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峰
新聞采訪,是新聞工作者的一項最基礎的活動,也是從事新聞寫作取得新聞素材的主要手段。作為一名新聞記者,首先要學會怎樣采訪。要使采訪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不僅要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還要學會綜合運用各種采訪形式。針對怎樣做好采訪工作這一問題,筆者結合實際經驗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應做到提問具有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這是記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提問得當不僅能使采訪活動順利進行,還可使雙方關系和諧融洽,取得采訪的最佳效果。
一方面,采訪前要做好安排、謀劃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采訪時要善于通過交流,觀察、分析現場情況。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問的技巧和形式。提問的技巧有三種:一是正面提,二是側面問,三是反面激。正面提即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這種提問方式進入話題快,采訪效率高;側面問是采用啟發引導的方法,旁敲側擊,循循善誘,促使對方回答記者的提問;反面激是從逆向設問,通過一定強度刺激的問題,激起采訪對象的談話興趣,從而打開采訪通道。提問的基本形式大體分兩種:開放式提問、閉合式提問。前者多用于緩和氣氛,使關系和諧,啟發對方;后者多用于采訪中突破問題,追溯情節和驗證事實。靈活運用提問技巧和形式既能及時地抓住事物特點,又可以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使寫出的新聞準確、生動、有個性、有深度。
采訪是對新聞記者思想水平、業務水平、政治立場、社會活動能力的綜合鍛煉和檢驗,而采訪的目的、語言、態度等是否得當,是關系采訪能否成功的關鍵。
新聞采訪是一種交流藝術,采訪中記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一要把握主題。每次采訪之前都要擬定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這次采訪的目的。為了確保采訪的成功,記者要始終圍繞采訪主題進行發問,讓對方在回答中盡量減少題外話。二要巧用啟發。記者在提問中要達到預期目的,得到豐富的線索與素材,就要善于運用層層追問的辦法引導采訪對象說出故事細節、展現內心世界。三要態度和藹。有少數記者在采訪中,常常以審問的口氣進行發問,這種態度在采訪過程中常常會造成被動局面。因此,在采訪時必須以和藹的語氣、求教的態度向被采訪者發問,認真耐心地傾聽對方的介紹,只有這樣對方才會配合并認真回答采訪問題。四要形式靈活。新聞采訪的提問形式要靈活多樣,問話時要揣摩對方的思想、情緒、顧慮等,以靈活多變的形式發問。五要語氣平和。為使采訪順利進行,記者在提問時語氣要平和,營造一種自然隨和甚至親密無間的氛圍,對方才會回答干脆,暢所欲言。六要驗證求實。在采訪中常常遇到一些把握不準的事實或情節,這時就需要記者在提問中核實驗證。記者要對提出的問題和收到的回答做到心中有數,根據提問的進程、氣氛與環境,恰到好處地進行驗證。
在新媒體大發展時代,作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必須要全面真實地掌握事實的真相。因此,必須具備細致的觀察采訪能力,這樣采寫的新聞作品才會更形象、更生動,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
認真細致地觀察,是采訪獲得細節的重要方式。觀察采訪包括社會環境觀察和自然環境觀察兩種。社會環境觀察有三點要求,一是觀察特征,二是觀察細節,三是抓住實質。自然環境觀察要注意觀察形態,無論是天然的風景,還是人工的靜物都有一定的形態、大小、氣勢,這些都是觀察重點。再就是觀察自然環境中靜物的質,包括靜物的質地和質感。只有全面觀察并掌握了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事物人物的細節特點,才能寫出生動、真實、具有影響力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