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鳴
(甘肅省城鄉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近年來,我國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各個大、中、小城市近郊及周圍農村,鄉村旅游市場發展更快、需求更大。目前,鄉村旅游模式多種多樣,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農家樂等形式逐漸成為甘肅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如榆中李家莊田園綜合體、敦煌楊家橋村農家園、徽縣銀杏人家、臨夏河州美食第一村、武威黃羊河農場等,但甘肅鄉村游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文章將以李家莊田園綜合體為例,探討良性視角下甘肅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對策。
甘肅鄉村旅游的良性循環視角是指通過持續的投資、技術、管理等手段和措施探索、引導、優化鄉村旅游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實現鄉村旅游產業鏈上下游相互協調、資源整合、互補并進,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1]。
具體來說,甘肅鄉村旅游的良性循環視角包括資源整合與共享、提高服務質量、拓寬銷售渠道、扶持相關產業發展等幾個方面。應發揮出鄉村旅游的生態、文化、人文等多方面優勢,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推進鄉村旅游可持續良性發展。經過對鄉村旅游公共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及質量、旅游產品進行優化,改善游客體驗,提高游客回頭率,從而增加旅游產業收益,為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要提高市場競爭優勢,開發新的銷售渠道,提高銷售額和利潤回報,增強甘肅鄉村旅游產業的競爭力,加強餐飲、住宿、交通和文化展示等產業間的良性互動,推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高效發展。
在良性循環視角下,甘肅鄉村旅游應融合特色文化、優秀自然環境、先進科技、完善服務,實現區域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2]。
經營者或者開發商只追求眼前短暫的經濟利益,加之甘肅多數地方并未統籌安排、全面規劃鄉村旅游資源,有些地方旅游資源開發受限,開發者存在盲目開發的行為,不斷開發、建設的現象層出不窮,致使資源利用率較低、特色不強、形式單一,難以形成較好的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
研究發現,甘肅鄉村旅游產品多以采摘、觀光、購物等淺層次、直給式的項目為主,對諸如鄉村傳統文化開發、民俗民風資源開發方面意識淡薄,重視不夠,缺乏新意。
甘肅省鄉村旅游旺季一般在每年3—11 月,在淡季并不是沒有游人,而是缺少創新項目。經營者缺乏相關部門的指導,未能接受旅游相關業務培訓,還處在依賴親朋好友的口頭宣傳、就近售賣、對外發傳單及宣傳冊等方式推廣的階段,加上產品缺乏獨特性和針對性,導致鄉村旅游淡旺季明顯,開展的活動季節性明顯,制約了當地旅游業發展。
鄉村旅游的主體管理者和經營者以村鎮領導和農戶居多,受到主觀及客觀因素的制約,這些鄉村旅游的主體大多靠“土經驗”“土方法”管理、經營,管理知識不足,經營能力相對較低,服務水平不高,治理、運營混亂,致使整個鄉村旅游環節例如接待、引導、售后等質量不高。
鄉村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制約了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在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前,大多數經濟實力、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還保持著原始的自然景觀。但隨著工業文明的不斷滲透,現在的農村兼具工業與農業特點,難以營造原始氛圍,失去了鄉村的特殊韻味。一方面破壞了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浪費了寶貴的鄉村旅游資源。另一方面扭曲了發展鄉村旅游的本質和目的,鄉村的特色文化逐漸消失,難以傳承。
甘肅榆中棲云山李家莊田園綜合體是2017 年全國首批八個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其是以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為基礎打造的,距蘭州市主城區約40 min 車程、距興隆山大景區約2 km,是典型的城郊型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7.67 km2,核心區約5.53 km2,劃分為九大功能區。
該項目堅持以“三農”為本,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四以四氣四鄉”為價值取向和內涵品質,以“三園一地”為總體愿景,以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為管理運營模式的規劃建設運營思路,構建“三產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區域發展新平臺。
3.2.1 “三農”統籌推進,城鄉二元差異逐步縮小
積極發展無土栽培和特色采摘農業,流轉土地200 hm2,引入大型機械連片種植,轉變了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使農村勞動力得到了解放,已初具現代農業科學化、集約化、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高效化的發展模式。同時,新建李家莊社區,讓全村803 戶共計3 253 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老人醫療、子女教育和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李家莊村和榆中區二元化差距逐步縮小,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初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也為下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3.2.2 “三生”同步建設,“三園一地”愿景初步實現
在生產中引入秸稈發酵、尾菜還田、生物防治等先進生產管理技術,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綠色農業,完成了約40 000 株林木、106.67 hm2大田景觀作物田、80 hm2花海、13.33 hm2經濟林和8 hm2親子體驗田打造工作,生態環境不斷優化,觀光、采摘、研學等農旅活動蓬勃興起。新建改造原有村舍200 余院,以休閑康養為主要方向,打造西北最大的民宿集群,走上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3.2.3 “三產”融合發展,業態結構呈現多元化布局
基于多元化、大融合的發展理念,李家莊田園綜合體的業態布局已由原本單一的食宿、采摘向吃、住、行、游、購、娛、產、學、研全要素、多元化方向不斷發展,并由此孵化了絲路瓷苑、非遺文創、模擬飛行體驗館、轟趴館等一大批新興產業業態。同時,發展手工作坊、特色餐飲以及特色果蔬觀光采摘等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有效帶動了農業生產,實現了“三產”融合的產業格局,構建了豐富多樣的產業業態空間。
