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怡 陳青青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特命全權大使傅聰日前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盡管還面臨_些問題,但他對中歐關系回暖持樂觀態度。他透露,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或將在今年上半年訪華,中歐雙方有望很快迎來“頻繁的高層互訪”。傅聰同時表示,中國與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不完全一致,但不希望烏克蘭問題影響到中歐關系的發展。
應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于2月14日至22日訪問上述四國,并應邀出席在德國舉行的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此訪正值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受到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傅聰在采訪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王毅為期9天的訪問安排旨在釋放“和平信號”。“既訪問歐洲又訪問俄羅斯,旨在傳遞中國勸和促談的立場”,他表示,中國對當前危機升級的局勢感到十分擔心。
傅聰同時稱,上述訪問安排也旨在釋放另一個重要信息,即中歐關系不應受到烏克蘭問題的影響。他表示,歐洲當下在烏克蘭問題上遷怒于中國的情緒“很不理性”。中國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無法完全同意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一些立場,但中國不希望烏克蘭問題影響到中歐關系的發展。他同時建議,歐盟應避免在烏克蘭問題的處理上過于情緒化。
盡管面臨一些問題,但傅聰表示,他對中歐關系回暖“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伽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訪問中國,中歐雙方已就此展開相關籌備工作。他同時透露,中歐間其他一些高級別磋商機制也將很快恢復,雙方有望很快迎來“非常頻繁的高層互訪”。
去年年底,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先后訪華。據媒體公開報道,法國總理馬克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訪問中國。分析認為,多名歐洲領導人的訪華意愿向世界釋放出積極信號。不過,因制裁而仍陷入凍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立陶宛等國和歐洲部分政客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行,仍是籠罩在中歐關系上的一片陰影。
對此,傅聰表示,在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問題上,雙方應“向前看,不糾結于過歹。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前中方已向歐盟提出建議,雙方可同時取消制裁,使協定能,夠重啟。建議提出后,歐盟方面應應不一:一些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主意,但有人則認為時機尚未成熟。
傅聰表示,如果歐方認為中方的建議難以實施,希望歐方提出認為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表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盡早重啟投資協定將對雙方和全球經濟起到良好作用。
傅聰告訴記者,目前協定解凍面臨的主要困難仍然是雙方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對此,他認為, 中歐雙方已重啟人權對話,歐盟在人權方面的疑慮和關切另有渠道可討論,不必和經貿問題掛鉤。他同時表示,中方愿對歐盟對中國人權事務的偏見和誤解作出澄清,減少中歐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以推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重啟。
在臺灣問題上,傅聰則強調,歐盟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必須得到中方的同意和認可,歐盟不應有所謂“歐盟的一中政策”,無權對一個中國原則作出單方面的解釋。
傅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方現在有些人總說歐方的一個中國政策,好像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和我們的一個中國原則不是一回事,或者他們有權單獨解釋他們的一中政策一樣。但我對他們強調,中歐建交時,歐方的承諾實際上包括了一項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歐盟關于臺灣問題的立場必須得到中國的認可。”▲
環球時報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