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實驗小學 徐曉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插圖是輔助學生進行閱讀的一個主要手段,直接關系到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部編版教材中的插圖內容豐富多彩,既蘊含了核心素養,又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傳統和時代特征。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利用插圖努力挖掘其蘊含的語文教育因素和教學價值,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圖有機地融合起來,合理地開發與使用插圖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講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教材插圖的重要性,探討了怎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教材插圖來進行語文課程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想象力。小學生年紀小,對許多事情抱有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是那些色彩豐富的圖像,學生在學習時會將注意力放在對這些插圖的研究和欣賞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插圖的應用能夠更好地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學生在插圖的應用下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并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圖,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又契合學生的學習特征。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也在隨之改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更多關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興趣愛好的指引下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比如,把教材中的插圖巧妙地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上就是一種教學方法的革新,而且對教材中插圖的靈活使用,可以讓本來很單調的文本變得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插圖內容的指引下發揮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合理使用教材中的插圖是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條件。
根據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插圖運用的實際狀況,盡管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給予了足夠關注,但在使用中缺少科學的方法。例如,在使用插圖的時間上把握不好,導致學生對插圖的內容不感興趣,也有些教師在使用插圖時并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教師對所展示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仍然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這樣既不能充分利用插圖的功能和優點,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若不對此進行適當的變革,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而且,有些教師在使用插圖時并沒有與文中的意思相聯系,即沒有把插圖與課文相聯系,更多的只是讓學生去想象,對插圖的內容進行思考。盡管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想象能力,但他們難以獨立地將圖文聯系起來,依然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把插圖與文本相融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果。然而,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并沒有把插圖與教材相融合,或是缺少對學生的指導,導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低效,教材中插圖的作用難以充分地發揮出來。
小學中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其認知的層面依舊很窄,在閱讀語文教材時,有些情節不一定能看懂。插圖的存在則可以很好地填補空白,以“畫龍點睛”的手法重現教材中的重要情節。并且,文字中的插圖又是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地看教材中的插圖,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展開思考。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教學為例,許多學生對“囊螢”一詞的含義并不了解,而且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起來有一些難度。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在課堂上先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題目和插圖來了解文章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插圖對文章內容進行描繪,并給予相應提示,引導學生返回教材,與插圖進行對比。最后,結合教材中的插圖進行課程總結,加深學生對教材的了解。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預習時注意課文的插圖,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又能加深其對文本的了解,養成好的預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插圖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插圖,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對插圖產生興趣。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的中心,找準插圖與文章中心思想的結合點,通過對插圖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
例如,在部編版教材《白樺》一節課教學時,這篇文章中有一幅白樺林的插圖,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一看插圖然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思考這張插圖上的樹屬于哪一種類,以及為何要在這一節課中給出這樣一幅插圖。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出來。在學生思索時,教師可以順勢導入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結合插圖和文字去理解文章的意義,從而將插圖藝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使用插圖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插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分析、比較,并引導他們結合插圖進行聯想、想象,使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海上日出》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看完插圖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大海中的日出景象,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更好地體會到作者在寫文章時所使用的技巧和詞匯表達,以此深化對文章意義的了解,更好地掌握教材文章的寫作技巧。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充分利用插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優點與功能,使之更好地作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觀察力是指人們認識事物的能力,既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條件,也是人們獲得新經驗的基本條件。想象力則是一種創造性思維,能夠將觀察到的形象與自己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形象結合起來,通過頭腦加工,創造出新形象來。兩者都能促進學生素養和能力的發展。然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在循序漸進中有所得。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都處于發育階段,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插圖,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插圖的細節進行細致分析,如人物的表情、環境的描寫、物體的細節等,并通過提問指導學生:“從這張插圖中你能看出什么特別的東西?”集中學生的注意,經過反復的觀察訓練,逐步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角色的整體認識,提升他們的觀察能力。
其次,借助插圖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對學生進行創作思考以及對作品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是激發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展開各種想象。比如,讓學生從插圖中想象和描寫角色的內心世界,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在大量的想象訓練中,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持續提升,從而加深對文章含義以及作者意圖的了解。
最后,插圖既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又能用于文本解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色彩、結構、表情等方面去剖析其與文章內容的關系;通過對插圖的解讀,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多重意義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對文章整體的解讀水平;通過插圖學習,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感情,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首先,借助插圖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往往容易被插圖所吸引,在課堂上使用插圖,能夠很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的插圖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樂于參加“聽”和“說”,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其次,借助插圖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真地觀看插圖,如人物的表情、動作、背景等,通過對插圖內容的分析,深化學生對插圖內容的理解。這樣的觀察訓練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對具體事物進行觀察的習慣。同時,插圖的運用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提升他們的口語水平,讓學生通過“聽”和“說”的形式,有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真實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詞語,把插圖的情境和感情表現出來,以此擴充他們的詞匯量,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看圖講故事”是指通過對插圖內容、含義、意義的邏輯分析與敘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一定的時序或原因進行結構化表達,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借助插圖,教師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信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口語表達活動,消除緊張感與拘束感,更加樂于參加口語交際并增強語用體驗。
首先,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插圖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一看插圖,再讓他們發揮想象,構思故事的情節、角色和情景描寫。通過這樣的創造,學生能夠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習興趣,進而使他們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其次,借助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不夠全面和準確,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弱,閱讀文章時常常抓不住中心,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多寫,通過讀寫結合,使他們在訓練中得到提高。語文教材中的插圖多是生動、形象的,教師要充分利用插圖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用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創意性表達。
最后,借助圖解法,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通過對插圖內容的分析,加深學生對插圖內容的理解,建立屬于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比如“你覺得這個插圖中的角色心里是怎么想的?”或者“為什么這個插圖中的景物那么關鍵?”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插圖不僅豐富了文章內容,還能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盡可能地把插圖與課文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能得到知識的熏陶和感染,又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利用插圖進行教學,用好課本小插圖,彰顯教學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