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程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婦產醫院,天津 300451)
臨床較常見的婦科疾病為子宮內膜異位癥(EMS),其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長及預后差等特點[1-2]。該病是指具備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種植、浸潤及生長于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引起反復出血的疾病。據統計[3],此病多發生于育齡期女性,在育齡期中的患病率為15%,患病后因形態多樣、病變范圍廣、侵襲性及復發性強,引起機體出現長期性激素依賴,分析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血管及淋巴轉移、經血逆流、基因表達異常等因素有關,患病后患者表現為痛經、月經異常及繼發性疼痛等,若病情加重則可引起不孕,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故早期提供藥物治療是關鍵。於軍[4]證實,臨床治療EMS以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為主,以負反饋效應為基點干擾排卵,減緩患者不適、減少月經量,但無法將異位內膜清除,療效有限,且治療時部分群體缺乏對疾病的理解,易有負性情緒,從而影響治療進展,故積極配合對癥護理有積極作用[5]。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藥物治療EMS后配合整體干預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基線資料 將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EMS患者納入研究,科研組(35例):年齡21-44歲,均值(32.14±2.53)歲;病程2-50個月,均值(25.14±1.59)月;孕次1-4次,平均(2.19±0.38)次;病灶直徑2-8cm,平均(4.85±1.16)cm;疾病分期:Ⅰ期11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7例;其中初產婦20例,經產婦15例;BMI值19-26kg/m2,均值(23.52±0.41)kg/m2;基礎組(35例):年齡22-45歲,均值(32.28±2.61)歲;病程3-52個月,均值(25.59±1.64)月;孕次1-5次,平均(2.39±0.41)次;病灶直徑2-7cm,平均(4.72±1.05)cm;疾病分期:Ⅰ期13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5例;BMI值18-25kg/m2,均值(23.45±0.36)kg/m2;其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1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P>0.05,可比較。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相符,腹腔鏡檢查確診;②呈繼發性疼痛、月經異常、痛經及慢性盆腔痛等表現;③彩超顯示無回聲區密集光點;④婦科檢查示附件粘連包塊、宮骶韌帶痛性結節;⑤病理檢查病灶處示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伴有炎癥及纖維化;⑥年齡范圍20-45歲、病程超過1個月;⑦可獨立交流溝通者;⑧有完整性資料者。
排除標準:①心肝腎功能異常;②伴其他婦科疾病;③伴嚴重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④自身免疫疾病、凝血功能異常;⑤生殖系統畸形;⑥其他病變導致不孕;⑦伴嚴重高血壓、糖尿病;⑧患有精神疾病;⑨中途轉院。
1.2 方法 基礎組(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初始給予患者1片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規格:21片),1次/d,月經第5天時、睡前口服,持續用藥3周后停藥1周。
科研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月經周期第1-5天時,給予患者皮下注射3.75mg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規格:11.25mg),間隔4周注射1次,治療期間閉經。
兩組持續用藥時間均為3個月,治療期間所有對象均配合整體干預,具體護理流程如下:①心理護理:記錄患者基礎資料,根據患者教育背景,向其通俗地闡述病因、治療辦法及注意事項等,協助其正確認識疾病,并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鼓勵其宣泄內心想法、對疾病看法,提供對癥心理疏導,必要時輔助音樂、語言溝通及肢體接觸等,協助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使其重建信心,提高配合度[6]。②飲食護理:根據飲食習慣,合理制定飲食食譜,多吃優質蛋白、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如雞蛋、牛奶及瘦肉等,也需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改善胃腸道蠕動,少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避免對腸胃帶來不良刺激;③疼痛護理: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主訴輕度疼痛者,給予報刊、輕柔音樂及視頻等,轉移疼痛注意力;主訴劇痛者,可遵醫囑服用鎮痛藥物緩解;④生活指導:平時叮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禁忌有停藥或漏藥行為,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副作用,有異常及時匯報,并指導其選平臥屈膝體位,利用輕柔的手法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減輕不適度。
1.3 觀察指標 性激素指標: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待檢,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孕激素(P)及雌二醇(E2),由深圳晶美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根據試劑盒說明操作。

