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貴強

2022 大熊貓國際文化周在寶興舉辦

大美雅安年輪印記——古樹名木攝影展
山青、水綠、樹密、鳥鳴……身處雅州大地,從山林到城市,遍及全市,舉目可見是林木葳蕤,綠樹繞城,綠意從山林間澎湃傾瀉而下,讓整座城市擁抱著綠所帶來的盎然生機。2022年,雅安市林業系統將生態文明建設持之以恒地貫穿于雅安經濟與社會發展之中,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筑牢綠色安全屏障,持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生態富民產業,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9.42%,穩居全省首位,全年林業總產值241億元左右,同比增長4%。
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及時印發了《雅安市科學綠化實施方案》,對年度科學綠化工作作出安排。積極配合做好“三區三線”劃定、耕地保護等工作。開展了造林綠化空間適應性評估工作,明確造林綠化空間范圍,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造林綠化。全面完成營造林省下目標任務20.12萬畝。充分利用國家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貸款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努力提升森林質量。天全、滎經、漢源等三個縣的首批儲備林建設項目穩步實施,其他縣(區)積極跟進,掀起了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高潮,至年底,全市儲備林建設方案投資總規模已超過50億元。
健全機制凝聚共識,深入推進林長制。巍巍青山有人護,2022年,是雅安市林長制工作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落實的關鍵之年,也是林長制工作整體納入考核的第一年。市級林長令第1號的發布,對森林資源保護利用作出明確要求。林長制工作考核細則,對縣(區)考核分為國土綠化等9大項若干小項,涵蓋了資源保護發展安全諸多內容,林業部門“小馬拉大車”局勢得到極大轉變。市級林長帶頭履職盡責,協調解決各類涉林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推動森林防滅火、儲備林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林長制改革合力明顯增強。全市1805名各級林長、副林長開展巡林38179人次,發現各類問題1941個,目前整改到位1935個,整改完成率99.7%。設立林長公示牌780個,實現了應設盡設,同時,846名村級監管員、3137名護林員開展常態化巡林,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實現全覆蓋。
全力服務項目建設,做好涉林要素保障。應對災情有力有序,做好“6.1”蘆山地震、“9.5”瀘定地震震后應急搶險、隱患排查、災情調查評估及災后重建等工作。爭取到“6.1”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3個,估算總投資4944萬元;爭取到“9.5”瀘定地震林草系統災后恢復重建項目2個,估算總投資8000 余萬元。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實現涉林要素優先保障省市重點項目,先后為CZ鐵路、G351夾金山隧道、引大濟岷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展前期論證和自然保護地準入提前介入,倒排工期精準服務,高質量完成項目征占用林地、涉各類自然保護地準入影響評價、審查報批工作。優化審批服務,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減時限,并行推進、承諾容缺推動項目使用林地快速審批,全局行政審批提速達87.54%。全年順利為省市重點項目辦理涉林征占用許可102宗,臨時用地23宗,有力保障了省市重點項目建設。
切實加強資源保護,打擊涉林違法行為。全面完成國有林管護任務,省級以上公益林管護面積和補償資金發放到位率達100%。深入開展國家森林督查,完成林地使用自查清理、木材經營加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組織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和草原基況監測;成立市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完成了雅安市國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名錄編制。順利完成了碧峰峽、靈鷲山、田灣河3個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大渡河國家地質公園總規修編等任務。切實加強行政執法,加大行刑銜接,依法打擊涉林違法犯罪,全年共受理各類涉林行政案件288起,結案268起,結案率93.06%,行政處罰271人次。
堅守森林防火底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市121個標準化防火卡點在高火險期全天候運行,907名護林員在重點時段對重點部位、易燃區域實行重點巡護。在全省率先出臺并實施《雅安市村(社區)森林防火獎補辦法》,全市共有182個村(社區)納入獎補范圍,有91個村(社區)獲得市級財政獎補資金200 余萬元,已于年底兌付到位。整合現有專業和半專業撲火隊力量,開展防火演練400 余次,有效提升了打造打小打了和協同作戰能力。開展了全市重大森林火險隱患排查治理等專項行動,排查整改各類隱患1483起。全面完成了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普查工作。抓實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石棉縣成功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縣,成為全省“十四五”期間44個疫區縣中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的縣。
碳匯開發取得突破,產業發展再上臺階。全市一盤棋穩步推進森林碳匯開發,雅安市全域納入全省首批4個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市之一,完成了《雅安市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實施方案》,寶興縣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造林碳匯開發簽約的試點縣。成功創建滎經縣省級竹產業園區,全市建成省級竹產業園區總數達到2個;建成市級現代林竹產業園區4個,省級竹產業基地6個,市級竹產業基地2個;向省林草局推薦培育的省級現代林竹產業園區2個,全市竹產業產值突破50 億元。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與川農大合作開展油茶種苗繁育技術創新和“油茶+綠茶”間種技術創新,完成2022年油茶種植任務2000 余畝,建成省級油茶保障性苗圃1個。成功舉辦漢源梨花節、天全紅葉節、2022四川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等生態會節,全年森林旅游共吸引游客746.28萬人,實現森林旅游綜合收入75.37億元。
古樹名木保護有力,大力弘揚生態文化。通過集中補充普查,全市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有16935株(其中:一級古樹201株、二級古樹258 株、三級古樹16472 株、名木4株),古樹群54個;成功舉辦“大美雅安·年齡印記”古樹名木攝影作品展;出版《雅安古樹》畫冊,編印《走近雅安古樹名木》科普讀本;13名本地高級工程師組建了市級古樹名木保護利用專家庫,為全市古樹名木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建成雨城區雅安紅豆古樹公園、蘆山縣大川鎮“三棵樹”古樹公園、滎經縣云峰山楨楠古樹公園3 個古樹公園。融合生態、旅游、教育和康養森林旅游模式,自然教育、生態旅游等再創品牌、再增榮譽、再提名氣,滎經縣大熊貓國際森林探秘學校獲全省第二批“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試點建設單位,滎經縣、寶興縣被授予“2022年四川縣域生態旅游目的地”,滎經縣龍蒼溝榮獲“四川省級森林康養度假區試點單位”,漢源縣賞花旅游節獲評“2022年四川林草最具影響力生態旅游節會”,石棉縣草科藏族鄉、名山區百丈鎮獲評“2022年四川林草最具投資價值森林鄉鎮”、中國至美茶園綠道(名山)獲評“2022年四川林草最受歡迎生態體驗線路”,漢源縣轎頂山麋鹿高山生活營獲評“2022年四川林草最具特色森林民宿”。
2023年,雅安林業工作將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市委五屆二次全會精神,圍繞市委五屆二次全會確定的總任務、總定位、總抓手,對標對表、擔當作為,持續夯實生態本底、筑牢森林防火底線、優化要素保障、抓好保護地優化整合、促進林業產業發展、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雅安新篇章作出林業貢獻。

小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