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鵬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海警學院航海系,浙江 寧波 315801)
隨著土地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各國開始將目光投入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21世紀已經成為海洋的世紀,我國也針對海洋權益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為建設海洋強國再次吹響了號角。故對接崗位任職、聚焦能力生成、科學謀劃海洋人才培養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船舶概論課程是本科院校職業技術教育船體維修技術專業重要的任職崗位課程,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對于幫助學生了解船舶分類,理解船體結構、準確識讀船舶基本結構圖、總布置圖,掌握船舶基本性能等專業知識,為首次任職打下堅實的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以崗位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工作能力的適應性具有重要影響,但船舶概論課程涉及知識面較廣,專業性較強,且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和不同類型船舶任務需求的不同,船舶設備、系統、性能等也在逐漸改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歷層次各異,對船舶概論的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在實戰化應用層面較差。因此,為推動理論內容與實戰化應用相匹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職業技術教育學生崗位任職能力,著力打造實踐化教學模式,努力做到將課堂營造成為實踐的場所,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教學貼合實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船舶概論課程主要以船舶分類、船體結構、內部區劃、舾裝屬具、裝置系統、船舶性能和裝備發展趨勢等內容為主,涵蓋內容較多,知識體系較分散。以崗位任職導向為出發點,船體維修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主要向船上和船廠兩個方向進行分流工作,雖然校內設有實踐教學環節,但大多都是在虛擬條件下進行,就會出現兩方面問題:首先,離實船差距較大,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其次,隨著現代船舶的快速發展,大型化、智能化已成為發展趨勢,裝備技術等更新換代較快,反觀教材內容更新緩慢,圖片模糊,新船型、新裝備均未在教材中體現,教學內容仍然滯留在以前的陳舊理論知識,許多舾裝屬具、裝置系統都已淘汰,導致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對接不夠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不利于將任職崗位需求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在課堂的教學設計將直接影響與學生“同頻共振”的效果。目前,理論授課主要以知識灌輸為主,輔助實踐課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多數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內容,在預留知識體系框架范圍內,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同時,學生對于為什么要學習本章節內容研究不夠透徹,與崗位任職結合思考不足。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學歷層次各異,屬地來源不同,有些從未接觸過船舶,有些具備船舶的一些基本知識,因此,不同學生對船舶概論的基礎內容掌握能力不同。而且,授課過程中,老師仍為主導,課堂互動較困難,遇到一些原理性和難理解內容,如船舶穩性、浮性等,學生請教老師的主動性較差。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船舶概論課程包括理論和實踐授課兩部分,理論授課主要以講授原理和性能為主,實踐授課中主要采取理論提示,實作指導,小結講評的方式進行,由于實踐教學資源不夠豐富,與實戰化貼合程度存在一定差距,教學設備也相對陳舊,崗位操作技能訓練體驗感不強,缺乏實踐技能,畢業學生反饋,在工作崗位中,不能很好地將崗位工作實際將學校所學內容快速聯系起來。這表明,目前教學模式對理論教學注重程度較高,弱化了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實踐操作達不到任職要求,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實踐內容沒有較好地學以致用。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不斷發展,新理念、新裝備也逐漸走進大家的視野,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圣地,教師應大力從崗位任職角度出發,提高教學標準和要求,因此,本文從學生自身角度和教師授課的角度共同出發,對船舶概論課程的教學優化方法進行探析。
興趣是學好一門課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對一門課的熱愛,把學生放在核心位置培養學習熱情至關重要。因此,從崗位任職的需求能力導向出發,向學生綜合素質聚焦,理論和實踐授課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在每次授課中,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采用逆向思維立體化設計知識、能力和素質三重教學目標,其中,逆向思維就是根據學生的需求,講授實際船舶的裝備、結構、工作原理、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等,層層剖析,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第一次授課中,首先,應闡明本門課的前序課程,以及對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其次,通過實例舉證,明確該課程對畢業工作有利的幫助和具體意義。最后,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將專業知識分解化、簡單化,厘清各章節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邏輯性。
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實際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提高學生歸納演繹能力的目的。案例的選擇應具備與教學內容協同融合、較新、較經典和知識較廣泛的特點,要貼合真實的環境,邀請相關資深專家和一線工作人員進行評審,形成一份案例庫,在授課中引入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漸次進行。如在風力5級,平均風速8m/s時,某小型船舶為保證正常作業,減少橫傾或縱傾的案例,學生按小組討論減搖裝置包括哪些,每種減搖裝置的主要原理以及船舶在何種狀態下運用哪種減搖裝置等。最后,由小組完成討論總結,形成一份簡短的報告,組與組相互研討分享。整個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強化了表達能力,真正將訓技能、訓思維和訓協同的目的融入課堂。
傳統的授課模式采用“滿”板書的方式進行,隨著現代化技術不斷豐富,軟件也在更新迭代,PowerPoint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扮演主角,其主要作用為突出教學內容、梳理重難點、提高備課效率等。實際應用中,PowerPoint應避免純文字、無章法的堆放,避免變成照本宣科的另一種方式,而是應該在厘清教學內容后,做成有邏輯、可直觀、易理解、文配圖的模式,在適當的場合,可嵌入視頻,通過視頻引導的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入正題,讓PowerPoint變成真正的可使學生易掌握教學內容的工具。
此外,針對一些較復雜、難理解的內容,如船體結構,若僅用圖示來教學,對一些三維空間想象力偏弱的學生而言,學起來比較困難,會產生厭學的現象,這時可采用CAD或CATIA軟件對船體三維結構進行建模,通過立體動畫演示,形象直觀地給學生展示每個結構的布置和連接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課堂互動,而且便于學生快速掌握船體結構的特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微課和在線課程是當前比較熱門的網絡學習資源,為使學生在課后能及時補充、復習所學內容,可圍繞主要教學內容和重難點設計制作簡短且完整的微課,系統梳理各章節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將教學內容與重難點融會貫通,與為學生提供方便的教學新體驗。同時,還可以利用微課將課堂內容升華,進一步拓展相關知識點,打造課內和課外兩個學習環境,通過平時考核,小組匯報交流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程度,進而有針對性地做出指導。此方法也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將知識體系鞏固和提高的目的。
當今社會,科技、船舶工業的迅猛發展,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船舶建造過程中所裝配的設備與舾裝屬具也越來越先進,若教材內容得不到更新,教學方法仍然采用陳舊的模式,就會導致所學知識與應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對古老的內容也無興趣,教學效果就會停滯不前,因此,提升教學能力水平是一名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所學的必修課。作為一名教師,應時刻了解船舶相關領域新動態、新裝備和新技術,緊跟學術前沿,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此外,應將德育和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在船舶概論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思政功能,在教學設計上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思政元素挖掘,在授課過程中,將思政“潤物細無聲”地傳輸給學生,真正滿足船體維修技術專業學生實現任職崗位的需求。
為培養以崗位任職導向為目的的船體維修類人才,通過對船舶概論課程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方法優化方案進行分析,該課程對于船體維修技術專業的學生了解船舶、理解船體性能、掌握裝備系統、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工作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革,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對于教育事業來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唯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實踐、創新,才能在教育方面取得進步,進而培養出高素質、專業化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滿足崗位任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