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通,文江濤,魏文翰,廖 翔,陳永旗,張 序,陳 琳
(1.中國民航大學飛行分校,天津 300000; 2.中國民航大學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天津 300300;3.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運行分控中心,四川 成都 610225)
飛行簽派員是飛行安全的重要環節,是航班運行等民航生產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航空保障的核心參與者。他們在崗時的工作表現和業務能力直接關系到航空公司的運行品質和安全水平。飛行簽派員優異的崗位勝任力還可以為航空公司帶來更好的運行效率及經濟效益。飛機在飛行中常受到天氣變化、空域管理等因素變化的影響,甚至會因出現特情后組織公司層面的應急處置相關工作,對飛行簽派員工作作風和心理素質要求較高[1]。隨著民航行業的高速發展,日益繁忙的運行環境和日趨復雜的飛行環境對飛行簽派員應具備的崗位勝任力提出精細化管理要求。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包括核心勝任力、作風勝任力和心理勝任力,三個維度的協同發展促進飛行簽派員從“量優式”發展向“質優式”發展縱深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理念應符合新時代民航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2]。循證訓練(Evidence Based Training,簡稱EBT訓練)起源于醫學界的循證實踐,將EBT訓練融入飛行簽派員訓練的目標是在飛行簽派員訓練和實際工作中收集和管理相關威脅因素,開發和評估他們保障飛行安全、運行順暢和經濟效益中所需的能力。這是訓練體系中一次最大力度的改革,該課題研究意義重大。
民航局在2021年下發咨詢通告《循證訓練(EBT)試點實施方法》(AC—121—FS—138),2022年下發信息通告《循證訓練(EBT)評分系統建設指南》(IB—FS—OPS—006)和《數據驅動的循證訓練(EBT)課程研發指南》(IB—FS—OPS—007),對EBT訓練融入飛行簽派員訓練提升其崗位勝任力做了指導,行業專家也對此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明:以勝任力為導向的飛行簽派員評價與培訓工勢在必行,解決他們情景意識和決策能力等勝任能力不足的問題[3],提出飛行簽派員訓練的優化方法,建立高效的飛行簽派員發展體系和任用體系[4]。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發現,基于EBT訓練的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培訓的研究偏弱,該文的研究成果能保證飛行簽派員訓練體系與EBT訓練方案有序銜接,完成飛行簽派員技術等級梯度建設和管理,通過定期工作績效評估,提升工作作風和心理素質,以最好的狀態保障每一個航班。
手冊不是萬能的,簽派放行、運行控制和應急處置是飛行簽派員三項核心工作,屬于實操的崗位。他們的訓練雖然都圍繞手冊展開,但他們工作面臨的運行環境千變萬化,飛行簽派員自身能力的差異也導致決策有差異。針對同一航班在不同運行背景下,同一飛行簽派員決策也可能“大相徑庭”。EBT訓練有四方面優勢:一是結合崗位勝任力的三個維度首次提出較完整的框架構建理念;二是充分收集飛行簽派員工作和訓練期間的數據,為定量分析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提供海量基礎數據;三是更關注業務技能之外的非技術性技能訓練;四是通過考察飛行簽派員訓練和評估其崗位勝任力訓練質量,為培訓方案重建和優化奠定基礎。
飛行簽派員訓練應與運行實際盡量一致,要求模擬環境和情景設置貼近現實。近年來,國內針對飛行簽派員關鍵崗位的心理勝任力、作風勝任力構建了有效的測評緯度和體系,開發出適合航空公司特性的“本土化”測評量表,在實踐中逐步豐富并得到實證檢驗[5],發現個體存在的不足之處,為飛行簽派員崗位晉級提供量化參考。可以將前期研究成果和評價體系借鑒到飛行簽派員的崗位勝任力評估模型構建中[6],開發出飛行簽派員的EBT訓練方案,并不斷修正這個方案,提高對飛行簽派員“勝任力畫像”的精度,讓民航關鍵崗位的訓練體系從模擬時代向數字時代轉型。
過去對飛行簽派員能力的評價常停留在檢查員、領導的一句話上,片面定性某位飛行簽派員業務能力差、情景意識低。這種沒有量化的評價不僅不客觀,還會影響飛行簽派員的職業生涯,更不能準確找到他們能力的缺陷,不知道該如何改進。因此,EBT訓練理念的引入,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必要性:一是用“勝任力畫像”分出除飛行簽派員知識、技能、態度的狀態,定量分析處理意外或偶發事件的能力;二是在飛行簽派員群體中展開“量身定做”的個體化訓練,完善綜合評分,提高他們的勝任力;三是飛行簽派員的訓練貫穿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有必要通過EBT訓練持續跟蹤他們的狀態,更新訓練計劃,改進訓練課程,突出飛行簽派員個體適應能力和處置決策能力;四是結合思政課程的要求,優化飛行簽派員地面理論訓練、機型訓練等各類課程,讓EBT訓練覆蓋飛行簽派員的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7]。
要做好飛行簽派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首先就是選取崗位勝任力的評價指標,結合飛行簽派一線工作的特點,結合“基于能力的訓練和評估”(Competency_Based Training and Assessment,簡稱:CBTA)中簽派FOO/FD(Fight Operation Officer/Flight Dispatcher)培訓理念確定的八個能力框架,按照崗位勝任力三個維度的培養要求,將知識技能、工作作風、心理特征和人格品質作為勝任力評價模型的一級指標,細化為18項二級評價指標(表1)。

