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溪橋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和“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有效實施,中央政府和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半娮由虅者M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實施以來,不僅帶動了縣域經濟發展,同時也為進一步的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此背景下,山西省政府提出由“電子商務進農村”到“鄉村e 鎮”,并最終實現“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鏈條式發展,其中著重強調鄉村e 鎮發展模式的建設與創新,籍此促進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完善電子商務產業生態體系,帶動縣域經濟與電子商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從而有效拉動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全方位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
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扎實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穩步發展,統籌推進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空間布局,打造農業全產業鏈。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實施“數商興農”工程,繼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明確了新階段數字鄉村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從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可以看出,隨著產業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農業農村現代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數字化鄉村建設已經成為當下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2022 年《山西財政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和鄉村e 鎮建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一文中提出鄉村e 鎮這一新發展模式,即在縣域內確定一個產業強鎮,以發展產業為基礎、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為核心、配套服務為支撐,具有明確的產業定位,以此帶動當地的產業改革升級、打開農產品銷售市場、解決農產品滯銷等問題,多層面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1]。
沁源縣地處山西省中南部,位于長治市西北部,總面積為2 556 km2,下轄6 鎮6 鄉、6 個社區、1 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81 個行政村,總人口數15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數13 萬人,不僅是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縣,還是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近年來,沁源縣充分發揮自身潛在優勢,結合國家優惠政策,縣域的電子商務事業發展蓬勃,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2022 年,沁源縣政府劃撥專項資金,大力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打造了3 800 m2的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作為沁源縣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同時,搭建沁源縣大數據中心以及農村電子商務大數據、農產品溯源等平臺。通過對全縣電子商務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臺以及基于第三方服務的本地店鋪智能化數據釆集、數據提煉,實現對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實時監測及分析。
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物流。相較于城市而言,沁源縣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部分農村地區存在物流無法到達等問題。為了打通物流運輸的“最后一公里”,沁源縣自“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開展以來,在縣域內配備3 500 m2縣級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場地,作為電子商務物流的中心集散地。同時,引入農村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實現對物流的實時監控及便捷管理。
農村電子商務產品銷售體系的優化對電子商務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沁源縣為實現本地農產品的上行,依托“沁之源品”區域公共品牌,打造了小米、粉制品、水果玉米、莜面、藥皂、菌類等十套沁源縣農產品設計。同時,正在進行沁源縣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完成后可對本地品牌產品進行信息追溯,實現農特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監管等各個環節可被追溯。在此基礎上,引入大型信息化網絡商品流通企業,對接全縣電子商務服務站和農村便利店,開展生活用品采購配送,同時建設下行數據庫,實現本地傳統企業連鎖化、信息化。
由于沁源縣農村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且電子商務產業缺乏,相較于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農村電子商務較為落后,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及發展潛力。自沁源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以來,有效促進了本地商貿流通的高質量發展,充分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及其內生動力,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建設及電子商務企業的入駐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提高了本地農戶的經濟收入[2-3]。當前沁源縣正在實現由“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宏觀項目層面向“鄉村e 鎮”微觀項目層面過渡,雖然發展空間很大,但現如今電子商務競爭激烈,其發展仍然存在較多的制約因素。
小農戶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體,是電子商務活動的執行者及參與者,決定了沁源縣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但在實際參與過程中,卻出現了以下問題。首先,沁源縣本地農戶并不被電子商務市場所認可。沁源縣本地農戶因自身素質原因,無法有效向外地客商或消費者進行產品宣傳,導致產品不被認可,且其自身不具備熟練運用互聯網的能力,這對于對接電子商務市場造成了較大障礙。其次,由于沁源縣地處山區,本地農戶居住較分散,且種植生產的農產品大相徑庭,這就導致其在對外銷售過程中遇到的阻力相對較大且物流運輸成本更高,無法在對接電子商務過程中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最后,當前消費者的偏好越來越傾向于高品質農產品,而沁源縣本地農戶的農產品如果想要轉型為高端農產品,其生產成本會更高,而生產結構落后于消費結構,將會喪失更多市場機會[4]。
首先,沁源縣道路交通以山路居多,村莊之間較為分散,農村地形相較其他地區更加復雜,物流運輸難度大,難以形成規模,并且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例如,運輸車輛不愿去部分偏遠地區,因為在運送過程中會增加運輸成本,因此給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阻礙。其次,在引入農村智慧物流管理系統之后仍然存在技術層面問題。該系統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延遲、系統反饋不準確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因而對于本地的電子商務發展無法起到有效作用。再次,農村信息網絡不夠健全。農村網絡難以滿足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要求,信息單一且缺乏公共信息平臺。最后,產業鏈不完善。大多數農產品產自小農戶手中,缺乏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產品大多數以初級農產品為主,難以實現規?;?、產業化。
