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海波 劉寶生 周長勇 徐晴玉 鞠佳菲 羅光華 王利華 方繼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向第二和第三產業,導致農村優質勞動力日益短缺,因此省工、省力、節約成本和便于操作的直播水稻栽培面積逐漸上升,成為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移栽稻病蟲草害發生規律的監測和防控有大量的相關研究和數據積累,然而對于直播稻病蟲草害等的發生與防控卻缺乏相應的研究,尤其是直播稻的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與移栽稻相比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還不清楚。對江淮地區機械旱直播種植和機械插秧移栽的粳稻從苗期到結實期的主要病蟲草害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比較。結果表明,旱直播種植的粳稻病蟲草害總體上比機插秧偏重發生,而及時防控有利于減少直播稻與移栽稻間的危害差異。水稻生長初期,機械旱直播粳稻草害顯著重于機插秧粳稻,適時防控后,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兩者間的雜草發生情況沒有顯著差異;調查期內二化螟、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危害機械旱直播粳稻總體重于機插秧粳稻,但防控之后,二化螟的危害程度兩者間沒有顯著差異;在水稻生長后期機械旱直播粳稻的稻瘟病比機插秧粳稻發生嚴重;機械旱直播粳稻的紋枯病重于機插秧粳稻,防控后,無顯著差異;施藥后稻曲病在機械旱直播和機插秧粳稻間的發生沒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江淮地區;粳稻;旱直播;機插秧;移栽;病蟲草害;發生差異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3)23-0124-08
水稻栽培方式主要為直播和育秧移栽等2種,其中育秧移栽可進一步分為精細操作的手栽、較為粗放的拋秧及效率更高的機插秧[1]。在溫飽問題為主要矛盾的階段,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人們的主要需求,因此手栽等育秧移栽為主要采用的栽培方式[1-2]。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水稻種植從過去單純的追求產量向追求效益、生態、環保等綜合產出轉變;同時,隨著城鎮化建設程度越來越高,農村青壯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導致農業勞動力短缺,機插、拋秧、直播等輕簡高效、機械化的栽培方式逐漸占據主導地位[3-4]。在這些栽培方式中,水稻直播不需要育秧、移栽,省工、省力,節約成本,便于操作,在農村優質勞動力日益短缺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選擇水稻直播的栽培方式[4-6]。
水稻直播方式有水直播、旱直播和濕潤直播等3種類型,其中濕潤直播和旱直播應用較廣[1,7]。水稻直播相比移栽插秧更容易實現機械化,機械直播得到成功應用,目前較為常用的有機械條播和機械穴播[8]。
江淮地區是江蘇省水稻的主要產區,粳稻在該地區的種植面積多于秈稻,是主要的種植品種[2]。雖然農業部門在稻作方式選擇上,對直播稻抱著“不提倡、不宣傳、不推廣”的態度,然而,近年來水稻直播面積已經占據相當規模,成為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2,9]。
無論是育秧移栽還是直播的栽培方式,水稻的安全生產均受到病蟲草害等的威脅。育秧移栽一直為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移栽稻病蟲草害發生規律的監測和防控有大量的相關研究和數據積累,建立了較為成熟的防控技術體系。直播稻由于原種植面積較小,對于其病蟲草害的防控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和相關數據積累,而同時對比直播稻和移栽稻病蟲草害發生差異的報道更少[1]。目前僅查閱到鄭宏海等同時對直播和移栽種植的秈稻病蟲草害進行了比較,報道中沒有說明具體的直播和移栽方式,推測為人工手栽和撒播,廖璇剛等報道了直播稻田病蟲草的發生特點,具體的直播和移栽方式沒有說明,水稻品種沒有說明[10-12]。其他報道僅比較了病蟲草害中的1種或2種危害在直播和移栽中的差異,如比較了草害或蟲害或病害或病蟲等,而且研究多停留在實踐總結中,沒有說明數據調查方法,缺乏具體的數據和統計分析[11,13-22]。