續表1
疾病恢復情況:評估兩組生活自理能力(參考“Barthel指數-BI”,涉及穿衣、洗澡、床椅轉移及上下樓等,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疼痛程度(參考“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范圍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得分越低越好)。
臨床療效:顯效:癥狀消退,B超顯示盆腔包塊消失,輸卵管造影雙側暢通;有效:癥狀減緩,B超顯示盆腔包塊縮小,輸卵管造影單側暢通;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病情加重,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35×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表整理數據,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n(%)]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
2.1 性激素指標 用藥前兩組性激素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與用藥前比較,用藥后兩組FSH、LH、P及E2指標均下降,且科研組低于基礎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性激素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性激素指標比較(±s)
組別(n=35) FSH(pmol/L) LH(pmol/L)用藥前 用藥后 t P 用藥前 用藥后 t P科研組 12.06±2.135.12±0.75*# 18.182 <0.05 8.24±1.02 4.12±0.63*# 20.331 <0.05基礎組 12.04±2.11 8.64±0.89* 8.784 <0.05 8.23±1.01 5.59±0.72* 12.592 <0.05 t 0.039 17.893 - - 0.041 9.090 - -P 0.969 <0.05 - - 0.967 <0.05 - -
2.2 疾病恢復情況 用藥前兩組疾病恢復情況比較,無差異,P>0.05;與用藥前比較,用藥后兩組BI評分增加,VAS評分下降,且科研組優于基礎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疾病恢復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疾病恢復情況比較(±s,分)
注:組內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n=35) BI評分 VAS評分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科研組 65.24±5.17 85.62±7.24*# 7.12±1.16 3.18±1.24*#基礎組 65.38±5.25 80.13±6.59* 7.14±1.25 5.39±1.65*t 0.112 3.318 0.069 6.335 P 0.911 <0.05 0.945 <0.05
2.3 臨床療效 科研組:顯效21例,占比為60.00%;有效13例,占比為37.14%;無效1例,占比為2.86%,有效率97.14%;基礎組:顯效18例,占比為51.43%;有效10例,占比為28.57%;無效7例,占比為20.00%,有效率80.00%,χ2=5.081,P=0.024,與基礎組比較,科研組有效率更高(P<0.05)。
有文獻報道[7-9],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用于EMS患者治療中安全可靠,分析發現:①其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用藥后可促進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誘導生殖器官生成類固醇,持續用藥可對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卵巢甾類產生抑制性,分析藥理機制為:經皮下注射用藥后對機體垂體分泌加以調節,使卵巢分泌甾類物質含量減少,促使閉經,使子宮內膜病灶縮小,減輕患者不適程度;②用藥后還可使雌激素水平下降,對雌激素介導的炎癥反應加以抑制,減緩疼痛程度,并經皮下注射用藥可降低聚合物,均衡釋放藥物,使藥物起效時間延長,且用藥后基本不會對患者的血脂代謝、肝臟功能及腎臟功能造成不良影響,提高患者用藥耐受性、保證用藥安全,效果較理想,但用藥期間部分群體缺乏對疾病的理解,易有煩躁、焦慮等情緒產生,影響治療進展,故還需配合整體干預對策;③整體干預為新型護理方式,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可協助其消除疾病誤區,減緩心理負擔,改善心理應激性,保證在患者情緒穩定的前提下用藥,減輕身體不適程度,并提供膳食指導,可滿足機體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及免疫力。同時還可縮短療程,減輕經濟負擔。此外,加強疼痛護理、生活指導,可促進患者盡早回到社會,開啟正常的日常生活,達到促進疾病恢復的作用,效果較理想。
本研究顯示:①科研組FSH、LH、P及E2值低于基礎組(P<0.05),原因分析:患病后患者表現為痛經、下腹痛及月經異常等,影響性激素水平出現波動,故提供聯合干預可減輕不適程度、調節性激素水平,促進疾病恢復;②科研組BI值高于基礎組,VAS值低于基礎組(P<0.05),原因分析:痛經等不適癥狀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聯合干預可減輕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③科研組有效率較基礎組更高(P<0.05),故聯合干預可減輕不適,促進疾病轉歸,增強療效,具有實踐價值。
綜上所述,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配合整體干預可改善EMS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減輕疼痛程度,提高自理能力,達到預期用藥效果,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