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婦產科,山東 菏澤,274000)
原發性痛經是影響育齡女性生活質量的常見問題,此類患者表現為周期性腹痛,且無盆腔疾病。目前,臨床針對原發性痛經主要通過心理干預、改善生活習慣,以及非甾體類抗炎藥、避孕藥等西藥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癥狀,但停藥后易復發,整體治療效果仍有欠缺[1-2]。因此,探尋一種高效且安全的用藥方案,保證原發性痛經患者的療效已成為臨床學者研究的重點。中醫認為,原發性痛經屬于“痛經”“經行腹痛”的范疇。中醫根據“痛經”的癥狀將其分為不同證型,其中以寒凝血瘀型最為常見[3]。《醫林改錯》中少腹逐瘀湯是治療女性“痛經”“經行腹痛”的經典方,具有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火龍罐療法是基于點穴、推拿、艾灸方法所開展的中醫特色治療技術,十分適用于寒濕痹病。2021 年2 月—2022 年1 月牡丹區中醫醫院對52 例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患者應用了少腹逐瘀湯加減配合火龍罐療法,收效較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2 月—2022 年1 月于牡丹區中醫醫院就診的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患者104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劃分為對照組(52 例)與研究組(52 例)。對照組:年齡19~39歲,平均年齡(27.65±2.03)歲;月經初潮年齡11~17 歲,平均月經初潮年齡(13.65±1.02)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病程(2.85±0.42)年;身體質量指數18.03~27.65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32±1.55)kg/m2;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31 例,初中15 例,小學6 例。研究組:年齡19~38 歲,平均年齡(27.60±2.12)歲;月經初潮年齡11~17 歲,平均月經初潮年齡(13.60±1.00)歲;病程8 個月~5 年,平均病程(2.79±0.50)年;身體質量指數18.12~27.79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30±1.60)kg/m2;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15 例,小學7 例。兩組以上資料(年齡、月經初潮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文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自愿配合相關研究,已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牡丹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西醫參照第9 版《婦產科學》[4]中對于原發性痛經診斷標準確診;②中醫符合《中醫婦科學》[5]中“痛經”“經行腹痛”標準,且歸屬于寒凝血瘀證,證見小腹經圍經期或經期冷痛,得熱痛減,月經色澤暗,伴有血塊,帶下平素清稀且量多,肢冷畏寒,舌苔白、質暗或見瘀斑,膩脈沉緊;③月經周期規律;④痛經癥狀持續發作>3 個月;⑤經影像與婦科內診檢查未見生殖系統器官性疾病。
排除標準:①子宮腺肌病、內膜異位癥等原因導致的痛經癥狀;②合并肝功能或腎功能不全;③血液系統相關指標異常;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病變;⑤合并惡性腫瘤;⑥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⑦待火龍罐治療部位的局部皮膚存在破潰、皮疹、感染等問題;⑧近1 個月內使用過鎮痛藥物、激素藥物;⑨哺乳或妊娠者;⑩精神異常者。
對照組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即布洛芬緩釋膠囊(生產企業:吉林道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099,規格:0.3 g×24 粒)治療,經期疼痛時口服,0.3 g/次,2 次/d,持續治療3 d,1 個療程為1 個月經周期,治療3 個療程。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少腹逐瘀湯加減配合火龍罐療法。①少腹逐瘀湯:蒲黃9 g、小茴香3 g、干姜6 g、赤芍6 g、延胡索9 g、川芎9 g、當歸9 g、肉桂3 g、五靈脂6 g、片姜黃9 g;加減方:其中腹痛且血塊量多者加莪術與三棱各9 g;經期腹痛冷痛甚者加吳茱萸、艾葉各6 g;惡心嘔吐甚者加姜竹茹與半夏各9 g;乳房脹痛與腹脹者加烏花與青皮各9 g,川楝子6 g。以上方藥加水煎煮收汁200 mL,經前1 周開始服用,即1 劑藥物分為早晚2 次溫服,直至月經干凈,1 個月經周期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②火龍罐療法:在患者背部涂抹精油,將蘄艾柱放入火龍罐內點燃表面,待溫度適宜后將火龍罐沿患者背部督脈-陽穴-命門穴線滑動,膀胱經兩側均縱向刮拭30 次,命門、腎俞施以熨法,八髎與腰骶部施以橫向推法、閃法與揉法,十七椎與次髎施以刮法與拔法,出痧即停。之后使用火龍罐在腹部任脈以正旋與反旋法作用10 遍,順時針與逆時針捏揉腹部各5 遍,再對氣海、關元、神闕、歸來、子宮、中極施以撥法與按法,以皮膚發紅、發熱為宜,最后以振法按摩小腹部20 min,完成后腹部橫向推拿10 次。月經干凈后3~5 d 進行治療,3~4 d 治療1 次,直至月經前5 d,1 個療程為1 個月經周期,治療3 個療程。