總之,對于直播稻病蟲草害等發生與防控的研究依然缺乏,尤其是直播稻的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與移栽稻相比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還很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在江淮地區試驗田定點觀察機械旱直播粳稻和機插秧移栽粳稻,從播種(插秧)到水稻結實期,施肥和農藥施用等農藝操作相同情況下,同時對病蟲草等危害進行比較研究,明確機械旱直播粳稻與機插秧粳稻的病蟲草害發生差異,為建立直播稻主要病蟲草害集約化、綠色化防控技術體系的建立提供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同為粳稻,具體分別是蘇繡867、金粳818、南粳58、臨稻16、徐稻9號、淮稻5號、南粳5718、南粳2728、圣稻22等共9個粳稻品種。
1.2 小區設置
項目實施地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凌橋鄉原種場村,共播種10個田塊,每個田塊面積為 640 m2,其中9個田塊為條播機旱直播,每個田塊播種1個水稻品種,播種量為12.5 kg/667 m2,于2021年6月12日完成播種;另一個田塊為機插秧田,水稻品種為淮稻5號,于2021年6月25日完成插秧(表1)。
1.3 施肥情況
基肥每667 m2施用復合肥40 kg(總含量為45%,其中氮、磷、鉀的比例各15%),苗期每667 m2施用尿素15 kg(46%),復合肥15 kg(總含量為45%,其中氮、磷、鉀的比例各15%);齊穗期每 667 m2 施用磷酸二氫鉀50 g。
1.4 施藥情況
1.4.1 除草劑
于7月12日每667 m2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50 mL,防除田間雜草。
1.4.2 殺蟲殺菌劑
第1次施藥主要用于防治稻飛虱、稻螟蟲、稻瘟病和紋枯病。于7月25日每 667 m2 施用100 mL 40%稻瘟靈乳油、40 mL 240 g/L噻呋·酰胺懸浮劑、10 g 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第2次施藥主要用于防治稻螟蟲和紋枯病。于8月20日每667 m2施用40 mL 240 g/L噻呋·酰胺懸浮劑、50 mL 10%甲維·茚蟲威可分散油懸浮劑;第3次施藥主要用于防治稻飛虱、卷葉螟、穗頸瘟、稻曲病。于9月10日每667 m2施用80 mL 40%氟環唑·稻瘟靈懸浮劑、10 g 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第4次施藥主要用于防治稻飛虱、穗頸瘟、稻曲病。于9月20日每667 m2施用40 mL 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20 g 25%吡蚜酮懸浮劑。
1.5 調查時間
1.5.1 雜草調查
分別于2021年7月10日(施用除草劑前2 d)、7月25日和8月9日進行調查。
1.5.2 蟲害調查
分別于2021年7月20日、8月3日、8月9日、8月24日、9月5日和10月5日進行調查。
1.5.3 病害調查
分別于8月9日、8月24日、9月5日和10月5日進行調查。
1.6 調查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主要包括:(1)稻田雜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鱧腸(Eclipta prostrata)、鴨舌草(Monochria vaginalis)、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等優勢雜草;(2)水稻害蟲:稻飛虱、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等主要害蟲;(3)水稻病害:紋枯病、葉瘟、穗頸瘟和稻曲病等主要病害。其中,稻飛虱包括灰飛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白背飛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ns),在田間常混合發生,本研究中調查時沒有區分,都記為稻飛虱。
1.6.1 雜草調查
參照GB/T 17980.4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除草劑防治水稻田雜草》,每塊田選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為1 m2,調查雜草種類和數量。
1.6.2 稻飛虱數量調查
