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巧
健康中國背景下幼兒園體醫融合協同創新研究
徐 巧1,2
1.成都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四川 成都,611137。
兒童是國家的希望,其健康關乎全民族的未來。對處于生命全周期前端的幼兒開展體醫融合的健康促進行動,是推動健康中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必要抓手。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以健康中國建設為背景,以幼兒健康為切入點,探索幼兒園體醫融合協同創新存在的問題和推進路徑。研究認為:幼兒園體醫融合協同創新體現出國家建設的應然和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面臨著體醫兩部門的傳統思維限制、缺乏專門體醫融合機構、幼兒園健康教育弊病、家長主體意識認知欠缺等問題。建議:政府統籌推進體醫融合進幼兒園,各主體協同開展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立足幼兒園當前發展,打造幼兒園體醫融合教育新形態;依托社區教育平臺,為幼兒園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獲得更多社會支持;加強幼兒體醫融合理論與應用研究,建立幼兒“運動處方庫”。
健康中國;幼兒健康;體醫融合;協同創新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形成了以健康中國戰略為頂層設計,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行動綱領,以健康中國行動為推進抓手的國民健康促進體系”[1]。《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的健康促進行動,覆蓋生命的全周期,并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實施健康兒童計劃”[2]。質言之,體醫融合已然成為推進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抓手和促進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3]。
當前,現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對國外體醫融合經驗和啟示[4]、體醫融合產業的創新發展[5]、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6]、社區和農村的健康促進模式和服務框架[7]、大中小學生和老年人的體質健康促進[8]等方面。相較之下,對處于生命前端的3-6歲幼兒園群體的體醫融合的研究還尚顯不足。在實踐中,學齡前幼兒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主要由幼兒園與家長共同承擔,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作為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與家長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9]。因此,提升幼兒身體素質、促進幼兒成長發育及保護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歷來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目前,近視、肥胖、慢性病、惡性腫瘤以及運動損傷等幼兒健康問題頻發,幼兒園如何“防患于未然”開展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是當前體醫融合實踐進程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有鑒于此,本文通過對幼兒群體實現體醫融合協同創新的時代必然、存在問題及實踐策略予以探討,希冀能為實現健康中國建設與體醫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但現代醫療還無法應對部分慢性疾病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必須采取有效的干預和應對措施。因此,將體育運動的方式方法與現代醫學理念相結合,在醫療過程中全面地、充分地、科學地融入體育元素,讓體醫融合成為防控慢性疾病、促進國民健康的有效措施,成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途徑。換言之,健康中國的核心在于加強體醫融合,充分發揮體育和醫學在促健康中的優勢,將兩者有機融合,通過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非醫療健康干預中,從而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若想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就必要在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上,提供更多開放共享、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并著重解決好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屬于全生命周期的前期階段。特別是3-6歲學齡前幼兒,在身體器官和心智還處于成長過程中,個體差異不斷顯現、健康與安全風險逐漸增加,容易誘發各種健康問題。在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中指出,要加強對兒童青少年貧血、視力不良、肥胖、齲齒、心理行為發育異常、聽力障礙、脊柱側彎等風險因素和疾病的篩查、診斷和干預[10]??梢姡谌嫱七M健康中國建設的進程中,開展對幼兒體醫融合健康促進行動亟需深入。幼兒園作為幼兒健康成長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守護和促進幼兒健康生命全周期的重要陣地。因此,在原有衛生保健工作和健康教育模式基礎上,依托體育與醫學融合的雙重效力,多部門協同推進幼兒生命早期的健康管理與服務,促進幼兒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鍛煉行為等健康素養全面發展,是當前幼兒園夯實高質量學前教育體系建設的必然之路和創新之舉。
