字的畏難情緒,增強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缺乏讓學生自主閱讀的教學意識,而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缺少了學生的參與課堂閱讀氣氛會變得沉悶。合作是《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倡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獲得參與的體驗。因此,教師應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安排時間讓學生合作閱讀,并為學生設計合作閱讀任務,在集思廣益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的意識,不斷優化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的閱讀水平[3]。
以《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童話故事”為話題與學生展開互動,在建立和諧師生情感的基礎上引入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著名童話——《皇帝的新裝》,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閱讀。然后,為了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幫助學生理清文中的人物角色,讓學生分角色閱讀課文,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之后,教師可設計合作閱讀后的任務:尋找文中的精妙語言,探討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接著,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杜絕愛慕虛榮的行為,養成實事求是的品質。最后,教師可拓展《安徒生童話》中的其他童話故事,鼓勵學生在課下合作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教師采取合作閱讀的教學方法,有效落實了《課程標準》理念,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去閱讀文本,讓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處在閱讀氣氛濃厚的課堂環境中。最終教師通過閱讀這篇課文培養了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訓練了學生分角色閱讀課文的能力,提高了學生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為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更多生活道理提供了方向。
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在思考語文問題時,往往有一些畏難情緒,主要原因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但問題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途徑,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4]。因此,教師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閱讀教學活動中引入問題時,要充分考慮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的認知水平,以閱讀教學文本為中心,循序漸進,保證學生在思考重點問題時有集中的精神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優化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促進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以《驛路梨花》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可與學生共同欣賞陸游的詩歌《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向學生重點解釋這首詩最后兩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的意思,引入這篇課文的閱讀主題。然后,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標題,引入重點問題:“‘梨花’象征意義是什么?”讓學生用活躍的思維去閱讀文本。在學生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理清文章思路。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本文,幫助學生歸納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在培養學生閱讀思維的同時,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助力。最后,教師可基于文本內涵總結,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弘揚助人為樂的精神。
這樣,教師引入重點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能夠讓學生以活躍的思維去閱讀,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及內涵的理解,提高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
群文閱讀符合新時期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也是《課程標準》中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主動了解群文閱讀的特點,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目標,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認知水平,培養學生閱讀同一類主題文本的能力,并為學生拓展符合群文閱讀主題的課外文本,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5]。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進行群文閱讀時,首先,教師可以將第五單元中的三篇課文板書,讓學生嘗試歸納這一單元的閱讀主題,初步形成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人和動物的關系出發,閱讀這三篇課文,嘗試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之后,教師可分別引導學生歸納三篇課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認識到《貓》這篇課文是對貓,特別是對第三只貓命運的關注;《動物笑談》主要是講要把動物當成朋友,與它們和諧相處;《狼》則是在重點倡導對生命的尊重。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做到熱愛自然、敬重生命、珍愛生命。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本群文特點拓展幾篇關于人和動物的文本,引發學生對人和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
這樣,教師基于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為學生創造閱讀同一類主題的機會,能加大涼山彝族自治州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量,幫助學生掌握閱讀“人和動物”這類主題文本的閱讀方法,優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基于對初中語文教材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有很多課文都是一些名著、小說中的選文,僅閱讀教材中的片段,不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文學世界和認識現實生活。教師幫助學生建構整本書閱讀的意識,可以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發展。因此,教師要綜合考慮教學發展和學生語文能力培養,以教材中的選文為教學重點,引入整本書閱讀的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使學生在閱讀中對文學世界的認識更深刻,最終提升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播放《好漢歌》的視頻,引入《水滸傳》這本書,向學生介紹作者施耐庵,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解釋什么是整本書閱讀。然后,教師可安排學生閱讀課文,結合環境描寫,引導學生分析文中的人物言行,讓學生嘗試評價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提高學生鑒賞刻畫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之后,教師可對學生做《水滸傳》整本書的導讀,對學生提出課下閱讀任務:復述小說《水滸傳》中的情節,用自己的語言介紹小說中的人物。最后,教師可以講述篇章閱讀與整本書閱讀的區別,讓學生重視整本書閱讀。
這樣,教師根據教材中的選文,建構整本書閱讀方法,引發了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為學生積累閱讀經驗提供了方向,有效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要求,為學生從閱讀中認識文學世界,從文學世界中認識現實生活提供了方向,切實提升了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涼山彝族自治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探討提升、優化策略極具必要性。教師要深入分析當下的教育政策,學習教育理念,在更新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繼續創新如展開師生互動、創設形象畫面、展開合作閱讀、引入重點問題、實施群文閱讀等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獲得滿滿的收獲,使學生的閱讀能動性愈來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