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思銘
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礎運動技能,還要激發學生的競技精神、運動精神、合作精神,優化籃球教學方案和計劃,使學生自主參與籃球訓練活動,全面掌握籃球運球技巧、傳球技巧、搶球技巧等,提高籃球教學質量。本文對初中體育籃球教學方法展開剖析,希望對體育課程改革有所啟發。
通過實際調查發現,部分學校的籃球教學理念有待更新,處于一種“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分數”的狀態。由于籃球教學沒有受到關注和重視,籃球課成為教師、家長心目中的“副科”,教師會利用籃球課時間讓學生復習、鞏固文化課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會缺乏參與籃球訓練活動的自信心[1]。同時,在初中體育課程中,部分教師只圍繞“五項”達標來開展體育活動,忽視了如何讓學生扎實掌握籃球技術、方法,籃球教學氛圍枯燥、活動單一,不利于提升學生籃球運動水平。
在初中籃球教學活動中存在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的問題。教師較關注如何增強學生合作意識、集體觀念,通常采用班級集體訓練的形式,讓學生統一做投籃、運球、搶球的動作,無法體現“勞逸結合、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學生處于被動訓練和學習的狀態,根本無法提升運動水平[2]。同時,籃球是一門競技性、合作性、對抗性非常強的運動項目,在籃球活動中需要學生配合,但是教師忽視了以競賽、游戲等形式開展籃球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對參與籃球活動存在抗拒心理,不利于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在初中籃球學習活動中,很多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運球、傳球、搶球技巧,但是缺乏競技精神和頑強拼搏精神。籃球是一項對抗性較強的運動項目,需要學生投入十足的精力去參與,但是在實際的籃球訓練活動中,部分學生缺乏頑強、堅定的意志,經常會出現中途退場的情況。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籃球教學中缺乏德育滲透,教師習慣于單方面講解理論知識,示范籃球動作,沒有科學制訂籃球教學計劃,無法增強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自信心,導致學生缺乏終身體育意識、鍛煉意識[3]。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健康第一”“快樂運動”理念,開展趣味籃球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籃球訓練中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教師要通過趣味籃球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積極性,使學生處于一種享受籃球比賽、訓練活動的狀態,培養學生積極的運動情感,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在籃球教學中實現全面育人。
首先,教師要豐富籃球教學形式,不能把籃球教學局限在“身體示范、學生訓練”之中,而是要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競賽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NBA籃球比賽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感知籃球運動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競技精神,使學生愛上籃球這項運動,更專注、充滿激情地投入籃球運動中。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開展籃球訓練活動,如借助游戲活動優化動作示范、展示規則,逐漸降低籃球訓練的難度,讓學生愛上競技性、對抗性強的籃球運動。例如,在運球訓練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球接力”游戲活動的方式,讓學生重復、靈活運用運球技巧,在愉快的氛圍中積累技能、方法,改變傳統籃球教學中單一、枯燥的訓練形式,提高籃球訓練、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最后,教師要借助體育游戲的形式創新籃球教學方法,尋找創新籃球教學的“切入點”,實現體育游戲和籃球訓練活動的融合,讓學生持續保持參與籃球訓練活動的熱情。比如,在訓練學生搶球能力、運球能力期間,教師可以在籃球場中畫出一個直徑為6 m的圓形,把學生劃分為搶球和運球兩組,鼓勵學生圍繞圓圈運球,人不可以離開圓圈,也不能停止運球,被搶球的學生要自動退出圓圈,最后圈內學生是“勝利者”。這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競賽活動的自主性,取得最佳的籃球訓練成果,提升學生運動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不間斷傳球游戲、定點罰籃游戲、運球接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游戲中掌握更多籃球戰術,積極傳遞籃球精神,展示籃球運動的魅力[4]。
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工作中,要想取得最佳的籃球教學成果,教師就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籃球力量,讓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和籃球訓練活動相適應。同時,教師要消除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畏懼心理,在運動過程中避免學生出現運動損傷,使學生更專注融入籃球競賽、籃球訓練活動中,收獲更多經驗和技巧。
首先,教師要結合籃球項目特征,有針對性、導向性地開展力量訓練活動,增強學生的力量素質、身體素質?;@球比賽、訓練活動中有很多投籃、帶球、跑動、對抗動作,做出這些動作對學生的技能、體能都有較高的要求。例如,要想在對抗賽中具備優勢,學生一定要把絕對力量作為重要支撐,這樣才能夠在突破、卡位中獲得機會。此外,學生還要具備較強的快速做動作能力和快速移動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進攻技巧和方法,迅速擺脫競爭對手的防守,獲得更多得分機會。在運球、傳球期間,教師要訓練學生的動作,保證動作的利落、干脆、迅速,讓學生具備打亂競爭對手防守節奏的能力。同時,籃球競賽、訓練活動中的對抗比較激烈,教師要重視無氧耐力訓練和有氧耐力訓練的融合。這樣學生才能夠應對持續時間較久、能量消耗較大、對抗較激烈的籃球活動,提高速度、力量、爆發力、耐力等,提高參與籃球活動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其次,初中生年齡在12~16歲之間,他們正處于訓練力量素質的重要階段,教師要通過籃球訓練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力量素質。例如,要想鍛煉學生的肌肉力量,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長期的負荷刺激,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最佳的肌肉力量,在籃球訓練活動中擁有較強的迸發力。
