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華,陳慧芳,劉的劍 (江蘇省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導致的一種主要表現為高血糖的代謝性疾病,早期可無明顯癥狀,若不能及時給予診斷和科學治療,可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引起多器官損傷及功能障礙,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2]。故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和確診糖尿病的關鍵所在,有利于早期治療該病,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預后[3]。尿常規檢查是目前臨床診斷糖尿病的常用方式之一,因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島功能減退,導致其葡萄糖吸收能力下降,無法有效分解血液內糖分,此時多余糖分可經尿液排出,故尿常規檢查能夠為糖尿病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4]。但是,非糖尿病患者在攝入大量甜食時,也可能導致尿液內糖分增加,故單純依靠尿常規檢查診斷糖尿病有一定局限性,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血液生化檢驗通過檢測血液內的血糖含量,能夠為糖尿病診斷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依據,具備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5]。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尿常規檢驗及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將具體研究過程呈現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診于本院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糖尿病組,另取同期本院128例健康體檢者,歸為對照組。糖尿病組男65例,女63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8.63±5.41)歲;身體質量指數(BMI)18-24kg/m2,平均BMI(22.41±2.47)kg/m2。對照組男66例,女62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9.08±5.70)歲;BMI指數19-24kg/m2,平均BMI(23.02±2.5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所有納入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糖尿病組患者均確診為糖尿病,臨床診斷與《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6]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年齡42-77歲;BMI指數18-24kg/m2。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心臟、肝臟及腎臟等)功能障礙;并發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或哺乳階段的女性;存在精神障礙或并發精神性疾病;無法全程配合本研究。
1.3 方法 兩組均于接受檢查前3天禁煙酒,同時叮囑其規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受檢前12h禁飲食。兩組均予以尿常規檢驗及血液生化檢驗。
尿常規檢驗方法:采集兩組晨起中段尿液10ml,使用優利特公司生產的尿液分析儀(型號:URIT-500B)及配套試紙檢測尿糖,如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則判定為糖尿病。
血液生化檢驗方法: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液4ml,予以4000rpm離心處理8min,取其上層血清待檢。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品牌:羅氏,型號:COBAS? 8000)及配套試劑對兩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進行檢測。兩組受檢者進食后2h,采集其外周靜脈血液并對其餐后2h血糖(PBG)進行檢測。
1.4 觀察指標 ①檢出率。對比兩種檢驗方法對糖尿病的檢出率。檢出率=檢出例數/總例數×100.0%。②診斷效能。以口服耐糖試驗結果為金標準,統計尿常規檢驗及血液生化檢驗診斷糖尿病的真陽性人數(以A表示)、假陽性人數(以B表示)、假陰性人數(以C表示)和真陰性人數(以D表示),對比其診斷靈敏度(A/(A+C)×100%)、特異度(D/(B+D)×100%)、陽性預測值(A/(A+B)×100%)及陰性預測值(D/(C+D)×100%)。③血糖水平。對比兩組受檢者FBG、2h-PBG及HbA1C水平。④血脂水平。對比兩組受檢者TC、TG、LDL-C及HDL-C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5.0開展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數據對比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形式描述,予以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驗方式的糖尿病檢出率 血液生化檢驗方式對糖尿病的檢出率高于尿常規檢驗,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驗方式的糖尿病檢出情況比較[n(%)]
2.2 兩種檢驗方式對糖尿病的診斷效能 血液生化檢驗對糖尿病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均較尿常規檢驗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驗方式對糖尿病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兩組血糖檢測結果比較 糖尿病組各項血糖檢測結果均較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血糖檢測結果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的血糖檢測結果比較(±s)
組別(n=128)FBG(mmol/L)2h-PBG(mmol/L)HbA1C(%)糖尿病組 8.80±1.52 10.34±1.42 7.18±1.14對照組 5.41±1.24 7.28±1.33 4.32±1.10 t 19.552 17.794 20.425 P<0.001 <0.001 <0.001
2.4 兩組血脂檢測結果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糖尿病組TC、TG及LDL-C水平更高,HDL-C水平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血脂檢測結果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的血脂檢測結果比較(±s)
