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宇,蘇磊,桑劍鋒,趙茹,韓晨,王茜,顧天偉,畢艷,朱大龍,沈山梅*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HPT)是由甲狀旁腺病變引起的甲狀旁腺激素(PTH)合成與分泌過多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是第三大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1]。PHPT的典型表現為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反復泌尿系結石等多系統的改變。隨著實驗室檢查及頸部彩超的普及,PHPT的流行病學特點從經典型向無癥狀型轉變,從高鈣型向正常血鈣型轉變[2]。正常血鈣型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NCPHPT)是指PTH水平升高而血鈣水平正常,并排除維生素D缺乏、腎功能不全等其他繼發性因素[3]。目前,尚未有證據表明NCPHPT是PHPT的輕癥階段或是高鈣型PHPT的特殊類型[4-5],且因其實驗室指標變化不顯著、漏診率高,臨床醫生在診療中存在不少困惑。本研究擬通過回顧性探討糖代謝、骨代謝等相關指標在NCPHPT患者中的特征表現,為早期診治NCPHPT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
1.1 資料來源 回顧性選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就診的PHPT患者153例。納入標準:(1)根據2014年《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診療指南》[6]診斷為PHPT;(2)影像學檢查(甲狀旁腺彩色多普勒超聲、CT或放射性核素顯像)可見頸部甲狀旁腺區域存在病變或存在異位病變;(3)患者自愿接受甲狀旁腺切除術且手術病理檢查示甲狀旁腺腺瘤、增生或甲狀旁腺癌;(4)臨床病史、實驗室檢查、影像學及病理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繼發性及散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2)腎功能不全〔根據CKD-EPI公式計算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60 ml·min-1·(1.73 m2)-1〕;(3)肝功能不全(肝酶指標升高至參考值上限的2倍及以上);(4)與炎癥性腸病、慢性胰腺炎、代謝手術等與鈣吸收不良有關的胃腸道疾??;(5)服用噻嗪類利尿劑、鋰劑、磷制劑及抗驚厥等影響血清PTH的藥物;(6)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同時選取同期行健康體檢且甲狀旁腺功能正常者作為健康對照組。本研究獲得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2-096-02)。
1.2 方法 將153例PHPT患者根據校正血鈣(CsCa)水平分為高鈣組和正常血鈣組。
1.2.1 分組標準及定義 血鈣分組標準:根據血清白蛋白校正血鈣公式[6],CsCa(mmol/L)=實測血鈣(mmol/L)+[40-血清白蛋白(g/L)]×0.02。根據國內外指南共識[7-8]及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血鈣參考范圍,定義CsCa>2.75 mmol/L為高鈣組,2.25 mmol/L≤CsCa≤2.75 mmol/L為正常血鈣組。
1.2.2 資料采集 收集正常血鈣組、高鈣組及健康對照組的臨床資料,記錄其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體質指數(BMI)、血壓、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包括生化指標、糖代謝及骨代謝指標);收集高鈣組和正常血鈣組患者的甲狀旁腺影像學資料(包括直徑、位置、異位情況及是否存在多腺體病變)及病理學資料(包括占位性質、是否侵犯包膜及是否具有細胞異型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s確切概率法。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正常血鈣組36例,其中男12例、女 24例, 年齡(51.5±14.1)歲,BMI(24.2±3.4)kg/m2;高鈣組117例,其中男34例、女83例,年齡(52.5±15.8)歲,BMI(23.6±3.8)kg/m2。健康對照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46.9±15.4)歲,BMI(24.1±4.1)kg/m2。三組間性別、年齡、BMI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間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血鈣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較健康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健康對照組、高鈣組和正常血鈣組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查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among control group,hypercalcemia PHPT group and NCPHPT group
正常血鈣組中有15例(41.7%)因體檢行甲狀腺彩超發現甲狀旁腺區域存在占位就診,8例(22.2%)因PTH升高就診,4例(11.1%)因骨痛、關節痛、病理性骨折等骨骼系統癥狀就診,3例(8.3%)因腰痛、泌尿系結石等泌尿系統癥狀就診,其他就診原因包括乏力3例(8.3%),惡心嘔吐2例(5.6%)和口干多飲1例(2.8%)。高鈣組中有38例(32.5%)因骨骼系統癥狀就診,21例(17.9%)因體檢發現血鈣升高或甲狀旁腺區域占位就診,17例(14.5%)因泌尿系統癥狀就診,14例(12.0%)因乏力就診,8例(6.8%)因口干多飲就診,6例(5.1%)因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就診,6例(5.1%)因消瘦就診,其他就診原因包括發現血壓升高3例(2.6%),頭暈2例(1.7%),下肢麻木1例(0.9%),心悸1例(0.9%)。
