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盤和林
一方面,企業通過新技術締造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繁榮;另一方面,技術型企業通過創新賦能傳統企業,助力傳統企業提高技術競爭力,提質增效,站穩腳跟。
2024年,培育新動能將是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意味著創新的主力攻堅任務將由企業承擔,政策也將更多地支持和鼓勵企業參與到創新中,引導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九個方面系統部署了2024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從表述上看,此次關于“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表述,大方向上和過去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
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可以看出,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是催生經濟新動能的關鍵,而哪些技術是顛覆性、前沿技術呢?會議中有三個方向性舉例:“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低空經濟”。這的確是當前最有潛力的三個方向。
其實,我國一直在政策層面支持人工智能發展,不過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步驟可能調整為“先發展,后規范”。從當前看,人工智能是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關鍵所在,算法、算力、數據、AI大模型應用等將成為新的經濟發展動能。人工智能既可形成新的產業,也能為傳統產業發展提供最優解,實現賦能。
基因編輯、基因數據庫、基因靶點藥物等技術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數字技術正在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顛覆性技術。比如基因對應蛋白質特性預測,AI就能夠比人類科學家更高效:比如大數據技術和基因庫結合,在尋找癌癥靶點方面效率更高;比如機器人技術、內窺鏡技術在手術領域的應用,就大幅度提高了內窺鏡手術的技術水平。
低空經濟涵蓋多個技術內涵。如果是低空飛行器,比如無人機,未來可以在無人機配送、無人機巡檢、無人機救援等方面形成廣泛應用,結合未來6G網絡,將形成豐富的低空應用生態。如果將低空經濟的概念延伸到太空低軌道,那么衛星互聯網將是低空經濟中另一個組成部分,通過衛星基站來解決偏遠地區的通信問題。而要降低衛星基站的成本,則又需要實現火箭回收這一前沿技術。所以,無人機技術、火箭回收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等就是低空經濟相關的顛覆性技術。
明年,我國將匯聚各方力量,針對這些顛覆性、前沿性的技術領域進行集中攻關。那么,要如何攻克這些關鍵技術難題呢?我認為,在政策上,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其一,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激勵反饋機制,讓科研人員得實惠,激勵基層、一線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其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專利保護是回報科研創新最好的手段,創新者能夠把科技創新成果迅速變現,從而獲得利潤用于滾動研發,實現研發資金的正循環。產權保護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提,而實現產權保護需要從法治層面著手,要著重改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知識產權交易體系,尤其是要簡化維權體系,打擊專利侵權。
其三,加強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發展風險投資,可通過創投母基金的方式來支持科創企業發展,這樣既能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主體地位”,也能促進資本、資源向創新企業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