最后,在訓練學生籃球力量期間,教師要重視負荷和恢復間的關系,避免讓學生過度疲勞,要在籃球訓練活動中穿插一些放松調整活動,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籃球訓練活動中。
隨著教育方式、教育制度的改革,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較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扎實掌握課程理論知識,還需要鍛煉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要打破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方面的限制,積極開展拓展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打球、運球技巧。
首先,在籃球拓展訓練活動中,教師要設定一些趣味性的拓展訓練項目,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籃球訓練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例如,在傳統的籃球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把拉伸肌肉、活動身體、全身伸展運動、慢跑的形式作為課前準備活動。雖然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但訓練內容較單調,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對此,教師可以增強課前準備活動、訓練活動的趣味性,如采用木頭人高低運球游戲、運球搶球游戲、籃球蹦蹦跳游戲等,讓學生相互配合,積累更多的籃球技能、運動方法,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展示拓展訓練活動的育人價值。
其次,在籃球拓展訓練活動中,教師要構建趣味化、多元化的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籃球基礎技術,感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比如,教師可以把拓展訓練活動融入投籃、傳球、運球中,讓學生在拓展訓練中掌握投籃、傳球、運球的技能。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在籃球中設置障礙物,讓學生在不接觸障礙物的過程中,熟練傳球和運球。這既能提高學生的運球、傳球技能,還能夠鍛煉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增加學生間的默契,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籃球競賽活動、訓練活動,提高籃球教學活動質量。
另外,教師還可以把拓展訓練活動融入課后放松環節,讓學生復習、鞏固籃球運動技能,恢復精力,緩解疲勞,放松肌肉。比如,在籃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間相互按摩背部、肩膀、手部等,回憶本堂課學習的投籃、運球、傳球技巧,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初中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籃球競賽活動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提升學生運動能力,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傳球、運球、搶球技巧,提高籃球教學活動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小型競賽”的形式開展籃球訓練活動。在小型競賽活動中,教師能夠密切觀察每個學生的運動表現,強化對學生的點撥,讓學生在小型競賽活動中提升自我,激發學生的協作精神、競技精神。
其次,學校、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校園籃球競賽活動,可以是小組為代表,也可以是班級為代表。教師要科學制訂籃球競賽規則,讓學生樹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以健康的心態投入籃球競賽活動。
另外,學校間也可以多互動和合作,共同組織大型籃球競賽活動。這樣既能夠強化對籃球教學的重視,還能夠拓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在籃球競賽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體育觀,使學生身心協同成長。
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反應能力、心理素質存在較大差異。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運用分層教學法,針對不同學生設定對應的籃球訓練方案,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籃球訓練活動,提升運動能力。
首先,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籃球訓練目標展開分層。例如,對于身體素質比較強但對籃球運動技能和方法掌握不夠熟練的學生,教師要重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對于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重點開展技能訓練活動,讓學生應用與鞏固體育技能,激發學生參與籃球訓練活動的興趣;對于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要注重拓展籃球訓練內容,避免重復性訓練,讓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積累更多的籃球運動技巧和方法,提升體育學科綜合素質。
其次,教師要對籃球訓練過程進行分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訓練水平、情況,科學規劃籃球教學方法與內容,發展學生的運動潛力,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籃球知識和技能。
最后,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重視教學評價的分層,改變之前評價學生籃球測試成績、運動水平的情況,要對學生展開全面、綜合的評價,如評價學生籃球競賽活動、訓練活動中的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能力、身體素質、籃球力量、競技水平、競技精神等。對于學生籃球訓練中的閃光點,教師要多加鼓勵;對于學生在籃球訓練中的不足,教師要加以修正和點撥,讓學生在籃球訓練、競賽活動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圍繞“興趣、競爭、合作”設定籃球教學方案和活動,為學生營造溫馨的體育運動氛圍,讓學生在籃球游戲活動、籃球競賽活動、籃球訓練活動中,積累更多籃球運動技巧和經驗,激發學生的競技精神,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習慣,體現籃球教學的德育功能。同時,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創新籃球教學方案,用學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開展籃球訓練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自主、全員參與,取得最佳的籃球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