毋庸置疑,體育和醫療是推動建設健康中國的動力引擎,缺乏體育手段的醫療和盲目跟風的體育都是有違科學發展規律的表現。體醫融合雖屬國家戰略,但體育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部門尚未打破傳統思維,面臨著融合效能較差的困境。眾所周知,“《全民健身計劃》由體育部門實施,衛生、健康、醫療等則由衛生部門主導,相互間難免存在溝通不足,甚至‘互設壁壘’的現象”[11]。
目前,我國體育行政管理仍采用“舉國體制”,建立有國、省、市、縣的垂直行政組織結構。由于受“舉國體制”和競技體育優先發展思維的長期影響,呈現出體育價值認同淡化[12]、體育健康產業營銷模式單一[13]、運動健康促進社會服務滯后的現象。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貫徹落實政府主導主體、衛生健康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的部門主體,建立有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到地方衛生健康管理部門、衛生局的組織網絡[14]。醫療衛生部門長期以來受經濟思維模式的影響,過度醫療行為泛濫,視大眾就醫數額為醫療創收。同時,醫療人員健康核心素養參差不齊,對運動促進健康認知不足,忽視運動處方的防治病價值。雖然疫情以來,運動健身類APP和視頻資源的用戶需求大增,運動干預健康產生積極效應的研究成果被爭相報道;但在實際醫療實踐中,真正運用體育類非醫療手段參與健康促進的衛生機構總量令人擔憂,與豐富的臨床研究發文數存在一定偏差。
為推動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我國鼓勵醫院培養和引進運動康復師,開展運動處方促進全民健康指導[15]。為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整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鼓勵居民或家庭自愿與簽約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向兒童等重點人群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在健康兒童行動計劃中,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實施主體,針對轄區幼兒園開展入園健康體檢、園區衛生保健知識培訓和落實幼兒家庭醫生簽約等醫療服務工作;并出具幼兒體檢報告和防護建議,內容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服務于一體,在兒童健康管理的三級預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幼兒園體醫融合既需衛、體、教等政府職能部門的統籌推進,又需要幼兒園、家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執行主體的協同參與。由于缺乏專門機構來組織管理和協調推進,多元主體權責界限難以分明的局勢,致使體醫融合的實踐陷入了協同不暢的困境。與此同時,相關政策宣傳不足和基層建設的缺位,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診療水平和服務模式尚還缺乏信任,健康素養和依從性并不高。此外,實現幼兒體醫融合的社會支撐網絡尚不夠健全,如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中體育場地不足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薄弱,醫療衛生機構未設體醫融合門診或者數量偏少、體醫融合政策社會知曉率低、家庭醫生簽約流于形式等,以上種種問題并非一方責任主體能予以解決。
幼兒園是兒童健康教育以及管理活動的實施主體。當前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通用手段,主要來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幼兒教育指導文件中的內容。一項對河南省百余所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調查研究,證實了這一點[16]。為切實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內涵式建設,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健康認知偏頗、健康重視不夠、保教分離”等問題[17],顯然已無法滿足當前幼兒園發展的需求。此外,雖然幼兒園實行晨檢入園對幼兒進行健康管理,未有疾病表征的幼兒則被允許入園;而實際上,大部分幼兒的健康實質狀況是無法被全面了解和掌握。至此,幼兒園的健康教育也面臨著理想設計與現實問題的鴻溝,亟須一個中間媒介予以調和。
幼兒群體作為特殊人群,其健康需要家、校、社會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協同,在幼兒健康期、疾病期、疾病恢復期提供科學、專業、系統的健康促進方案。體育是幼兒園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是幼兒在園期間的主要體育參與形式?!督】祪和袆犹嵘媱潱?021—2025年)》規定:加強兒童運動指導,普及學齡前兒童每日不同強度的運動時間不少于180min,中等強度及以上的運動時間不少于60 min,減少久坐時間[18]。然而,調查發現,“中國幼兒園戶外活動的中高強度活動占比情況不容樂觀,游戲活動等待和靜坐時間較長”[19]。此外,幼兒園缺乏專業的體育教師和幼兒教師缺乏體育核心素養,幼兒園教師不了解運動規律,導致無法設計保障鍛煉效果的體育活動方案等[20]問題,造成了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時面臨重重困境。