首先,沁源縣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都處于人口外流狀態,留在本地的人口多以煤礦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為發展方向,能夠從事電子商務的基層勞動力整體短缺,而居住在村中的多以老年人為主,其學習能力弱且缺乏系統的電子商務培訓,僅靠短期的簡單培訓,成本高且難以跟上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其次,當下的農村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只依靠懂得簡單操作互聯網的人遠遠不夠,更需要懂得專業的電子商務知識,同時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人,而這類群體在農村地區極為匱乏。
沁源縣以煤礦產業為主導,文旅以及電子商務產業較為薄弱。相較于城市而言,本地農產品缺乏特色,且多為初級加工產品,不符合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例如,在沁源縣較為出名的是粉制品,有粉皮、粉條等,但整個縣域內僅有5 個加工作坊,且沒有先進的機器設備,這使得這類產品產量較少,無法作為電子商務產品進行推廣。為此,沁源縣打造“沁之源品”品牌體系,但由于產品的同質化嚴重,且產品較為單一、缺乏設計,所以“沁之源品”品牌體系并未有效發揮其作用。相較于山西平遙牛肉、寧夏香山硒砂瓜、安徽長豐草莓、四川雷波臍橙等品牌體系,“沁之源品”在市場競爭中缺少普及度,民眾對該品牌的認可度較低。
在建設沁河鄉村e 鎮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本地地域性優勢,打破沁源縣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運營及物流運輸、人才等制約,充分運用本地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打造完善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使得農村流通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堅持規范與發展并舉,統籌政府投資管理,強化主體責任,發揮好政府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5-6]。著重關注政府服務企業的水平及自身服務意識、完善投融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制度、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為本地發展帶來紅利,不斷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創新發展機制,搭建有益于本地發展的平臺等[7]。
要充分把握“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工作。在此基礎上,推進鄉村e 鎮與農村電子商務相結合,緊盯沁源縣發展弱項,將工作重心向短板轉移,推動沁源縣電子商務發展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壯大沁源縣電子商務市場主體,使得鄉村e 鎮能夠在本地生根發芽,與本地經濟實現同頻共振、相互促進。
尊重沁源縣發展現狀,將鄉村e 鎮的發展理解為自然發展,形成以市場為主導、政府監管的發展模式。同時,在此過程中將產業發展與產業布局、產城融合、生態建設等有機結合。根據沁源縣的實際情況及企業入駐情況,形成土地節約、資源集約、產業聚集的沁源縣特色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沁河鄉村e 鎮落地生根,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了能夠切實解決本地農戶的實際問題以及有效實施鄉村e 鎮發展模式,應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本地小農戶要具備基本的電子商務思維,即立足于農村電子商務的“農”“電”“商”,簡言之為農業、互聯網、商品發展三方面。從農業、農產品、農業營銷模式、農村電子商務的影響、農業企業可持續發展途徑等方面綜合考慮。其次,要關注小農戶的基本素質提升。通過既得利益來積極引導其接受電子商務,增加對電子商務的認可度。最后,在電子商務建設過程中要保障小農戶的利益。通過提升產品的認可度來增加小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同時要鼓勵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由初級向高品質過渡。在此過程中,通過政府搭建的官方平臺促進銷售,以此保障小農戶的基本利益。
為保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趨于穩定態勢,首先,必須建立發展運營中心。即在沁源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基礎上,建立以沁河鎮產業為主導的鄉村e 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更加精確地對接電子商務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其次,要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健全配套服務功能。支持寬帶通信、加工包裝、產品研發、冷鏈倉儲、物流配送、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設施,即短時間內能夠滿足本地居民需求。最后,開展智慧社區建設。積極應用大數據、物聯網、5G 等技術,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通過這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真正使人們的生活更加高效、便捷,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首先,沁源縣應當聚焦創新創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健全研發設計、成果孵化、金融導入、場景應用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其次,立足本地實際產業,以沁河鄉村e 鎮培育工作為重點,發揮沁河鎮獨特的地理和特色優勢,突出品牌、品種、品質,以農產品流通、主題旅游、特色產業等為重點,拓展品牌宣傳和網絡營銷,提升產品附加值。再次,充分發揮沁源縣作為經濟轉型的主戰場、主引擎作用,著力推進電子商務在數字經濟、實體經濟、網絡直播等領域的運用。最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拓展線上營銷渠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兩條腿走路”和“F2F”立體經營道路[8]。
首先,建立沁河鄉村e 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及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以此作為沁源縣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沿指揮所”,使本地農戶在融入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有地可去、有據可循[9]。其次,搭建電子商務產品展示體驗中心、電子商務產業培訓孵化中心。宣傳推介山西沁源縣優特產品和優勢資源,真正讓沁源縣擁有自己獨特的電子商務產業。最后,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商業帶頭人和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引進電子商務培訓機構,開展電子商務人才定制培訓,吸引更多農戶參與其中,提高其收入。能夠真正實現以電子商務帶動就業,以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10-12]。
考慮到沁源縣本地電子商務基礎薄弱,缺乏競爭力等因素,建議要著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以外地企業帶動本地電子商務發展。同時,為擺脫產品低質化、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要著重關注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一方面,創建一批“小而美”特色產品自主品牌,開發一批適銷對路的網貨產品[13]。另一方面,建立區域公用品牌運行和管理制度,做好品牌營銷推廣機制,挖掘品牌內涵,講好品牌故事,創新品牌營銷,組織開展區域公用品牌線上線下營銷推廣活動,暢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14]。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力,深刻改變著鄉村的發展道路和縣域的產業結構。能否利用電子商務賦能農村傳統經濟,促進農村乃至縣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問題。
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鄉村e 鎮項目針對目前存在的小農戶問題以及物流、人才流失、品牌及產品銷售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和建議,希望能夠打造具有鮮明沁源特色以及具有引領示范能力的電子商務產業強鎮,以鄉鎮輻射至周邊村落,以點帶面,最終實現鄉村振興及數字鄉村戰略的貫徹和落實。同時,希望能夠為其他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