組別(n=128) 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糖尿病組 5.82±1.24 2.28±0.69 4.35±1.25 0.88±0.23對照組 4.78±1.02 1.21±0.43 3.20±0.78 1.25±0.22 t 7.328 14.890 8.831 13.152 P<0.001 <0.001 <0.001 <0.001
2型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糖尿病類型,早期癥狀不顯著,病程長,易出現漏診,隱蔽性強,部分患者確診時患病時間已超過5年,甚至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并發癥[7-8]。早期確診和治療2型糖尿病是改善疾病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的關鍵[9-10]。尿常規檢驗是既往臨床診斷糖尿病的常用方式,但尿常規檢驗易受到患者近期飲食影響,當患者攝入過量甜食或服用大量維生素與抗生素時,同樣會造成尿糖水平增高,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11]。相關研究指出,與尿常規檢驗相比,血液生化檢驗操作更為便捷,耗時更短,且準確性更高[12]。雖然目前臨床診斷糖尿病主要通過血糖水平來判斷,但尿常規檢查中尿糖是有助于糖尿病診斷的,正常情況下尿糖為陰性,當血糖升高時就會出現尿糖陽性,能夠為糖尿病診斷提供一定參考依據,探討尿常規與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對于推進糖尿病診斷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發現,血液生化檢驗的糖尿病檢出率及診斷效能各指標均高于尿常規檢驗(P<0.05)。這說明,與尿常規檢驗相比,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更具優勢。尿常規檢驗主要針對患者尿糖水平進行檢測,檢驗人員采集受檢者尿液標本后,對其尿液內葡萄糖總量進行檢測,據此評估其疾病嚴重程度。尿糖檢查多通過試紙法以及斑氏液法進行,操作較簡便,但檢測結果容易受到患者飲食及用藥等因素的干擾,且其檢驗結果僅能反映尿糖情況,不能反映血糖情況,容易導致漏診和誤診,存在一定局限性。血液生化檢驗通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及餐后2h靜脈血液,針對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實施檢測,并檢測其血脂水平,方便進一步了解患者血糖及血脂狀況,有助于綜合診斷和評估患者糖尿病病情。血液生化檢驗過程中,需對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正常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在3.90-6.12mmol/L之間,老年人(年齡>60歲)通常在4.51-6.73mmol/L范圍內,如受檢者空腹血糖值超過7mmol/L,則提示存在2型糖尿病相關癥狀。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對受檢者真實血糖水平進行準確反映,能夠在血糖控制及調節過程中發揮促進作用。同時,該項血糖指標還可為妊娠糖尿病的診斷和辨別提供良好參考依據,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診斷精確度。有研究認為,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對受檢者7-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進行反映,故糖尿病診療過程中檢測該項血糖指標有重要意義[13]。本次研究還發現,糖尿病組FBG、HbA1C、2h-PBG、TC、TG、LDL-C檢測結果較對照組高,HDL-C檢測結果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血糖及TC、TG、LDL-C水平升高、HDL-C下降為糖尿病患者的突出特點,通過血液生化檢驗能夠為糖尿病診斷及治療提供科學參考。推測原因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內分泌紊亂,且大部分患者存在長期攝入高油、高脂及高糖食物等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導致其體內胰島素水平及激素水平在機體代償初期階段出現升高,此時其血糖及血脂水平可為正常值或略高于正常值。但是,隨著不良飲食習慣等外界不良刺激時間的延長,機體有限代償功能可出現逐步削弱甚至喪失,從而造成體內胰島素釋放、合成不足,喪失對血液內葡萄糖以及脂肪的代謝能力,導致脂肪及葡萄糖持續堆積,造成機體血脂及血糖水平逐步升高,此時通過血液生化檢驗的方式,能夠及時發現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超標,對其糖尿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科學評估,并為其臨床治療提供科學指導[14]。趙亞楠[15]等學者相關研究指出,TC升高、HDL-C降低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能夠為2型糖尿病的發病發揮良好預測作用。本研究中糖尿病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較正常人群高,且HDL-C指標均較正常人群低,這與趙亞楠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TC、TG、LDL-C及HDL-C均為臨床主要血脂篩查指標,其中前三項指標升高可能會增加動脈硬化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LDL-C屬于不良膽固醇的一種,其升高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栓等,而HDL-C被認為是一種有益的膽固醇,能夠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泡沫轉移至肝臟并排出體外,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HDL-C下降可能會影響其這一功能。在糖尿病診斷過程中,血糖指標(FBG、HbA1C、2h-PBG)及血脂指標(TC、TG、LDL-C、HDL-C)均具備較高的特異度及靈敏度,FBG、HbA1C、2h-PBG、TC、TG、LDL-C指標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糖尿病病情越嚴重,同時,其指標上升可導致機體內紅細胞親和氧氣能力下降,增加缺氧發生風險,增加血液黏稠度,可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嚴重并發癥。故臨床開展血液生化檢驗對于早期診斷和治療糖尿病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診斷過程中,采用血液生化檢驗能夠獲得較高的糖尿病檢出率,診斷效能良好,有助于減少誤診和漏診。同時,血液生化檢驗能夠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進行直觀反映,為其早期診療提供科學指導依據,具備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在今后的糖尿病臨床診斷工作中可作為首選診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