2.2 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生化指標方面:三組患者的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AKP)、血肌酐(Scr)、eGFR、尿酸(UA)、PTH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間血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正常血鈣組患者的AKP、UA、PTH水平升高,血磷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鈣組相比,正常血鈣組患者血鈣、AKP、Scr、UA、PTH降低,血磷及eGFR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代謝指標方面:三組間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正常血鈣組的HbA1c、HOMA-IR升高(P<0.05),高鈣組FPG、FIns、HOMA-IR升高(P<0.05)。骨代謝指標及骨密度方面:三組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延長肽(P1NP)、Ⅰ型前膠原C端肽β降解產物(β-CTX)、骨鈣素(OC)、降鈣素(CT)、第1腰椎~第4腰椎骨密度(L1~4)及股骨頸密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正常血鈣組的P1NP、β-CTX、OC和CT較健康對照組高,L1~4及股骨頸密度較健康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鈣組相比,正常血鈣組的P1NP、β-CTX、OC降低,股骨頸密度升高,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3 正常血鈣組和高鈣組影像學比較 將甲狀腺左右葉后方及上下極旁病變位置分為4個象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象限。正常血鈣組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甲狀旁腺彩色多普勒超聲、CT或放射性核素顯像)顯示4例存在多腺體病變,甲狀旁腺病灶合計40個,分別位于左上8個(20.0%),左下17個(42.5%),右上3個(7.5%),右下12個(30.0%)。正常血鈣組的病灶直徑0.50~4.01 cm,平均為(2.06±1.00)cm。高鈣組患者的影像學檢查顯示共117個甲狀旁腺病灶,分別位于左上25個(21.4%),左下27個(23.1%),右上9個(7.7%),右下52個(44.4%),異位4例(3.4%),不存在多腺體病變。高鈣組的病灶直徑0.60~6.50 cm,平均為(2.23±1.04)cm。正常血鈣組及高鈣組甲狀旁腺占位均好發于下極。正常血鈣組和高鈣組病變的直徑、位置和異位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血鈣組多腺體病變率高于高鈣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正常血鈣組與高鈣組患者的影像學資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imaging features between NCPHPT group and hypercalcemia PHPT group
2.4 正常血鈣組和高鈣組病理學比較 正常血鈣組患者術后病理結果主要為良性病變,其中34例(94.44%)為甲狀旁腺腺瘤,2例(5.56%)為甲狀旁腺增生;有7例(24.1%)因甲狀腺乳頭狀癌同期行甲狀腺手術。在高鈣組,甲狀旁腺腺瘤(88.89%)仍是其主要的病理改變,10例(8.55%)為甲狀旁腺增生,甲狀旁腺癌較為罕見(2.56%)。兩組病理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8.556,P>0.05),見表3。

表3 正常血鈣組與高鈣組患者病理學資料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athology features between NCPHPT group and hypercalcemia PHPT group
2.5 NCPHPT的相關因素分析 以是否為NCPHPT為因變量(賦值:0=否,1=是),將性別、年齡、BMI、病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指標(生化、糖代謝及骨代謝指標)為自變量,分別建立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主要變量和賦值見表4。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的主要變量和賦值Table 4 Main variables and corresponding assignments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以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變量骨密度異常〔OR=10.23,95%CI(1.007,1.046)〕、泌尿系結石〔OR=1.005,95%CI(1.001,1.010)〕、血磷〔OR=0.016,95%CI(0.001,0.192)〕、AKP〔OR=2.692,95%CI(1.274,6.272)〕、Scr〔OR=1.060,95%CI(1.007,1.930)〕、UA〔OR=1.027,95%CI(1.003,1.040)〕、OC〔OR=1.014,95%CI(1.004,1.024)〕及CT〔OR=1.021,95%CI(1.002,1.040)〕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泌尿系結石、低血磷及高AKP是NCPHPT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發生NCPHPT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NCPHPT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體檢項目的完善,NCPHPT作為PHPT的一種新類型逐漸受到關注[9]。