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孫文瀾 浙江省紅十字會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受傷的情況,創傷是人類遇到的突發意外事件中最常見的。俗話說“沒有人人會得的疾病,但人人都會經歷創傷”,所以如何在創傷發生后正確及時處理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大家在家庭、私家車等場所配備急救包,里面裝有應急使用的救護物品,供人們在出現意外的情況下使用。下面跟大家介紹創傷發生時繃帶的幾種常用包扎方法。
現場處理時,要仔細檢查傷口的位置、大小、深度、污染程度、有無異物及何種異物。
●傷口深,出血多,可能有血管損傷。
●胸部傷口較深時可能有氣胸。
●腹部傷口可能有肝脾或胃腸損傷。
●肢體畸形可能有骨折。
●異物扎入人體可能損傷大血管、神經或重要臟器。
快速、準確地將傷口用繃帶、三角巾或其他現場可以利用的材料包扎,是外傷救護的重要一環,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污染和減輕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轉運和進一步治療。
包扎要求:
●傷口包扎動作要快、準、輕、牢,以免加重損傷或痛苦。
●包扎前傷口上一定要加蓋敷料。
●較大傷口不要用水沖洗(燒燙傷、化學傷、動物咬傷除外),不要涂抹任何藥物。
●避免在受傷部位和坐臥時受壓的部位打結。
●包扎松緊要適度,避免脫落和壓迫局部,造成局部神經、血管和肌肉損傷。
●四肢傷應盡量暴露末端,以便隨時觀察血液循環狀況。
●包扎時盡可能做好自我防護,戴醫用手套。如必須用裸露的手處理傷口,在處理完成后,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環形包扎法:
環形包扎法適用于腕部、踝部、頸部、額部及身體其他粗細相等部位的包扎,是最基礎和常用的包扎方法。
注意:
如果現場沒有繃帶,可以用干凈的領帶、圍巾、布條等替代。
操作要點

傷口用敷料覆蓋并固定。
繃帶一端稍斜放于敷料處環繞一圈,第二圈將第一圈斜出一角壓入環形圈內。

加壓繼續環繞,每圈蓋住前一圈,繃帶纏繞范圍要超出敷料邊緣。

最后固定繃帶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