家長是幼兒健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吨袊鴥和l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均提到:家庭是第一學校,要強化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樹立家長為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而實踐中,家長在幼兒成長的不同場景中存在責任主體認知欠缺等問題,比如,在家校溝通時忽視自身主體性,將自己擺在依從性位置,致使溝通頻率不均等、溝通效果不佳;在幼兒患病時視醫生為幼兒康復的良藥,對兒童疾病知識科普知之甚少;過分依賴現代醫療手段,對部分兒童疾病不能做到精準預防;在課外體育培訓時,家長化身為旁觀者,對兒童關心較少,不能親身參與全過程。
以上主體意識的缺位,阻礙了家庭體育健康促進行為的發生和發展,導致部分家長健康養育效能感弱。有研究表明,家長在健康促進和心理健康領域效能感較弱,原因可能與健康育兒的物質條件、科學方法、感知到的社會支持不足有關。由此可知,促進家長健康養育效能的提升亟需健全社會綜合支持系統,一方面要加強社會、政府與幼兒園的協同路徑,另一方面要多展開健康知識科普,從而為家庭健康育兒提供條件和科學保障。
體醫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體現了“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國家共識,足以彰顯體育在促進人類健康中的地位與作用。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三章“青少年和學校體育”中,健全了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工作制度等條款,強調聯動體育、教育、衛生、團組織等多部門和家校協同配合共同推進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工作,預防和控制不良健康狀況[21]。因此,實現幼兒園體醫融合協同創新,既需要政府的統籌管理,又需要教育部門、體育部門、衛生部門、幼兒園、家長、各級組織與社會機構等多方協力合作,共同推進幼兒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
(1)政府應統籌體育、衛生、教育、科研機構等部門,展開“體醫融合”融入幼兒園的科學研究、理論建設、實踐應用;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加強教育、體育、衛生部門在人力、資源、技術等方面的融通,破除行業壁壘;共建共享,打造體醫融合試點和示范幼兒園,推動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和內涵式建設;(2)體育部門應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體育生活方式,健全幼兒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協同教育部門開展幼兒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定工作,為幼兒園制定系統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與健康促進方案,并派遣體育專業師資進行業務指導;協同衛生醫療機構開展運動處方制定與服務。此外,各級衛生部門應積極探索體醫融合主動健康和產業發展的模式,聯合體育部門擬訂幼兒健康促進政策以及健康服務業的規劃和行業標準[22],并開展幼兒運動處方師的業務培訓與資格認證;(3)幼兒園應協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做好幼兒體檢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做好幼兒健康管理,確保班級教師和家長知曉每一位幼兒的健康狀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在健康中國2030和后疫情的雙背景下,立足幼兒生命健康全周期視角,傳統的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面臨挑戰,“健康生活”已然成為幼兒園健康教育建設的重要轉向,一種追求制度、人員、文化、環境相適應的健康綜合體。幼兒健康促進是一個動態的復雜過程[23],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推進,立足幼兒園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可以從師資培養、課程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進行。
(1)應轉變教師對體醫融合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提升幼兒教師體育核心素養和保健醫生運動醫學知識儲備;如運動醫務監督、運動與飲食、幼兒體力活動和戶外鍛煉方案、常見病運動處方等,以促進幼兒園幼兒體育教育質量;(2)應加強幼兒園體醫融合校本課程開發,逐步形成體醫融合的特色課程體系。以成都市溫江區??朴變簣@為例,該園以“成都市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為突破口,形成了“政策指導+園區特色”的健康教育內容,園區特色體現為繪本閱讀特色與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實踐特色;同時,加強保教融合,醫教協同,提升健康活動效能。此外,要設置家長課堂和家長學校,家校協同打造體醫融合教育共同體;引導和邀請具有公共衛生、體育教育、運動醫學等職業和工作經歷的家長進入班級課堂開展體醫融合的知識宣教和技能傳授;同時,幼兒園健康教育師資團隊定期舉辦家長健康知識提升活動,提升家長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和能力;(3)通過線上運動APP和線下親子運動賦能,拓寬健康促進渠道。在幼兒園上足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課程的基礎上,利用數字化體育的趣味性和原創性培養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運用親子運動的監督與關懷功能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可持續性;家園協同、線上線下保障幼兒體醫融合教育逐步常態化和生活化,以落實健康中國行動與健康兒童行動計劃對幼兒戶外運動強度和時間的要求,從而保障體育鍛煉的效果。
