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
國家稅務總局1月31日通報,2022年,稅務部門始終保持嚴查狠打涉稅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稅務、公安、檢察、海關、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六部門常態化打擊虛開騙稅工作機制作用,嚴打各類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截至2022年底,全國稅務稽查部門累計查實7813戶涉嫌騙取或違規取得留抵退稅企業,六部門聯合打擊虛開騙取留抵退稅團伙225個,共計挽回留抵退稅及各類稅款損失155億元。
通過分類分級、不間斷曝光典型案件,著力發揮“查處一起、震懾一片”的警示教育作用。全年累計曝光716起騙取留抵退稅案件、22起虛開發票和騙取出口退稅案件、10起涉稅中介及其從業人員違法違規案件、6起演藝明星和網絡主播偷逃稅案件,有力釋放了“偷騙稅必嚴打”“違法者必嚴懲”的強烈信號。
1月31日,北京、青島等部分地區稅務部門還曝光了7起涉稅違法案件。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投資管理 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中央企業2023年投資工作重點:一方面,突出擴大有效投資。要求企業提振發展信心,把穩投資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合理安排投資規模,并按照“抓緊推動實施一批、系統謀劃新增一批、提前研究儲備一批”的項目推進接續機制,加快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實現既定任務目標,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另一方面,優化投資布局方向。聚焦國家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強鏈補鏈等重點領域,推動企業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布局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同時要求企業穩妥處理好“促”和“穩”的關系,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完善全過程風險防范機制,防范在擴大投資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企業中長期外債審核登記管理辦法》于2023年2月10日施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管理辦法對債務工具類型予以細化,在有效滿足市場主體需要、鼓勵創新的同時,減少監管盲區。
辦法進一步明確審核登記的申請時點、主體、途徑、材料等要求,規范申請變更的適用情形和辦理流程,完善外債審核登記網絡系統,更大程度幫助企業提高效率、減輕負擔。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建立協同監管機制,通過在線監測、約談函詢、抽查核實等方式開展監督管理。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工業節能監察辦法》,自2月1日起施行。辦法所稱工業節能監察,是指工業節能監察部門依法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能源生產、使用、服務等相關企業、機構執行節能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強制性國家標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查處違法用能,提出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建議的行為。辦法強調,工業節能監察遵循依法、公開、公平、公正和效能原則。工業節能監察不得向被監察單位收取費用。

CFP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試點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游業務的通知》。通知明確2月6日起,試點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國家名單為: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馬爾代夫、斯里蘭卡、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老撾、阿聯酋、埃及、肯尼亞、南非、俄羅斯、瑞士、匈牙利、新西蘭、斐濟、古巴、阿根廷。
通知還要求,加強對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不合理低價游”以及安排旅游者參觀或者參與違反中國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項目或者活動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切實維護旅游市場秩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國家標準《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GB/T 26358—2022),自2023年2月1日起實施。新版國標調整了“旅游度假區”“度假資源”表述,刪去“旅游度假區的環境”“非星級住宿設施”“生態停車場”,增加“度假產品”“核心度假產品”“度假住宿設施”,增加“總則”一章,并調整部分基本條件要求。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