調查方法參照GB/T 17980.4—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蟲劑防治水稻飛虱》,調查時采用平行跳躍式取點調查,每塊田取10個點,每點調查2穴水稻,記錄活蟲數。
1.6.3 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情況調查
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調查方法參照GB/T 17980.1—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蟲劑防治水稻鱗翅目鉆蛀性害蟲》。平行跳躍式取樣,每塊田取10個點,每點調查5穴水稻,記錄螟害株數及蟲數并計算每塊田調查總株數。
稻縱卷葉螟調查參照GB/T 17980.2—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蟲劑防治稻縱卷葉螟》。每塊田取5個點,共調查25穴水稻,記錄活蟲數。
1.6.4 病害調查
參照GB/T 17980.19—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菌劑防治水稻葉部病害》,葉瘟每塊田調查5個點,每個點調查10穴水稻,調查旗葉及旗葉以下2張葉片。穗瘟每點調查10穴水稻。
紋枯病參照GB/T 17980.2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 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每塊田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5穴水稻。
稻曲病參照NY/T 1464.54—201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 第54部分:殺菌劑防治水稻稻曲病》,每塊田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10穴水稻。
1.7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和作圖使用R軟件(4.2.2)完成。數據正態性檢驗使用夏皮羅-威爾克正態性檢驗(Shapiro-Wilk Normality Test)方法完成。受試驗規模限制,數據樣本較小,因此,若各田塊病蟲草害的發生數量符合正態分布,病蟲草害等的發生數量在機械旱直播和機插種植方式中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的分析使用單樣本t檢驗;若各田塊病蟲草害等的發生數量不符合正態分布,則使用單樣本威爾科克森(Wilcoxon)符號秩檢驗進行顯著性分析。具體分析時,差異顯著性檢驗的原假設是機械旱直播種植方式的水稻發生病蟲草害的程度高于機插種植方式的水稻。機械旱直播種植方式9個田塊的數據作為樣本量為9的病蟲草害等的發生量數據(正態性檢驗也通過這些數據完成),機插種植方式的田塊即田塊10的數據作為顯著性檢驗的參照數值(即認為是總體均值)。所有檢驗的顯著性水平設定為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數據正態性及顯著差異性分析
利用夏皮羅-威爾克正態性檢驗(Shapiro-Wilk Normality Test)方法對不同調查日期獲得的不同田塊的病蟲草害等的發生數量是否為正態分布進行了檢驗。
稻飛虱2021年8月9日、8月24日和10月5日各田塊發生數量的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稻縱卷葉螟2021年8月3日和10月5日各田塊發生數量的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表2)。因此,這5次調查結果的差異顯著性分析通過單樣本威爾科克森(Wilcoxon)符號秩檢驗方法完成;其他病蟲草害等各田塊的調查數據都符合正態分布,差異顯著性分析通過單樣本t檢驗方法完成(表3)。
2.2 雜草發生差異
草害調查記錄稻田中發生數量占優勢的7種雜草,分別為稗草、千金子、異型莎草、鱧腸、鴨舌草、雨久花、丁香蓼。第1次調查時期為水稻苗期,此時還沒有施用任何除草劑;無論是機械旱直播田還是機插秧田,稗草、千金子和異型莎草都是發生數量最多的3種雜草。在7種調查雜草中,機械旱直播種植田塊1、3、4、6和機插種植田塊10只調查到了其中的6種。田塊5的雜草發生總量最多,達到了156株/樣方;田塊8的雜草發生總量最少,為86株/樣方(圖1)。單樣本t檢測表明,在苗期施用除草劑前機械旱直播田的雜草發生總量顯著高于機插田的雜草發生總量(121株/樣方)(表3)。