社區作為聯系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重要紐帶,在健康計劃推行以及健康問題解決方面有著應然職責[24]。社區教育基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導向下,通過全民參與、合作共享,獲得社區成員、社會資本的信任,達到“善治”的社區治理模式。其中,“社會信任”凝聚了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的堅實基礎。因此,幼兒園體醫融合的健康促進行動,需要融通家、校、社達到協同推進,借助社區教育平臺,有助于獲得更多社會支持。這種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不僅能彌補幼兒園由于教育空間有限性和教育環境封閉性存在的社會支持不足等弊端,還能為“幼兒的整體發展提供一個鏈接學校與社會的關鍵場域和基本支撐”[25]。
(1)應建立社會機構準入機制,發揮市場在社區健康管理與服務中的作用;例如,成都市溫江區花都社區通過兩年的探索,帶動各方主體共同參與,依托社區閑置空間與體育教培機構探索空間換服務的低收入、低利潤的教育模式,初步搭建“在社區教育平臺”,助力轄區兒童的社會化學習和健康成長;(2)社區應當好孵化器、導航器和助推器,加強社區幼兒體醫融合資源建設,協同居民家庭、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會資本,培育社區體醫融合健康促進服務“自組織”。此外,推動家庭醫生簽約覆蓋兒童及家庭,將兒童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納入個性化簽約服務包,以簽約服務為切入點,實現對兒童的健康管理;(3)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應深入社區展開健康教育和義診活動,開展社區健康監測與篩查,科普運動干預和疾病防治的方法與技能,打通聯結兒童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體醫融合’雖然已被作為一項健康促進國策寫入《‘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建構‘體醫融合’健康服務模式頂層設計的 ‘四梁八柱’也已基本搭起”[26],但操作層面還缺乏血肉的填充。有學者認為,體醫融合作為促進體質健康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結合學生體質檢測數據和醫學輔助開設運動處方[27]。在幼兒群體體育行為方面,將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與健康促進畫上等號,既缺乏差異化和選擇性處理,又缺乏科學性與整體性設計。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司公布了第一批幼兒體育專家名單[28],為幼兒體育的系統化發展完善了人才庫建設,形成了幼兒體醫融合研究與實踐的重要力量,當然,幼兒體育蓬勃發展助力健康中國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1)體育和衛生部門應聯合體醫融合專家、體育教師、運動康復機構以及兒科醫生、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共同研制針對幼兒不同疾病、不同需求的運動處方,形成運動處方庫;(2)應協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兒童生長發育和兒童保健???,建立幼兒運動醫學特色服務門診,定期展開運動處方知識科普與公益教學;并為特殊幼兒提供差別化的運動處方指導,為重點特殊家庭開展健康教育[29]。此外,相關體醫融合統籌推進部門應擴大宣傳,利用智慧醫療和網絡問診,線上線下齊頭推進幼兒體醫融合的指導與服務;(3)相關部門應做好幼兒體醫融合健康促進臺賬,匯總幼兒健康體檢信息、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運動處方、疾病信息等數據,完善幼兒健康管理檔案,為后續幼兒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的基礎研究、臨床試驗與政策調整等提供實踐依據。
時下,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幼兒園“體醫融合是一個宏觀的系統性問題”[30],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的幼兒園體醫融合協同創新,所面臨的困境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乃至全社會的協同應對,為幼兒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兒童健康成長是民族繁榮和國家昌盛的基礎?;诖?,通過創新體醫融合機制,協同多元主體權責,建立“運動處方庫”等方式、以滿足對幼兒群體的健康檢測、醫療保健、運動康復等現實需求,為幼兒健康成長的現實既定目標添磚加瓦。至此,我們應抓住健康中國建設的契機,逐步推進幼兒園體醫融合,培養幼兒健康核心素養,增強幼兒體質健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堅實的后備力量。
[1]盧文云,王志華,陳佩杰.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深化體醫融合研究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01):40~50.
