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戰后美國保守主義》
作者:王恩銘 , 王卓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5073-1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定價:39元
戰后美國保守主義思想盛行,經歷了從沉寂到繁榮再到衰敗的曲折發展,雖然存續時間較短,但是對美國社會發展、政治秩序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筆者圍繞戰后美國保守主義發展階段進行系統分析,以準確把握其思潮特點。由王恩銘、王卓編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戰后美國保守主義》一書,立足二戰后歷史節點,圍繞美國保守主義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研究,系統闡述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間保守主義思想理念的變化特點,并介紹其各個時期的歷史背景、表現方式等,對于研究戰后美國保守主義思想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參考。
《戰后美國保守主義》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從美國保守主義的基本概念出發,分別對美國與歐洲保守主義進行對比分析,清晰闡釋二者的形成經過與發展歷程。第二章基于二戰之前美國社會情況,深入分析美國保守主義從內戰到一戰、二戰三個階段的變化特點。第三章立足五十年代美國社會背景,先闡述自由意志、反共主義等思潮的崛起,然后聚焦傳統保守主義的復蘇,指出其與自由主義相互整合后的思想特點。第四章從政治視角出發,分析美國保守主義如何為競選美國總統積蓄力量,以及后續的一系列政治行動,揭示出六十年代美國保守主義從思想重構到政治行動的轉變。第五章到第七章分別對七十到九十年代美國保守主義思想變化過程進行分析。
結合本書內容,戰后初期美國面臨內外雙重困境。內部方面,正處于大規模經濟危機中,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國民生產總值急速下降。對此,美國總統羅斯福及時出臺新政,開啟了美國自由主義發展的繁榮時期。而新政的實施也對傳統保守主義形成沖擊,受到保守主義者的嚴厲抨擊。外部方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美國為保護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主導權,掀起浩大的反共主義浪潮。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美國保守主義逐步復蘇興起,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初期:積蓄力量,建立保守主義聯盟。五十年代,美國保守主義正處于沉寂階段,面對國內外不利局勢,并未做出實際行動,而是暗中積蓄力量、壯大陣營,為之后的崛起做準備。這一階段,美國保守主義存在三股力量,分別是反自由主義、傳統保守主義以及反共主義。這三方勢力分別從經濟、宗教、政治領域進行對抗聲討,但無法完全統一凝聚起來。之后,在巴克利和梅耶的共同努力下,三大流派才真正組合起來,并依托《國家評論》這一輿論陣地進行思想交流,建立起統一的政治聯盟。進入六十年代,美國保守主義終于開始采取政治行動,通過獲取大多數選民的支持,奪回政權,從沉寂中走向復蘇。戈德華特競選美國總統就是保守主義登上政治舞臺的標志性事件。總體來看,這一時期美國保守主義的思潮呈現出經濟上自由放任、文化上堅守傳統思想、政治上堅持古典自由主義的特點。
中期:蓬勃發展,全面整頓。經過前期的艱辛努力,美國保守主義在七八十年代終于迎來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先是憑借良好的選民基礎,讓尼克松入主白宮,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為共和黨保守派贏得政治發展時機,但也使美國社會的保守思想日益深化,自由主義逐步淡化。接著新右翼勢力崛起,主動反思保守主義的不足與問題,并對自由派主動出擊,獲得下層民眾大力支持,為美國保守主義注入新的力量。之后,里根總統上臺,大規模清算美國民主黨自由派以及福利政策,使得保守派的信心受到鼓舞。同時,新保守主義誕生,社會精英群體作為代表性成員,他們堅持實用主義風格,主張有限政府,既不同于過于保守的小政府,也不同于一味自由的大政府,在美國左派與右派之間構建起新的平衡。
后期:日趨潰敗,陷入頹勢。回顧八十年代美國保守主義的發展情況,除了表面的繁盛之外,還存在鮮明的內部矛盾與分歧。美國保守主義派系眾多、構成復雜,存在諸多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加之內外矛盾交織,使得美國保守主義從繁盛走向衰敗。一方面,里根下臺,保守主義失去主心骨,共和黨的老布什競選成功后并未貫徹保守主義政治主張,而是強調實際舉措。另一方面,冷戰結束,美國保守主義反共反蘇的共同愿望消失,缺乏粘合內部力量的目標。因此,受到內外因素影響,美國保守主義逐漸式微。從政治思想來看,美國保守主義主張最大程度給予公民自由,依靠憲政法律來約束政府權力,同時強調美國的領導地位,認為美國應擔當起世界領導責任,從而大力鼓吹自由民主思想,注重捍衛意識形態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