3.2.4 “三變”貫穿始終,促農增收取得顯著成效
李家莊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緊緊抓住“三變”改革契機,整合以及折股量化當地333.33 hm2承包地、17.33 hm2建設用地、1.9 億元財政資金、200 多萬元村民自有資金,有效盤活原有資源,完成“資源到資產、資金到股金、農民到股東”的轉變。同時,通過整合土地資源,結合“五部”細分法,讓當地村民參與項目運營所需的工程建設、餐飲、保潔、綠化工作及業態經營,著力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民”緊密聯結的利益機制和“土地流轉費+入股分紅+農產品銷售+自營收入+務工收入”的多元化收入形式,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800 余個,帶動1 000 余名村民參與建設,戶均年增收3 萬余元,有效拓寬了收入渠道。
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涉及到大面積權屬與用地性質復雜的農地梳理和利用,如何合理處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布局,需要政府、企業、村民三方深度參與。如何協調各方關系,制訂符合實際的利益聯合機制是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田園綜合體是多產業要素的“綜合”,搭建“1+1>2”的多產業功能集聚、多種資源搭配組合模式,是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產生集聚效應的前提。如何打造具有高附加值、有區域競爭力、獨具特色的項目是田園綜合體項目盈利的關鍵,在田園綜合體盈利項目的謀劃設計落地方面要下大工夫,要根據政策理性分析項目地有什么資源、開發什么資源,切實研究培育怎樣的產業、形成哪些業態問題,做到有的放矢。田園綜合體要以新理念、新模式創新經營之道,明確市場定位、開發特色產品、講好品牌故事、打造服務體系、挖掘文化內涵、突出優勢客群,提前分析政策與市場,找好盈利點,形成具有內涵的商業盈利模式。
甘肅鄉村旅游發展資源整合的關鍵是在良性循環視角下,充分發揮鄉村旅游業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的能力[3]。
首先,既有整合又有細化,集中發力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把分散的旅游資源串連起來,走綜合性產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之路。其次,積極與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合作申請支持有關政策性資金,入股投資其他單位,持續擴大融資規模和渠道,規劃詳盡、科學、合理的鄉村旅游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建設方案,包含且不僅限于鄉村交通道路硬化、建設適宜當地客流的停車場、移動互聯網及水電網等。最后,發揮農民在鄉村旅游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支持農民參與經營,加強其經營和服務意識,提高整體綜合素質,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隨著旅游市場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鄉村旅游產品層出不窮,更新換代的周期更短、需求更多元化。鄉村旅游的核心也隨之轉化為追求獨特的鄉土氣息,這就要求充分整合當地的自然風景、民風習俗、節日活動、歷史沿革、宗教信仰等元素,探索當地鄉村旅游IP,奠定基調,合理統籌規劃[4],突出當地文化特色。要深挖細究鄉土文化的內涵,將農事農耕體驗、田園鄉村觀光等與本地傳統風俗融合,賦予鄉村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增加其藝術格調。同時,要留住游客,延長其滯留時間,將旅游產品由觀光型逐漸豐富、過渡到休閑度假型,將鄉村旅游產品逐步做精、做細、做深,讓游客充分體驗到當地的鄉土文化,加深旅游記憶,提升旅游滿意度。
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相輔相成。要找準鄉村旅游客源市場,通過調查研究鄉村旅游客體的年紀、職業性質、興趣愛好、薪資待遇等基本信息,利用專業系統進行分析評估,進而剖析鄉村旅游游客的消費心理和傾向,結合現有旅游資源打造與之匹配的獨特旅游產品。還需建立有效的調控體系,跟蹤一定周期內游客的體驗感,不斷更新調研結果,及時完善產品,提高顧客滿意度[5]。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我國文化旅游產業鏈不斷優化升級,鄉村旅游產業鏈格局初步構建。文章從提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業務能力及處理鄉村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來分析。
要加強鄉村旅游從業者的培訓及教育,定期考核。鄉村旅游的從業者以村民為主,要提高村民的經營理念和綜合素質,并完善人才引進機制[6],留住鄉村旅游人才。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發揮鄉村旅游自然景觀優勢,在不破壞鄉村生態體系的前提下合理開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力爭在保護中謀變化、謀發展,在發展中求獨特創新。
優化升級鄉村旅游的宣傳方式,借助“互聯網+”的銷售模式,全面推廣、實時推送當地鄉村旅游資訊,向游客多角度展示旅游產品,同步開展在線客戶服務,融農產品生產、再加工及創意文化合,將整體包裝、推廣鄉村休閑型、度假型和體驗型旅游產品,為前來旅游的觀光客提供更富趣味、時尚的現代化旅游產品。要進一步加強與游客集散地,例如旅行社、酒店、客棧等的合作,將部分產品作為贈送項目,挖掘旅行社的精品、黃金線路,不斷提升地方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在主流旅游媒體宣傳地區特色,樹立本地區鄉村旅游品牌,提高鄉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文章主要探討了良性循環視角下甘肅鄉村旅游發展對策,以甘肅榆中棲云山李家莊田園綜合體為例進行研究,提出要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經營模式,加強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并結合當地的文化和自然資源特點,開發鄉村紅色、研學等多種旅游產品,尋求多方協作,共同推進甘肅鄉村旅游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甘肅歷史悠久、風景秀美,北有茫茫戈壁、滾滾沙漠,西有皚皚雪山、青青草地,南有原始森林、小橋流水,東有黃土高原、層層梯田,是干旱濕潤、戈壁高原、沙漠雪山共存之地,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很大優勢,鄉村旅游前景廣闊。今后,甘肅鄉村旅游應在可持續性發展觀的指導下、良性循環視角下,向既注重保護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又注重維護鄉村鄉土性和特色性的方向發展,堅持走獨特化、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道路,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化經營,最終實現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