表1 影響簽派員情景意識的指標
提煉評價指標之后,課題組從“訓練需求分析—崗位勝任力框架設計—訓練課程內容優化—訓練課程實施—訓練效果評價”五個環節實現現有飛行簽派員培訓體系與EBT培訓方案的有序銜接。
第一步,海量收集前期一段時間公司航班運行的數據和歷次飛行簽派員考核、資質排查的情況,分析他們的共性短板,為之后的飛行簽派員訓練目標和個性化補充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第二步,依據循證實踐的“提問(Ask)、檢索(Acquire)、評判(Appraise)、應用(Apply)、評價(Assess)”5A法則[8]從ICAO定義的飛行簽派員八大勝任力提煉適用于EBT訓練的勝任力框架,構建盡量契合2020年公布的第一版Doc10106《飛行運行人員/飛行簽派員基于勝任力的訓練和評估手冊》的內容和細節。
第三步,從理論訓練和實踐訓練兩個環節展開課程開發,這部分直接關系到能否實現現有培訓體系與EBT訓練方案有序銜接。設計理念是評估學員對規章、業務知識的熟悉程度,分析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桌面推演、案例分析、應急演練等方式,從作風方面培養他們在安全運行中表現出來的穩定態度和行為[9],在心理方面培養他們抗壓力、樂觀性,在特情發生后能沉穩、冷靜地處理問題,體現出新時代民航飛行簽派員勇于擔責的特征。此時,應關注實踐訓練中的所有項目都應來源于實際,并在此基礎上完善考核要點,通過恰當運行場景的任務練習,教員根據考核點打分,識別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的不足和缺陷,最終根據表1數據完成對他們表現的判定和補充訓練建議。
第四步,結合課程設計的框架,由教員負責完成訓練的實施過程,監控學習進度,并總結每次訓練后學員的反饋,及時調整培訓方式,更新實踐訓練的案例和考核點,落實個性化補充訓練的培訓內容。
第五步,在訓練課程之后,關注學員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訓練過程的評價反饋,收集運控中心反饋訓練課程后員工的工作表現,作為下一步優化EBT訓練的基礎數據。
EBT訓練在原有的理論培訓環節融入實踐訓練,是未來飛行簽派員訓練的發展趨勢,其訓練形式對教員提出更高要求,不但需要他們具備運行控制、飛行簽派、應急處置等相關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還需要他們能熟練地使用教學工具和平臺,并能根據崗位勝任力的差距為每一位飛行簽派員制定補充訓練計劃。因此,原有教員幾乎都不能完全勝任新的訓練模式,應展開教員的針對性培訓,選拔適合現有訓練模式的優秀教員,提前做好EBT訓練范式融入飛行簽派員訓練體系的教員儲備。
飛行簽派員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心理素質不同,應根據他們的能力分配合適的工作崗位。從前期的研究成果來看,三個維度中核心勝任力的研究相對成熟,可以此為突破口,展開飛行簽派員核心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定量研究非技術技能要素和技術技能要素對其核心勝任力的影響程度,豐富訓練課程。待該模型優化成熟后,逐步拓展到飛行簽派員心理勝任力和作風勝任力研究,不斷提高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EBT訓練需要一套完整的訓練課程,科學的訓練周期和頻次分布在飛行簽派員的整個職業周期,合理安排訓練評估和規劃補充訓練計劃,這些都基于有完整成熟的考核題庫和訓練場景基礎上。培訓訓練機構應集中授課教員,根據所負責教學板塊選擇適當訓練模式和合理評估方式,提煉訓練場景素材,梳理出考核知識點,整合飛行簽派員的自學能力,合理開發個性化、靈活性的授課方式,建立崗位勝任力的訓練體系,提高他們對“灰犀牛”“黑天鵝”實踐的風險管控能力[10]。
實踐訓練環節對教學設施設備要求較高,因此,應搭建實踐訓練的仿真平臺。平臺建設時可以引入本公司生產系統的數據,再現真實的運行數據和運行環節,在此基礎上預設不同任務練習場景,針對飛行簽派員在訓練過程中的操作和狀態,基于后臺數據,分析不足之處。在平臺上實現有個人考核向團隊協作、團隊成員崗位勝任力的綜合考核,以評估群體表現輸出為最終目的,為崗位勝任力評估結果提供恰當的反饋報告工具。
建立該培養模式的目的是定期評估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實現他們工作狀態的持續跟蹤,有利于航空公司運行水平和安全水平提升,構建以數據為驅動的勝任力考核評價標準,通過對他們日常工作中關鍵行為的捕捉、挖掘和分析,針對運行品質監控數據分析技能水平,形成全方位、可回溯的“畫像”和評價機制,繪制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發展動態曲線。
我國正走在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時代征程上,各類集成化系統的投產讓航空公司運行控制模式悄然變化,需要飛行簽派員從技能、作風、心理三個方面來提升崗位勝任力。該文是國航西南分公司成都區域樞紐運營創新實驗室創新項目“基于EBT的飛行簽派員崗位勝任力構建研究”等多個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接下來,課題組將展開模型構建研究,從“夯實理論基礎,培養規章意識”的角度培養他們專業知識,從“堅守職業底線,敬畏職責生命”的角度培養他們的核心勝任力,從“嚴恪職業操守,擦亮作風底色”培養他們的作風勝任力,從“健康心理狀態,錘煉意志韌性”培養他們的核心勝任力,達到飛行簽派人才培養質量與民航行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