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周德標

地面監控網
丹巴縣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境內資源富集、生物多樣、文化多元、區位獨特。林地面積456.93萬畝,森林蓄積量達265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7.29%,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5%,全縣草原面積342.6萬畝,濕地保有量達30.0986 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面積1557.03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中國景觀村落”。
為實現“綠色生態新丹巴”的發展之路,全面加強丹巴縣林草資源監管保護,丹巴縣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要求,大力發展數字林草建設項目,構建良好的森林生態支撐體系。
丹巴縣數字林草建設項目,融合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地理信息技術,以創新為動力,以重點工程為導向的數字林草建設項目,實現資源管理實時化、林火監測精準化、有害生物防治可視化、野生動植物保護智能化等,全面提升林草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截止目前,建成防火檢查站8個,林火視頻智能監控系統16 個,實施避雷針建設25 個,瞭望塔及氣象觀測站4處,購置高精度防滅火無人機2臺。
丹巴縣數字林草建設項目承擔著林草行業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管理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維護和發展的重要職能,對于丹巴縣生態文明系統的建設發揮著突出作用,該平臺主要實現以下功能:
基于林草資源“一張圖”和立體化監測體系,建設林草資源監管預警平臺,構建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快速監測預警系統,對全縣范圍林草資源進行精確定位、精準保護和動態監管。


森林資源實時化管理
以地面視頻監控網建設為主體,以衛星遙感分析、無人機航攝、地面巡護及其他感知系統為補充,對轄區內的防火監控進行全方位管理,實現林火提前預警、精確定位、科學調度和及時處理。
構建林草有害生物監測預警與防治可視化分析系統,實現對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構建林草疫源疫病追蹤分析與預警系統,實現疫源疫病擴散追蹤與預警。
以自然保護地為重點,綜合運用地面人員巡護監測、無人機采集、智能視頻監控、紅外相機監控等多種手段,部署智能視覺感知系統,實現對保護物種的協同感知、實時監控和智能管理。構建協同高效的監測預警體系,助推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科學研究,為制定保護管理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丹巴縣數字林草建設項目促進了林草資源管理水平更有效提升,森林及其植被更精準保護,將促進物種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森林草原資源穩定發展,保持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旅游觀光業,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擴展完善林草資源管理的感知、傳輸、管理與監測能力,大大提升林草及森林資源動態監管,為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建設團結富裕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丹巴夯實基礎,為打造生態良好、綠水青山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美麗新丹巴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