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內容予以評價,其中經期與圍經期小腹疼痛為基礎分(5 分),坐臥不寧(1 分),腹痛難耐(1 分),腹痛明顯(0.5 分),面色白(0.5 分),臥床休息(1 分),休克(2 分),冷汗淋漓(1 分),四肢厥冷(1 分),伴腰部酸痛(0.5 分),肛門墜脹(0.5 分),惡心或嘔吐(0.5 分),影響工作學習(1 分),常規止痛藥難以緩解(1 分),常規止痛藥暫時緩解(0.5 分),疼痛在1 d 內(0.5 分),疼痛每增加1 d(0.5 分)。治愈:腹痛與其他癥狀均消失,治療后3 個月經期無復發跡象,相較于治療前癥狀評分減少≥95%;顯效:腹痛及其他伴隨癥狀明顯改善,不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未對正常工作及學習造成影響,癥狀評分減少70%~94%;有效:腹痛及其他伴隨癥狀有所改善,服用鎮痛藥物可以學習與工作,癥狀評分減少30%~69%;無效:腹痛及其他伴隨癥狀無變化,癥狀評分減少<3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疼痛程度: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根據無痛至劇烈疼痛分別計0~10 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③不良反應:腹瀉、皮疹、惡心/嘔吐、面色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皮疹+惡心/嘔吐+腹瀉+面色潮紅)例數/總例數×100%。④生活質量:通過健康調查12 條簡表(SF-12)予以評估,簡表涵蓋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軀體活力、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與總體健康8 個維度,以百分制計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通過SPSS 23.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描述為(),結果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治療前,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分)
表2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n(%)]
治療前,兩組SF-12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SF-12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的生活質量比較 (,分)
表4 兩組的生活質量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原發性痛經是育齡女性的常見病之一,此類患者除了下腹部痙攣性疼痛癥狀外,還可以伴隨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四肢冰冷等癥狀[7]。目前,西醫針對原發性痛經以對癥治療為主,雖然短時間內能夠緩解疼痛,但停藥后病情易反復,整體療效并不理想[8-9]。
中醫早在《金匱要略》中便有關于“痛經”的記載,認為本病主要與食寒涼生冷,經期產后外感寒邪,致使子宮沖任氣血阻滯,并于經期下注沖任,子宮氣血壅滯,不通則痛[10-11]。本研究針對52 例原發性痛經患者施以少腹逐瘀湯加減方聯合火龍罐療法,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方配合火龍罐療法效果較為可靠,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為理想。少腹逐瘀湯是治療婦科疾病的要方,方中干姜、小茴香、肉桂活血理氣,溫通血脈;赤芍、當歸活血祛瘀;王靈脂、蒲黃、延胡索、川芎理氣活血止痛[12]。同時,藥物加減方中,針對腹痛且血塊量多者加莪術與三棱,具有破血行瘀的功效;經期腹痛冷痛甚者加吳茱萸、艾葉,溫經散寒;惡心嘔吐甚者加姜竹茹與半夏,和胃降逆[13];乳房脹痛與腹脹者加青皮、烏花、川楝子,行滯理氣。諸藥合用可祛血瘀,且不傷陰血,共奏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14]。火龍罐療法具有調、通、溫、補四種功效,其中調以暖宮調經,通以通經活絡,溫以化滯散寒,補以扶正祛邪、補益強身[15]。此外,火龍罐中刮痧、推拿等手法具有通絡疏經、活血行氣的作用,而艾灸以溫熱效應可以達到和血調經、散寒除濕的作用[16]。少腹逐瘀湯加減與火龍罐療法協同作用,可以發揮溫通胞宮、活血祛瘀,理氣止痛、消腫散結、散寒祛濕的功效,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整體療效。
原發性痛經主要以腹部痙攣性疼痛為典型癥狀表現,給患者正常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7-18]。本研究中,研究組治療后VAS 評分顯著下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少腹逐瘀湯加減方以瘀阻胞宮胞脈、寒凝血瘀的病機作為出發點用藥,通過化瘀散寒止痛,兼具養血調經的藥物,可使經行血暢,同時聯合火龍罐療法使督脈統攝諸陽,循達于體表,溫煦臟腑,衛外御邪,患者正氣充沛則百脈暢通,利于腹痛癥狀消散[19]。此外,研究組治療后SF-12 評分明顯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少腹逐瘀湯加減配合火龍罐療法能夠有效緩解痛經癥狀,而良好的護理配合有利于保障治療的效果與安全,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0]。
綜上所述,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方配合火龍罐療法效果可靠,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利于保證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本研究未進行隨訪,關于此方案對于原發性痛經患者遠期療效的影響仍需要延長觀察時間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