第1次雜草調查2 d后,同時對所有田塊進行除草。施用除草劑后,分別對各田塊雜草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第2次調查結果顯示,稗草、千金子和異型莎草依然是發生量最多的3種雜草;機械旱直播田塊中,田塊8雜草發生總量最多(82株/樣方),田塊4雜草發生總量最小(63株/樣方)。統計分析表明,機械旱直播田雜草發生總量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田雜草發生總量(表3)。
第3次調查結果表明, 鱧腸在一些田塊中上升
為發生最多或次多的雜草。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機械旱直播田雜草發生總量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田雜草發生總量(表3)。
2.3 害蟲發生差異
水稻蟲害調查了該地區主要的3類害蟲,分別為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共調查了6次(圖2-A)。該地區7月20日即有稻飛虱發生,此時水稻已經進入分蘗期。田塊4稻飛虱發生數量最多,為40頭/百叢,田塊7和田塊9發生數量最少(25頭/百叢)。7月25日針對稻飛虱施藥防治1次。而后8月3日調查,各田塊稻飛虱的發生數量都已經低于10頭/百叢。8月9日調查,各田塊稻飛虱的發生數量開始上升,除田塊6(165頭/百叢)外,其他田塊的發生量都已經高于200頭/百叢。8月24日調查,稻飛虱發生數量與8月9日結果類似。然而到9月5日,各田塊稻飛虱的發生數量都急劇增加,田塊8最多,達到865頭/百叢,田塊5最低,達到了692頭/百叢。在9月10日和20日針對稻飛虱進行了2次施藥防治。10月5日調查,稻飛虱數量明顯下降(233~318頭/百叢)。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6次調查中,除8月3日和8月24日這2次機械旱直播田稻飛虱發生量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田外,其他4次稻飛虱的發生量機械旱直播田都顯著高于機插田(表3)。
二化螟共調查4次(圖2-B)。7月20日調查,田塊3、4、8沒有發現二化螟,田塊9發生數量最多,為5頭/百叢。7月25日施藥防治二化螟1次。8月3日調查,各田塊都有二化螟發生,發生數量為1~5頭/百叢。8月9日調查,各田塊二化螟發生數量差異較大,田塊9發生數量最多,達到19頭/百叢,田塊6發生數量最低,為4頭/百叢。8月20日繼續施藥防治二化螟1次。8月24日調查,二化螟的發生數量為5~19頭/百叢。統計分析結果顯示,4次調查結果中,有2次機械旱直播田的二化螟發生量顯著高于機插田,另外2次則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田。
稻縱卷葉螟共調查了6次(圖2-C)。7月20日調查,田塊4沒有發現稻縱卷葉螟,其他田塊均有發生,最高4頭/百叢。7月25日施藥防治1次。8月3日調查,田塊10沒有發現稻縱卷葉螟,其余田塊都有發生,數量最高為4頭/百叢。8月9日調查,稻縱卷葉螟各田塊都有發生且數量有明顯上升,田塊2發生數量最多,為32頭/百叢。8月20日施藥進行防治。8月24日調查,各田塊稻縱卷葉螟的數量為13~22頭/百叢,9月5日調查結果與之類似(12~25頭/百叢)。9月10日施藥進行防治(同時防治稻飛虱)。10月5日調查,各田塊稻縱卷葉螟的發生量略有降低,為6~15頭/百叢。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次調查中有5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機械旱直播田塊稻縱卷葉螟的發生量顯著高于機插田塊(表3)。
2.4 病害發生差異
水稻病害主要調查了紋枯病、稻瘟病(葉瘟和穗頸瘟)和稻曲病。水稻紋枯病共調查4次(圖3-A)。第1次調查為8月9日,水稻處于分蘗期。各田塊紋枯病均有發生,田塊8病株率最低,為1.57%,田塊2病株率最高,為6.21%。8月20日針對紋枯病施藥1次。8月24日調查,各田塊紋枯病的病株率為2.77%~6.01%。9月5日調查,多數田塊病株率明顯升高,田塊3病株率最高,達到13.3%。10月5日調查,各田塊發病率比上一次有所降低,病株率為3.25%~5.98%。統計檢驗結果表明,在4次調查中有3次機械旱直播田塊的病株率顯著高于機插田塊(表3)。
稻瘟病共調查了4次,前3次主要調查(8月9日、8月24日和9月5日)葉瘟,最后1次(10月5日)調查穗頸瘟(圖3-B)。8月9日調查,各田塊葉瘟均有發生,病葉率為1.8%~4.87%。8月24日調查,各田塊病葉率為1.81%~5.24%。9月5日調查,各田塊水稻發病率有所上升,病葉率為3.40%~6.41%。9月10日施藥1次,用于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10月5日調查,病穗率最高為6.02%(田塊2),最低為2.4%(田塊7)。前2次調查結果顯示,機械旱直播田塊稻瘟病發病率并未顯著高于機插田塊,水稻發育后期的2次調查結果顯示機械旱直播田塊的稻瘟病發病率顯著高于機插田塊(表3)。
