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產品設計造型》
作者:[英]彼得·戴布斯(Peter Dabbs)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7-0298-6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定價:128元
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產品外觀成為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產品造型設計正是基于這一市場需求,將產品的審美性與功能性結合起來,打造出個性化的產品外觀,以更好地吸引消費者,提高產品的競爭性與附加價值。通常,產品造型設計涉及產品形態、色彩、比例等多個要素。在此,筆者以產品造型的形態設計為對象,探究產品形態要素的優化設計方法。
由彼得·戴布斯(Peter Dabbs)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產品設計造型》一書,結合實際設計案例,立足消費者視角,詳細論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如何通過產品造型打造出獨特的設計風格,并分別對各個設計要素進行了論述,充分體現出產品形態、線條、比例、輪廓等的科學應用。該書從產品設計主題出發,根據消費者的視覺感受,闡述了如何確定產品造型風格,明確產品主題思想;接著圍繞產品輪廓、比例、形狀、形態、線條等元素進行了分析,生動講解了產品造型的形成過程以及各元素的應用機理;然后對產品的色彩與質感設計進行了介紹,有助于讀者了解產品造型的設計原理、評估設計內容與成效,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結合該書可知,產品造型即產品的外觀形態。設計者通過改良產品外觀與形狀結構,提升產品美觀性或功能價值,從而更好地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其中,形態要素作為產品造型設計的表現形式,能夠將抽象的設計構思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形象,使得產品的造型美感更為直觀。從平面視角來看,產品形態主要由點、線、面等單位元素構成,此類單位元素通過排列組合與設計優化,打造出獨特的線條美或者畫面美。從立體視角來看,產品形態劃分為曲面、切面以及復合形態等類型。在產品造型設計中,這些形態元素有著不同的風格特色與構成機理,需要設計者運用自身的審美素養與設計能力,采取對比協調、疊加組合等方式,構成巧妙的造型外觀,增加產品形態的藝術美感。
同時,需要看到產品形態不只是審美理念的物化表現,也蘊含著特定的功能語義,即借助特定的形態樣式,向受眾傳達出產品的功能信息、材料屬性、應用場景等。因此,產品造型設計需要結合產品的功能特點,將產品視為一個整體系統,從實用性角度出發,打造出符合用戶使用習慣且具有審美愉悅感的產品形態。為此,可以仿造自然生物或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形態進行設計,并融入一定的情感元素,使得產品形態具有良好的人文氣息,滿足人們對產品形態的個性化需求。具體來說,可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具象法。以自然生物作為模仿對象,在產品造型的外觀形態中再現其形態。這種設計方法注重保留自然生物的原生形態,不加過多修飾與改變,以營造一種真實的生命美感。比如,在設計琉璃景觀藝術品時,設計師采取了具象化設計手法,將熱帶植物的生長形態直觀表達出來,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人們感受到生命蓬勃生長的無限活力。又如,西班牙設計師馬克西姆·里埃拉(Maximo Riera)以歐洲犀牛、甲殼蟲等動物為原型,仿造他們的外觀形態,打造出獨具野性美與自然藝術的沙發座椅,充分表達出對動物的關愛與尊敬,也蘊含著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設計理念。
第二,隱喻抽取法。對于一些無法直接提取的生物特征,設計師可以采用抽象隱喻的象征性手法,以自然生物的形態特征來隱喻產品的某個功能,或者表達一定的情感內涵,以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比如,源自土耳其的經典仿生設計作品——鯊魚仿生摩托車,正是以鯊魚的身體曲線為外觀造型,結合流體力學知識,將鯊魚的身體流動機理應用于摩托車內部設計,有效降低了車體的行駛阻力。這樣既能夠滿足車主個性化的產品消費需求,也使得產品性能得到優化,達到審美性與功能性的有機統一。
第三,簡化優化法。盡管自然生物有著天然的藝術美感,但是如果僅進行仿生而不根據人類需求進行優化設計,將很難發揮出產品的屬性優勢,無法使產品真正服務于人類生活。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采取簡化優化法,先提煉出自然生物的本質形態,去除附加的表象形態,再結合產品功能、適用領域以及人群特點,采取系統性設計方法加以改造,實現產品形態的優化完善。比如,波蘭設計師羅伯特·馬基特(Robert Majkut)對鯨魚飛躍冰山的形態進行簡化,保留鯨魚原始的軀干特征,再從鋼琴產品的結構出發,對鯨魚的其他部分進行藝術化處理,進而設計出獨特的鋼琴產品,表達出崇尚生命力量的產品設計理念,有效增加了產品的藝術美感與文化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