NCPHPT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晰,自然轉歸仍不明確[10-11],目前國內外尚缺乏關于NCPHPT的診療指南或共識,因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NCPHPT的臨床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發現盡管NCPHPT患者生化指標如AKP、UA、Scr等較高鈣型PHPT升高不明顯,但相較健康人群,NCPHPT已經對機體的骨代謝、糖代謝及心血管系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損害。在骨代謝方面,本研究發現NCPHPT患者相較健康對照組P1NP、β-CTX、OC、CT均升高,這表明NCPHPT使機體處于高骨轉換狀態,且本研究臨床數據提示NCPHPT對骨密度的影響依舊存在,主要體現在L1~4及股骨頸密度的降低。?IPROVá等[12]在一項納入187例NCPHPT患者的研究中同樣發現42%的患者并發骨密度異常。本研究在糖代謝方面結果顯示,NCPHPT組患者HbA1c、FPG、HOMA-IR較健康對照組高。TASSONE等[13]分析了23例NCPHPT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也發現其較對照組降低,但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另一項研究發現PTH水平與空腹血糖呈正相關,這表明NCPHPT可能會導致糖調節受損[14]。而NCPHPT的糖代謝異常可能與骨代謝密切相關,有動物實驗表明骨轉換指標可以直接刺激β細胞增殖并釋放胰島素,而胰島素也可以通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刺激骨基質的合成代謝[15]。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證實了NCPHPT對心血管、神經精神系統的影響。在心血管方面,本研究結果和CHEN等[16]研究結果一致,均發現NCPHPT患者較健康對照組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升高;而巴西最近一項研究通過QoL測評表發現NCPHPT患者生活質量較絕經后女性更差[17]。因此,盡管NCPHPT患者大多因體檢發現甲狀旁腺區域占位而就診,但NCPHPT不等于無癥狀型PHPT,其臨床表現可與高鈣型PHPT存在重疊,同樣可對靶器官尤其是骨骼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鑒于NCPHPT可對多系統產生不良影響,早期發現并診斷NCPHPT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泌尿系結石、血磷降低和AKP升高是NCPHPT發生的危險因素,臨床可應用于NCPHPT的早期篩查,降低疾病誤診率。(1)泌尿系結石:泌尿系結石常為PHPT的首發癥狀之一,其常被認為是高鈣血癥的重要表現。本研究中8.3%的NCPHPT患者因泌尿系統癥狀就診,這可能與PTH促進尿鈣排出增多有關。該特點也表明NCPHPT患者盡管無高鈣血癥,但臨床上仍應注重定期監測其腎功能、泌尿系彩超情況。(2)低血磷:低血磷是發生NCPHPT的危險因素〔OR=0.027,95%CI(0.001,0.711),P=0.031〕。既往研究表明,甲狀旁腺上可能存在磷受體位點[18-19]。由此可推測,NCPHPT可能并非通過血鈣,而是由血磷獨立調控PTH的活性,從而促進PTH的分泌。由此可見,血磷是NCPHPT疾病發展過程中較為敏感的一項指標,對低血磷患者應注重篩查PTH,并動態復查血磷變化。(3)高AKP:AKP是一種膜結合糖蛋白,常見于骨骼、腎臟、肝臟中,由成骨細胞產生并釋放入血[20]。高堿性磷酸酶反映了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功能狀態,該指標與骨代謝異常密切相關,可提示患者存在高骨轉換狀態,且既往研究表明AKP與PTH呈正相關[21],因此可據此提示存在NCPHPT的可能。
目前對于NCPHPT的治療尚缺乏指南推薦,但治療并發癥的同時,甲狀旁腺切除術仍是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多項研究表明NCPHPT較高鈣型PHPT更易出現多個甲狀旁腺腺體的病變[22-24],本研究結論與之一致,此特征也為NCPHPT的手術治療帶來一定的挑戰。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為回顧性橫斷面、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偏少,且納入樣本多為至內分泌科就診的病例,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今后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設計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來驗證發生NCPHPT影響因素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并需要建立全面的隨訪體系以更深入了解NCPHPT的臨床轉歸及預后。
綜上所述,在臨床表現方面,NCPHPT同樣可導致糖代謝紊亂、骨密度降低、泌尿系統結石甚至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合并泌尿系結石、血磷降低及AKP升高提示NCPHPT存在的可能,對診斷NCPHPT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臨床工作中,對于此類患者應當注重篩查PTH和甲狀旁腺彩超,定期監測患者的代謝指標,早發現、早診斷NCPHPT并進行合理干預,以免漏診、誤診。
作者貢獻:黃澤宇分析資料、起草論文、統計分析并對論文整體負責;蘇磊、桑劍鋒實施研究并提供技術和材料支持;趙茹、韓晨、王茜選取研究對象并采集數據;顧天偉、畢艷、朱大龍指導論文并提供資助;沈山梅負責審核究結果、指導修改論文,負責最終版本修訂并對論文整體負責。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