稻曲病共調查2次(圖3-C)。9月5日調查,各田塊水稻發病率相差較大,其中田塊2病穗率最低,為1.19%,田塊10病穗率最高,為14.37%。9月10日和9月20日各施藥1次,用于稻曲病防治。10月5日調查,各田塊水稻發病率趨于相近,病穗率為7.46%~11.21%。統計分析結果表明,2次調查都顯示機械旱直播田塊發病率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田塊(表3)。
3 討論與結論
水稻直播種植方式同移栽種植方式相比,無需準備秧田,同時省去了育秧、移栽、插秧等程序,降低了水稻初期的種植成本。然而,水稻全生育期都需要精心管理,尤其是水稻病蟲草害等的發生與防治對于水稻的最終產量有很大影響。此前雖有關于直播和移栽不同栽培方式對水稻病蟲草害影響的研究,但多限于其中的1種或2種,而且多停留于經驗總結,缺乏具體數據和統計分析。本研究采用機插秧和機械旱直播2種代表性的水稻種植方式,對廣泛種植的粳稻病蟲草害的發生情況同時進行了全面的比較和分析,為直播種植水稻的田間管理提供了數據參考。
前期實踐表明,田地播種前如果翻耕田地不夠深或者泡田灌水不足,草害就會發生較重[5,7]。本研究中7月10日調查的雜草發生量,機械旱直播田顯著高于機插秧田,原因與其類似。機插秧田因插秧的需要水層建立較早,因此在未進行雜草防治時,機插秧田的雜草發生總量要顯著低于機械旱直播田塊的雜草發生總量。有報道稱直播種植水稻草害會更嚴重,但筆者所在課題組的試驗結果表明,只要做好草害的及時防控,在水稻生長中后期,機械旱直播田的草害并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秧田[12-14]。
水稻害蟲對水稻的危害巨大,水稻害蟲大發生時,常常造成水稻的大幅減產甚至絕收。本試驗主要調查了稻飛虱、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主要害蟲的發生情況。稻飛虱包括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等3種,在田間常混合發生,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占優勢的飛虱種類不同,在此次調查中沒有做詳細區分,統稱為稻飛虱。從水稻苗期到結實期共調查稻飛虱發生情況6次,其中有4次機械旱直播田稻飛虱發生數量明顯高于機插秧田(表2);雖然另外2次機械旱直播田的稻飛虱發生數量沒有明顯高于機插秧田,但實際調查結果顯示,稻飛虱在各田塊的發生數量都相對較少(圖2)。綜合來看,在相同的防控措施下,機械旱直播田的稻飛虱發生程度仍然高于機插秧田。稻縱卷葉螟從水稻分蘗期到結實期共調查6次,其中5次的調查結果表明機械旱直播田塊稻縱卷葉螟的發生數量顯著高于機插秧田的數量,表明機械旱直播田塊稻縱卷葉螟的總體發生情況顯著高于機插田塊。二化螟從水稻分蘗期到拔節孕穗期共調查4次,其中2次(第2次和第3次)機械旱直播田二化螟的發生量顯著高于機插秧田。考慮到這2次調查處于2次防治之前,2次防治之后的第4次調查,機械旱直播田的二化螟發生危害程度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秧田。這說明在適當的防控措施下,機械旱直播田的二化螟發生數量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秧田。整個調查期內,9月5日的調查結果表明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的發生數量都比較高,說明不同害蟲有同時暴發的趨勢,這個時間段需要著重注意對水稻害蟲的監測與防控。
水稻病害主要調查了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紋枯病從水稻分蘗期到結實期共調查4次,其中前3次結果表明機械旱直播田紋枯病的病株率顯著高于機插秧田,最后一次結果顯示機械旱直播田紋枯病發生情況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秧田。這表明在合理的防治措施下,水稻生長后期,紋枯病發生數量不會有顯著的差異。稻瘟病從水稻分蘗期到結實期同樣共調查了4次,前2次結果表明機械旱直播田稻瘟病的發生數量沒有顯著高于移栽田,但后2次的調查結果表明機械旱直播田的病葉率(第3次調查)和病穗率(第4次調查)都顯著高于機插秧田,表明相同防控措施下稻瘟病在后期機械旱直播田比機插秧田發生嚴重。稻曲病從水稻破口期到結實期共調查2次,結果表明機械旱直播田稻曲病的病穗率沒有顯著高于機插秧田。
