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純杰

▲ 深汕科教大道黨支部保安全、保質量、保穩定、促發展黨員主題活動
在中鐵十五局集團五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承建的深汕科教大道項目的施工一線,熱火朝天的奮戰現場,井然有序的施工環境,一群群青春洋溢的年輕職工,無不彰顯著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奮進的集體。保持這種團隊凝聚力的法寶是什么?項目黨支部書記、經理嚴凌云告訴筆者,是黨支部激活黨建新動能,集聚起黨員的“硬核力量”,推動了黨建與項目建設工作相融互促、同頻共振,為建設深汕合作區奉獻了鐵軍力量。
科教大道工程是深汕合作區“五橫六縱”交通體系的重要項目,對建設國際科教走廊、加強深汕合作區各組團間的交通聯系、完善路網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參建單位,科教大道項目的中標讓中國鐵建人歡欣鼓舞,但隨著項目的開工,首次接觸對技術要求極高的綜合管廊項目,感受更多的是無形的壓力。黨支部通過開展“登高計劃”,鼓勵員工踔厲奮發,有效提高了員工隊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作為建設者,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是為眼前的一磚一瓦勞動,還是為未來的高樓大廈在努力。地下綜合管廊作為一種將電力、通信、燃氣、排水等多種市政公用管線綜合集中于地下隧道空間的地下綜合管道,是保障城市運轉的重要基礎設施,能把我們的汗水揮灑在這里,是光榮的使命,也是人生的機遇……”在項目形勢任務教育課上,項目黨支部專職副書記李斐的一番話,讓大家士氣高昂。地下綜合管廊兼顧了城市的“面子”和“里子”,解決了各種管線蛛網密布、路面反復開挖等問題,改善了城市空間。但其施工難度和要求對第一次接觸此類項目的每個人都是嚴峻的挑戰。剛開工時,受到征拆、設計方案調整等因素影響,項目前期進度緩慢,加上管廊施工難度成倍升級,員工隊伍不同程度產生了畏難情緒。了解到一些員工的思想狀態后,項目部及時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把黨支部“三會一課”與晨會、例會、專題會等結合起來,將項目管理的重大事項、重要環節、關鍵問題與組織生活內容相融合,通過故事會、案例分享、研討交流等方式把大道理寓于小事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抓實干,穩步推進,這支鐵軍勁旅從最困難的征拆任務開始。項目施工區域有兩大姓氏百年墳場,涉及墳墓5000余座,是整個合作區征拆中“最難啃的骨頭”。負責外協任務的項目部副經理蔣華帶著大伙跑遍周圍村莊,挨家挨戶地做工作,一戶一檔一消除。經過半年不懈的努力,成功將紅線內的墳墓遷移完畢,完成了這個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每一個項目都是員工成長的臺階和成才的搖籃,我們要讓科教大道項目部的員工們奉獻時間的同時,留下技能提升的‘財富’。”在青年員工座談會上,嚴凌云如是說。面對通過修建綜合管廊來控制城市地下空間這一新領域,項目黨支部“量體裁衣”,為職工制定成長成才計劃,開辦“微黨課”,通過互聯網“助”學、制定計劃“精”學、理論骨干“送”學等方式激勵每位職工把不忘初心的要求植于心、踐于行。黨員“傳幫帶”活動更是構建起工地黨員“幫建”隊伍,使項目組織協調、運行跟蹤、日常管理等工作處處有黨員的身影。對于新員工,每個人都有一位師父對他們進行言傳身教。通過開展勞動競賽等員工素質提升活動,激勵全體干部員工握指成拳、主動作為,讓科技大道項目一路領跑,各項評比名列前茅。
關注思想動態,護航心理健康,是項目黨支部的又一法寶。項目部由支委擔當“觀察員”,及時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解決員工的“急難愁盼”問題。針對性地開展座談會和個別談話,通過談心談話及時解決員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夏送清涼、冬送溫暖、困難群眾慰問等活動的開展,更是讓員工感受到如春風激蕩般的溫暖。加上寓教于樂的文體娛樂、團建等活動,以“家文化”為依托,積極推動員工隊伍“融”起來、“活”起來、“強”起來,使項目員工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 瀝青攤鋪施工
項目黨支部以“保安全、保質量、保穩定、促發展”黨員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積極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工作的深度融合,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促使員工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黨支部從培養黨員職工的安全質量意識著手,定期開展培訓,將安全檢查監督納入黨支部的日常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安全質量監督,加強現場作業的自控、互控和他控。把職工們慣性違章,容易忽略的安全質量問題,拍成圖片,用圖片記錄現場,及時曝光“兩違”現象。特別是管廊、管網、路面攤鋪等重點環節,讓職工一一對比,檢查自己平常的行為是否違章。直觀的圖片教育形式,增強了職工的安全質量責任意識。
