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赟 (湖北省松滋市新江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松滋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 荊州 434200)
結締組織病屬于臨床上的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異常,侵犯全身結締組織的一種慢性炎癥疾病[1]。其中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該病會累及皮膚、關節、腎、肺等多器官、系統的損傷。間質性肺疾病是與結締組織病相關的一種常見肺部疾病,是由于累及到肺間質、肺泡腔,致使呼吸功能受到損傷,從而出現肺泡-脈細血管功能喪失而導致的疾病,又被稱為結締組織病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即CTDILD[2]。大部分CTD-ILD患者常伴有一個或多個結締組織病,該病具有病發率高、死亡率高、易復發等特征,若不及時干預治療,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可發展為彌漫性肺纖維化、蜂窩肺,患者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基于此,為研究結締組織病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患者藥物治療的可行性,本文選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該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組并進行對比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患有結締組織病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對結締組織病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3];②患者肺活檢示肺間質病理改變;③患者肺功能檢查示:通氣功能或換氣功能障礙;④患者年齡大于40周歲;⑤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患者年齡小于40周歲;②伴有嚴重呼吸功能障礙的患者;③合并其余肺部疾病的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⑤嚴重精神障礙、惡性腫瘤的患者;⑥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患者年齡45-69歲,均值(52.59±10.19)歲;病程1-7年,均值(5.23±1.34)年;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6-70歲,均值(53.49±10.49)歲;病程2-8年,均值(6.11±1.44)年;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激素治療:患者口服醋酸潑尼松片,一次20mg,一天三次,飯后服用。以兩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續使用兩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環磷酰胺片進行治療,每次50mg,一天三次。以兩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續使用兩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即為顯效;若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即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進一步加重,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4]。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情況: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使用FGY-200肺功能監測儀(合肥健橋醫療電子有限公司;皖械注準20162210290)測定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速(PEF)的含量。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患者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橈動脈血,采用PT1000濕式血氣分析儀(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鄂械注準20192222694)測定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患者治療前后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中降鈣素原(PCT)、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34例,有效4例;對照組顯效27例,有效5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的數據。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肺功能指標治療后均高于治療前,組間相對比,觀察組肺功能指標變化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的數據。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n=40) FEV1(L) FVC(L)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04±0.15 1.18±0.17 1.32±0.10 1.42±0.13 2.38±0.62 3.07±0.64觀察組 1.06±0.11 1.49±0.19 1.35±0.11 1.65±0.16 2.37±0.61 3.56±0.81 t 0.6800 7.6902 1.2763 7.0561 0.0727 3.0020 P 0.4985 0.0000 0.2056 0.0000 0.9422 0.0036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氣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SaO2、PaO2治療后均高于治療前,而PaCO2在治療后低于治療前,組間相對比,觀察組血氣指標變化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的數據。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n=40) SaO2(%) PaO2(mmHg) 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10±5.44 78.53±6.64 71.35±3.35 80.51±4.12 42.51±2.51 35.11±1.23觀察組 50.99±5.47 96.75±6.68 71.15±3.34 93.46±4.42 42.34±2.48 27.12±1.12 t 0.0902 12.2345 0.2674 13.5547 0.3047 30.3773 P 0.9284 0.0000 0.7899 0.0000 0.7614 0.0000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后低于治療前,組間相對比,觀察組炎癥因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的數據。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組別(n=40) CRP(mg/mL) IL-6(pg/mL) PCT(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7.71±1.45 6.44±0.93 20.27±2.12 15.54±1.23 8.34±1.57 3.77±0.56觀察組 7.67±1.54 5.02±0.71 20.15±2.13 10.11±1.12 8.25±1.51 1.18±0.14 t 0.1196 7.6757 0.2525 20.6444 0.2613 28.3777 P 0.9051 0.0000 0.8013 0.0000 0.7945 0.0000
結締組織病發病后會累及肺部,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表現為間質性肺疾病。有研究認為[4],間質性肺疾病的發病率約15%-20%與結締組織病有關。間質性肺疾病是由于肺組織出現纖維化導致的一種非感染性疾病群,包含了超過200種急性或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肺部肺間質出現彌漫性滲出、浸潤、纖維化,致使肺組織的結構、功能被破壞,肺纖維化、蜂窩肺形成,最終導致肺功能的喪失。當結締組織病累及間質性肺疾病后,又被稱為結締組織病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CTDILD)。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免疫介導的肺部損傷、炎癥反應等有關[5]。CTD-ILD患者肺部CT可觀察到肺間質滲出、磨玻璃影、網格影、蜂窩影、結節影等表現,患者早期無明顯臨床特征,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刺激性干咳、咳血、胸痛、逐步加重的呼吸困難等,最終出現呼吸衰竭的現象。除此之外,還會出現全身性的表現,如發熱、乏力、皮疹、關節疼痛等。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是至關重要的。
現如今,臨床上治療CTD-ILD常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醋酸潑尼松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高效的免疫抑制劑,屬于CTD-ILD治療的首選藥物[6]。醋酸潑尼松具有緩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癥狀的作用,通過對免疫細胞的抑制,減少T淋巴細胞的數量,抑制巨噬細胞的分泌,進而抑制機體免疫反應。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抗炎的效果。通過抑制炎癥細胞,對抗機體內的炎癥反應,進而達到減輕患者炎癥表現的作用。但CTD-ILD的治療周期相對較長,而該藥物長期使用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不宜長期使用。因此聯合用藥是十分必要的。環磷酰胺是一種烷化劑類藥物。該藥物可以抑制DNA的合成,抑制B細胞的增殖以及抗體的生成。同時還能減少淋巴細胞的數目,抑制機體淋巴細胞的功能,進而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說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后,臨床效果顯著提升。肺功能檢查是臨床上常用于判斷肺組織受損的類型、程度的檢查方法[7-8]。CTD-ILD患者常表現為通氣功能的障礙,患者FEV1、FVC、PEF指標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此外,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能夠幫助臨床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評估患者病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血氣分析是臨床上用于檢查患者呼吸功能、缺氧嚴重程度、判斷患者換氣功能的方法。觀察組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標變化均優于對照組,說明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改善患者的各項血氣指標[9-10]。IL-6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當患者感染后,CRP就會升高,機體內毒素、炎癥因子會促進PCT的合成與釋放,使PCT水平升高。觀察組炎癥因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發揮協調作用,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CTD-ILD患者采用激素、環磷酰胺聯合進行治療后,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輕患者炎癥,促進患者康復,改善預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