筆者對此前報道的直播與移栽方式對病蟲草害影響的相關試驗調查結果進行了梳理和比較。貢佰興等的調查表明,在不采取防控措施的情況下,直播田的草害明顯重于移栽田[13-14],本研究中防控前雜草發生情況與之相一致,但采取防控措施后,本研究結果表明兩者間的草害沒有顯著差異。馮克強等在浙北的定點調查表明,直播稻中稻飛虱的發生量明顯重于移栽稻,二化螟危害直播稻和移栽稻總體上差異不顯著,稻縱卷葉螟只在后期直播稻會偏重發生,紋枯病早稻直播稻輕于移栽稻,晚稻直播稻重于移栽稻[23],本研究結果蟲害情況與之基本一致。黃次偉等在浙江寧海縣定點調查了直播和移栽方式病蟲害的發生情況,調查的田塊雖沒有用藥,其中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發生情況直播方式重于移栽方式[24],本研究結果與之相類似。林美新等上海青浦區的害蟲調查顯示,二化螟、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發生情況直播稻重于移栽稻[25],本研究蟲害發生情況與之相似。張海英等在江蘇泗洪縣的病蟲害調查顯示,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的發生頻率和發生程度直播稻都高于移栽稻,水稻稻瘟病直播稻高于移栽稻,水稻紋枯病在水稻生長前期直播稻輕于移栽稻,中后期重于移栽稻,本研究蟲害發生情況與之類似,本研究病害中稻瘟病發生情況與之相似,但紋枯病發生情況與之不同,可能是施藥措施不同導致[26]。李茹等在淮安的調查發現,稻瘟病和稻曲病直播稻重于移栽稻,水稻紋枯病前期直播稻輕于移栽稻,后期重于移栽稻,本研究結果除紋枯病外其余病害發生情況與之類似;在蟲量大的年份稻飛虱直播稻明顯重于移栽稻,但如果蟲量較少的年份,直播稻與移栽稻差異不明顯;前期稻縱卷葉螟直播稻與移栽稻差異不顯著,后期4代稻縱卷葉螟發生直播稻重于移栽稻[27],本研究結果蟲害發生情況與之基本一致。張璐在江蘇響水縣的試驗表明,紋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的發生程度直播稻明顯重于機插稻,稻飛虱、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發生程度直播稻重于機插稻[28],本研究結果與之類似。秦玉金等在揚州調查了水稻栽培方式變化對病蟲害的影響,其中紋枯病前期直播稻輕于移栽稻,后期重于移栽稻[3],本研究結果發生情況與之不同;稻曲病直播稻重于移栽稻[3],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高榮等在湖北沙洋縣比較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生長前中期病蟲的發生危害情況,紋枯病、穗頸瘟和稻曲病直播稻較輕[29],本研究結果與之相反,其不同處理的種植面積偏小(約100 m2/處理)可能是主要原因;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直播稻都重于移栽稻[29],本研究結果與之類似。蔡武寧等調查發現,相比于移栽稻,直播稻中的紋枯病、稻瘟病發生偏重,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發生偏重,但二化螟發生較輕,雜草發生偏重[12],本研究結果與之基本一致。上述研究中,對于具體的直播方式、水稻品種、施藥情況等大多沒有明確的描述,同時,多數報道缺乏具體的數據描述和統計分析,給不同研究結果間的比較分析造成了很大阻礙。盡管如此,各研究結果表明直播稻病蟲草害的發生多重于移栽稻這一趨勢,而本研究結果與之前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為此,生產上對直播稻的病蟲草害防控需更加重視。
綜上所述,機械旱直播稻的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與機插秧水稻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總體上偏重發生。對于草害,如果水稻種植前能夠做好田地的翻耕整理,在水稻生長初期做好草害的防控,機械旱直播稻的草害便不會顯著高于機插秧水稻,兩者間沒有顯著差異。蟲害中,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發生程度機械旱直播稻顯著高于機插秧水稻,而且有同時暴發的趨勢;二化螟總體上偏重發生,但情況比較多變,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及時的防控措施。病害中,稻瘟病和稻曲病在機械旱直播稻中發生較移栽稻偏重,紋枯病在中后期往往發生較重。總之,機械旱直播稻與機插秧水稻病蟲草害的發生情況整體存在顯著差異,生產上對直播稻的病蟲草害防控需要更加地重視。
參考文獻:
[1]馮延江,王 麒,趙宏亮,等. 我國水稻直播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J]. 中國稻米,2020,26(1):23-27.