[2]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 [2016~10~25].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楊京鐘,仇 軍,馮曉露,等.體醫融合協同創新:內在邏輯、發展戰略與優化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1):22~29+53.
[4]黃 晶,王世強,劉 晴.日本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的經驗借鑒與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18):2268~2274.
[5]劉 晴,王世強,羅 亮,等.產業鏈整合視角下我國體醫融合健康促進服務產業化發展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01):87~93.
[6]李婉玲,馮曉芳,王 玫.“360”體醫融合在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全程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1,35(21):3913~3916.
[7]徐立武,任紀飛.健康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體醫融合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1(04):114~116.
[8]朱淑玲.“體醫融合”促進城市隨遷老人體質健康路徑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01):106~108.
[9]國家教委.幼兒園工作規程[EB/OL]. [1996~03~09]. 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199603/t19960309_81893.html.
[10]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通知[EB/OL]. [2022~05~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20/content_5691424.htm.
[11]廖遠朋,王 煜,胡毓詩,等. 體醫結合: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途徑.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43(01):5~7.
[12]鞏慶波,沈奕圻,楊躍飛,等.“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供給側改革研究——以體育價值、政策、參與為視角[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6(04):485~492.
[13]李佰鵬. 山東省體育產業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
[14]馮振偉.體醫融合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9.
[15]白春燕,常乃軍.健康中國背景下“體醫融合”融入社區困境及推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0,214(04):45~50.
[16]王 娟.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J].中國教育學刊,2019(10):87~90.
[17]葉平枝.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健康幼兒園建設[J].學前教育研究,2020,No.306(06):9~14.
[18]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EB/OL]. [2021~11~0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05/content_5649019.htm.
[19]郭 凱,胡碧穎,陳月文.幼兒體力活動水平:基于幼兒身體活動觀察記錄系統的評估[J].學前教育研究,2022(01):34~45.
[20]崔國廷.幼兒教師體育素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21]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對新修訂《體育法》青少年體育解讀[EB/OL]. [2023~01~05]. https://www.sport.gov.cn/qss/n5021/c25079600/content.html.
[22]馮振偉.體醫融合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9.
[23]莫冰莉,楊 斌,唐吉平.全社會協同為幼兒體質健康促進賦能[J].城市學刊,2022,43(02):14~18.
[24]盧詩卉,曹可強.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運動健康社區治理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06):14~20.
[25]王 緋.幼兒園以社區為基本場域開展主題活動的價值與路徑[J].學前教育研究,2021(11):83~86.
[26]賈三剛,喬玉成.體醫融合:操作層面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學研究,2021,35(01):29~35.
[27]胡健華,高雪峰,劉劍虹,等.體醫融合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實現路徑[J].中國衛生經濟,2020,39(05):69~71.
[28]體育總局青少司.關于首批“全國幼兒體育專家”名單的公示[EB/OL].[2022~12~21].https://www.sport.gov.cn/qss/n5015/c25032447/content.html.
[29]張智龍.用差異化戰略理念建設由中醫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心[J].中醫藥官方里雜志,2015(15):85~86.
[30]仇 軍.體醫融合研究的問題導向與現實關切[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05):534~540.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Kindergarten Sports and Medicine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XU Qiao1,2
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611137, China.
Children are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ir health is crucial to the future of the whole nation. The health promotion action of integrating physical medicine for young children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is a necessary step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an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s the background and children's health as the entry point,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promotion paths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kindergarten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kindergarten physical and medical reflects the necessity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ut faces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limitations of both physical and medical sectors, the lack of specialized physical-medical integration institutions, kindergarten health education drawbacks, and the lack of parental subject awareness cognition. Suggest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into kindergartens, and all subjects should carry out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 services;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s, a new form of kindergarten sports and medicine integra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created; relying o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platform, more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obtain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health promotion in kindergartens;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in kindergartens, and establish a “sports prescription database” for children.
Health China; Children's health;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1007―6891(2023)06―0127―05
10.13932/j.cnki.sctykx.2023.06.27
2023-02-10
2023-02-27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華師范大學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資助/立項項目(CJF21080);成都大學全國幼兒體育發展研究中心項目(YETY2021C01)。
G8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