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從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來華留學生事務跨文化管理研究》
作者:李慧琳
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56-3925-8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定價:29元
跨文化背景下的今天,我國教育水平得到質的提升,為了讓我國傳統文化“走出去”,高校要重新規劃來華留學生的管理機制,讓留學生擁有更高的求學體驗,促進其對中華文化產生認同感。
《從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來華留學生事務跨文化管理研究》一書共分為六個部分,書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現階段我國高校在管理留學生時所采用的管理機制,并將不同生源的管理制度進行對比,以此比較高校采取多種管理措施時所產生的不同效果。書中第二部分以赴華留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闡明了傳統管理模式的相關機制,論述了特殊管理方式存在的意義,通過回顧近年來留學生管理機制的發展變化過程,探尋特殊管理機制存在的不足之處。在過去幾十年里,受歷史環境影響,針對留學生而展開的管理方式相對比較落后,在教育教學環節中,高校沒有給予留學生更多的選擇權,通常情況下會直接要求留學生學習某些課程,留學生沒有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書中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了新時代下我國各大高校在對赴華留學生進行管理時所采用的新型管理措施有哪些,并結合時代背景,重點強調高校要如何應對留學生人數激增的現狀。在多元化社會發展的今天,很多留學生在求學期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內心容易感到孤獨、與他人交流不暢、無法正常參與學術討論活動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降低了留學生的求學質量。為了進一步提升留學生的文化交流效果,讓留學生體會到更為多元化的中華文化,作者在書中第四部分詳細介紹了現階段我國高校對留學生進行現代化管理的具體措施,并詳細論述了中西方高校機構對留學生管理措施的不同之處。書中第五部分及第六部分,主要講述了跨文化視域下,對赴華留學生進行高效管理的相關措施。
現階段,很多高校對留學生進行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相對比較落后,留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國內高校的授課節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效率比較低,降低了高校對留學生群體的管理效率。與此同時,留學生作為高校中的小眾群體,所擁有的教學資源以及課程安排都與其他統招大學生不同;為了盡快讓留學生適應國內的教育環境,很多高校教師通常會為其單獨安排課程,讓留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國內的校園生活。目前,部分高校都會限定本校接收留學生的人員數量,避免因留學生人數過于龐大而降低教師的管理效率,同時也為了使高校現有的留學生擁有更好的求學體驗。為了進一步提升赴華留學生的管理效率,高校需要適當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能夠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使他們更加熟悉文化差異性。除此之外,高校應為留學生提供更多教學資源,讓此類學生感受到更為濃厚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當留學生人數過于龐大時,高校應對其所在班級進行分別管理,增設教師人數或者將整個班級拆分為多個班級,降低教師的管理壓力,讓留學生擁有更好的求學體驗。
幫助留學生適應國內教育環境,是對其進行教學管理的第一步,促進此類學生對中華文化產生認同感,才是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數赴華留學生群體的年齡集中在二十歲至三十歲之間,這類人群具有較高的自主意識,因此,授課者在對其展開授課活動時,盡量避免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呆板的授課方式并不適用于留學生,他們較為推崇自由式課堂。教師在課堂上將自已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在課堂交流中為其普及中華傳統文化,這樣的授課方式會更容易被其接受。事實上,留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機會并不僅限于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日常相處或者班級組織活動,都可以成為留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機會。除了將文化普及的時機擴展到課堂以外的生活中,教師也不必將文化內容僅限于課本知識上,像中國人之間的社交文化、情感表達方式等日常生活習俗,均可以成為來華留學生的學習內容。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與學習,留學生能夠與同校國內學生相處得更加愉快,這促進了彼此校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中華文化真正走入留學生的生活中,使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印象不再停留在課本上。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我國求學,這促進了我國與他國的文化交流活動。為了讓來華留學生的求學質量更高,高校要不斷優化學校管理體系,讓我國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讓求學環境更具有國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