[2]丁國霞,何善成,陳 川. 淮安市機插水稻生產現狀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6(23):60-63.
[3]秦玉金,劉學儒,楊 進. 不同栽培方式對水稻病蟲發生的影響[J]. 上海農業科技,2012(6):123-125.
[4]羅觀長,陳春樺,陳風波,等. 中國南方稻作方式選擇——基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稻農的樣本分析[J]. 新疆農墾經濟,2019(1):23-30.
[5]陳為周. 雜交水稻機械化直播種植技術要點[J]. 南方農機,2022,53(19):57-59,74.
[6]劉利成,閔 軍,劉三雄,等. 直播稻生產概況與品種選育策略[J]. 中國稻米,2022,28(5):44-48,56.
[7]寧裕南,楊樹東. 水稻機直播技術的優缺點及推廣建議[J]. 現代農業科技,2020(6):43,45.
[8]王美華,冷光輝,唐偉峰,等. 水稻機械化直播技術研究[J]. 鄉村科技,2019(25):99-101.
[9]張 濤,黃秀華,賈 軍. 江淮地區直播稻生產現狀及高產栽培措施[J]. 農業科技通訊,2008(4):91-93.
[10]廖璇剛,陳幫群,華阿清,等. 直播早稻的病、蟲、草、鼠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 浙江農業科學,1996,37(6):278-280.
[11]鄭宏海,黃根元,潘賢志,等. 直播稻田雜草發生特點及化學除草技術[J]. 雜草科學,1996,14(1):30-31.
[12]蔡武寧,于海艷,張 晗. 直播稻田病蟲草發生特點、原因及防控對策[J]. 中國農業信息,2016(15):89.
[13]貢伯興,趙建平,董百舒. 免耕旱直播水稻田雜草的發生特點和防除[J]. 江蘇農業科學,1987,15(6):24-25.
[14]李沛元. 旱直播稻田雜草發生及防除技術研究[J]. 雜草科學,1989,7(2):1-4.
[15]虞軼俊,王植杏,吳 春,等. 直播稻田雜草發生特點成因與綜合治理對策[J]. 植保技術與推廣,1997,17(1):26-27.
[16]董立堯,武淑文,沈晉良. 水直播稻田雜草發生及其防除[J]. 世界農業,2002(5):34-35.
[17]許美昌,莊學泉. 旱直播水稻主要害蟲發生的特點及其防治[J]. 昆蟲知識,1990,27(5):275-277.
[18]吳小兵,顧慶紅,袁小華,等. 直播稻田條紋葉枯病發生與防治的初步研究[J]. 上海農業科技,2007(5):128-129.
[19]陳建生,顧月蘭,陸保理,等. 上海水直播稻病蟲發生趨勢及防治對策探討[J]. 上海農業學報,1999,15(4):72-75.
[20]葉 峰,王萬友,張 萍,等. 單季直播、移栽稻主要病蟲發生危害特點的調查分析[J]. 上海農業科技,2005(2):56-57.
[21]韓偉斌,丁 棟,魏棟梁,等. 直播稻主要病蟲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08(24):148-149.
[22]王 拓,李秋平,周文玲,等. 田間不同淹水深度對耐低氧水稻和雜草生長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23,51(3):111-117.
[23]馮克強,黃次偉,葉海英,等. 浙北直播水稻主要蟲害和稻紋枯病發生趨勢研究[J]. 浙江農業學報,1998,10(6):316-319.
[24]黃次偉,錢久謙,葛為彬,等. 輕簡栽培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J]. 浙江農業學報,1999,11(6):287-292.
[25]林美新,蔣耀培. 直播水稻主要害蟲的發生與防治技術[J]. 植保技術與推廣,2001,21(10):14-15.
[26]張海英,王小燕,沈紅艷,等. 直播稻田病蟲發生及防治對策[J]. 農民科技培訓,2009(11):32-33.
[27]李 茹,郭小山. 直播稻田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J]. 農業科技通訊,2009(12):144-145.
[28]張 璐. 江蘇省主要水稻種植模式對比分析[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29]高 榮,陳小山,方述清,等. 不同栽培方式對水稻主要病蟲發生為害的影響[J]. 湖北植保,2013(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