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蕊 (山東省單縣海吉亞醫院,山東 菏澤 274300)
呼吸機輔助通氣是一種重要的支持肺通氣的手段,對于維持患者呼吸功能及改善氧合發揮著重要作用[1]。但由于機械通氣往往會通過人工氣道完成輔助通氣,而人工氣道的建立會對患者的口腔功能產生干擾,自潔能力也會降低,并且氣道中的分泌物聚集還會造成吞咽功能障礙[2]。更嚴重的是口腔菌群失衡會大大增加感染機會,污染呼吸機管道,最終發生VAP,十分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復,同時也增加了治療風險[3-4]。近年來,口腔護理方法日漸完善,也發展出了很多改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口腔護理的不足[5]。本研究觀察綜合性口腔護理干預對ICU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ICU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1∶18;年齡25-68歲,平均(51.17±5.85)歲;機械通氣方式:氣管切口7例,經口鼻32例;意識狀態:昏迷8例,清醒31例;APACHEⅡ評分(22.25±2.64)分;入院診斷:顱腦損傷8例,腦血管病29例,中毒2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3∶16;年齡26-67歲,平均(51.22±6.13)歲;機械通氣方式:氣管切口8例,經口鼻31例;意識狀態:昏迷6例,清醒33例;APACHEⅡ評分(22.13±2.71)分;入院診斷:顱腦損傷7例,腦血管病30例,中毒2例。兩組性別、年齡、機械通氣方式、意識狀態、APACHEⅡ評分、入院診斷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預計輔助通氣時間≥24h;無口腔疾病;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肺部感染及口腔疾病;使用激素治療;行放化療治療;有半臥位禁忌證;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合并嚴重肺大泡;對研究藥物過敏;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依從性差。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口腔護理,用蘸生理鹽水或漱口液的棉球為患者清潔口唇,擦洗上顎、牙齒、舌苔等部位,10min/次,2次/d,時間間隔12h,對氣管插管深度進行密切觀察并及時更換牙墊。研究組采取綜合性口腔護理:①吸痰:先將患者床頭抬升30度左右,頭部保持側偏狀,通過密閉式吸痰管將氣道中的痰液充分吸除,同時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將口鼻中的分泌物吸除干凈。②刷洗口腔:使用蘸取0.12%氯已定液的牙刷依次刷洗口唇、牙齒、上顎、底部、頰部、舌面等部位,應用螺旋形刷洗法刷洗咬合面。③沖洗口腔:借助氣囊測壓器調節氣管導管氣囊壓力,保持25cm H2O狀態后將氣管插管夾閉,使用注射器抽取約50mL氯已定液沖洗患者口腔。患者頭部在沖洗的過程中要保持側偏狀,由口角上側將氯已定液緩慢注入,并在對側口角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將之吸除。④結束口腔沖洗后涂抹潤唇膏,更換牙墊,將氣管導管妥善固定,將口咽部、套囊表面滯留物清理干凈,下調床頭高度。2次/d,時間間隔12h。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比較兩組VAP發生率及口腔并發癥發生率,后者包括牙齦腫脹、口腔異味、口腔潰瘍、黏膜糜爛等;②檢查兩組口腔衛生狀況并比較,包括口腔軟垢指數(0-4分)、口腔清潔度(0-10分)、牙菌斑指數(0-4分)等[6-7],其中口腔清潔度分數與口腔衛生狀況呈正比,口腔軟垢指數及牙菌斑指數分數與口腔衛生狀況呈反比;③統計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并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以(±s)描述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n(%)]描述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VAP發生率、口腔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VAP發生率、口腔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VAP發生率、口腔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2.2 比較兩組口腔衛生狀況 護理后,研究組口腔軟垢指數、口腔清潔度、牙菌斑指數等口腔衛生狀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口腔衛生狀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口腔衛生狀況對比(±s,分)
組別 例數口腔軟垢指數 口腔清潔度 牙菌斑指數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392.43±0.361.12±0.283.21±0.325.98±0.452.94±0.641.41±0.21對照組392.42±0.382.08±0.333.18±0.344.75±0.512.92±0.632.02±0.41 t 0.119 13.853 0.401 11.294 0.139 8.270 P 0.905 0.000 0.689 0.000 0.890 0.000
2.3 比較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 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對比(±s,d)

表3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對比(±s,d)
組別 例數 機械通氣時間 ICU入住時間研究組 39 7.39±2.75 11.05±2.07對照組 39 9.97±3.43 12.94±3.12 t 3.665 3.152 P 0.001 0.002
VAP是ICU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約2/3的醫院獲得性感染均與呼吸機有直接關系[8-9]。口腔作為呼吸道首端,建立人工氣道后會使口腔內環境改變,防御屏障被破壞,口咽部分泌物在氣管插管后積聚在氣囊與聲門間,當患者體位發生改變或氣囊充氣不足會導致呼吸道內流入帶有大量細菌的分泌物,造成誤吸,并最終誘發VAP,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0]。
本研究中,研究組VAP發生率、口腔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口腔軟垢指數、口腔清潔度、牙菌斑指數等口腔衛生狀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綜合性口腔護理應用于ICU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這得益于綜合性口腔護理強調合理運用氯已定液、牙刷等工具的同時豐富口腔清潔方案,共同促進口腔護理質量的提高[11]。其中加強吸痰可充分有效地清除口腔分泌物及痰液,扼殺致病菌繁殖條件;加強口腔刷洗,充分發揮牙刷靈活性,有助于將口腔清潔范圍擴大,避免出現清潔不到位的情況[12]。此外,氯已定液中富含甲硝唑、葡萄糖酸氯已定等成分,具有廣泛的殺菌譜,可有效滅殺革蘭陽性、陰性菌[13]。實施綜合性口腔護理方案的過程中,借助牙刷清潔口腔后配合氯已定液沖洗,有效防止牙齒表面黏附病原菌,改善患者口腔衛生狀況,有效避免口腔并發癥的同時預防VAP,促進其預后恢復,進而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及ICU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綜合性口腔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ICU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口腔衛生狀況,減少口腔并發癥,進而有效預防VAP,并減少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