“我只是向項目部反映了一下食堂伙食問題,沒想到項目部立即采納了,廚師水平越來越高,兩星期更換菜譜,每月公開食堂消耗,每天的食物采購、管理、烹飪細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提起項目部的作風建設,員工們有口皆碑。黨支部還積極開展干部作風督查活動,對黨員干部工作期間在不在崗、執行力落實等及時督促提醒。及時了解職工訴求,有效解決遺留問題,重點對分包供應商、農民工工資存在的遺留問題進行調查了解,整治處理,做到不回避、不拖延、早解決。建立作風建設快查快處機制,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的安全責任體系,從源頭上解決管理粗放等問題。
圍繞項目年底八車道貫通目標,黨支部及時開展“創崗建區”活動,通過開展創建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活動有力推動施工工作順利進行。以“創崗建區”“勞動競賽”等職工建功活動為載體,牽頭開展每月一次的經濟活動分析,通過分析總結,清晰地描摹出管理運行軌跡圖和資源消耗分布表,用“大數據”讓成本風險防控點躍然紙上。
項目黨支部現有10名黨員、1名預備黨員、3名入黨積極分子,都處于施工管理、工程技術、財務、合同等重點部門的關鍵崗位,是項目的骨干成員。黨支部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讓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匯聚成黨支部的磅礴力量。要通過“三點發力”,讓黨員干部在項目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基礎先行”的戰略布局中,交通處于重中之重,又加上深汕合作區“特中特”的特殊定位,召喚來了一大批業內精英。在這片土地上,第一批開建的七條道路分別由七家央企施工,呈現了七大央企同臺競技的盛況,對于項目來說是動力也是壓力。黨支部緊盯施工生產,積極把握典型引領帶動作用這個著力點。專職副書記李斐帶頭組織“黨員先鋒突擊隊”,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扎根一線,緊密聯系群眾,和一線工人共同奮斗。項目總工劉黃濤患有痛風,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在項目前期與設計對接的關鍵時期,他因工作需要經常熬夜改圖、對接資料,痛風連續發作3次。發病期間腳腫脹到無法下地,為了不耽誤項目工作,就把筆記本電腦搬到床上辦公。測量隊的入黨積極分子易炳輝,是新冠疫情的感染人員中堅持到最后的一名隊員,在身邊同事因感染病毒失去戰斗力時,他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每天自覺提前上班推遲下班,夜深人靜時還在忙于計算數據,一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用拼勁和韌性幫助項目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光。這些愛崗敬業的典型,激勵著公司員工努力奮進。
在落實黨建任務中,為避免“形式化”“走過場”問題發生,黨支部把強化全流程閉環管理推進黨員作用發揮作為黨建攻堅的突破點,積極開展黨員亮標準、亮身份、亮承諾活動,在辦公區域、公開宣傳欄等地方張貼優秀黨員照片,展示先進典型形象;開展“黨員示范崗”活動,敢于叫響“向我看齊”。黨員圍繞自身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和崗位要求,向黨支部做出承諾,全體黨員填寫承諾卡,并在工作實踐中積極落實。每年年底,支部通過黨員自評、群眾測評、支委會終評對黨員承諾兌現、崗位奉獻情況進行評價,激發了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營造出人人創先、個個爭優的濃厚氛圍。
黨支部每年年初開展“黨建攻堅項目我來選”活動,組織全體黨員采用深入調研、“頭腦風暴”等方法,找準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由支部從目標、問題“雙向維度”,逐個“過篩子”,確定最終攻關方向。該項目的工作任務重點主要集中在管廊施工上,但受雨季和深基坑作業等項目特點影響,管廊施工一度陷入難度大、成本高的困局。為此,項目部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決定重新安排管廊開挖段的施工時間,根據氣象信息和實測測得的地下水水位選擇具體的開挖工作面。在旱季通過開展勞動競賽等措施快速突擊完成了7處較深的下沉段施工,在雨季做好周圍排水設施后,進行填方段管廊的施工。通過全年勞逸結合的安全施工,實現了成本控制和產值任務。
頭雁引航,陣雁齊飛。如今的科教大道項目,黨員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聚焦重難點,攻堅克難,推動黨支部肌體“強”起來、黨員細胞“活”起來、黨建手段“新”起來。2022年12月30日,經過近千名員工 1000多個日夜的頑強拼搏,深圳科教大道(鵬興大道至南山路)建設工程主線順利貫通,八車道達到通車條件,比原計劃工期提前了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