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真
(寧津縣人民醫院產科,山東 德州,253400)
臨床研究顯示,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受子宮收縮能力、生殖器官功能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分娩風險因素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圍產期并發癥以及產后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對產婦機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威脅,不利于實現最佳分娩結局[1]。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與發展,產科技術的提升為產婦分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分娩要求也隨之升高,為更好保障產婦分娩效果,臨床應將相關助分娩工作作為研究的主要課題。臨床研究表明,自由姿勢可以減輕首次暴露時胎兒骶骨部位的壓力,減輕疼痛[2]。通過改變母體體位,重新調整骨骼、胎體軸與骨盆軸的角度,使骨盆的形狀和體積更適合胎兒娩出,有利于胎頭下垂,順利分娩。自由體位分娩符合產婦日常生活的體位,可以提高身體自我控制感,最大限度地滿足產婦需求的同時,增加產婦的舒適度。此外,通過自由體位護理,可以幫助孕婦減輕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狀況,不僅有助于孕婦減輕分娩疼痛,還可以促進患者舒適度的提高和產程的縮短。本研究對66 例產婦進行分析,表明自由體位分娩聯合分娩鎮痛分娩對分娩結局的改善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幫助產婦以及新生兒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寧津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6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相關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將采用分娩鎮痛聯合自由體位的33 例產婦納入研究組,采用傳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分娩的33 例產婦納入對照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0~34 歲,平均年齡(25.49±1.78)歲;孕周35~42 周,平均孕周(37.29±1.15)周歲;經產婦20 例,初產婦13 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1~33 歲,平均年齡(25.22±1.90)歲;孕周35~43 周,平均孕周(37.37±1.16)周;經產婦18例,初產婦15 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寧津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產婦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者;②語言溝通情況良好,思維意識無障礙者;③單胎妊娠者;④會陰檢查正常者。
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存在重大疾病史、過敏史者。
兩組產婦均于宮口開3 cm 后,建立靜脈通路。麻醉時,相關醫護人員需及時引導產婦保持正確的體位狀態(左側臥位),過程中保持后背弓起,最快速度地幫助產婦打開脊柱關節,選擇最佳穿刺點,對產婦實施穿刺操作,隨后采用硬膜外麻醉,選擇穿刺點L2~L3間隙穿刺、置管,給予1%的利多卡因(生產企業: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777,規格:5 mL∶0.1 g)3 mL,給予0.125%羅哌卡因[生產企業: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194,規格:20 mL∶200 mg(按鹽酸羅哌卡因計)]10 mL+0.4 μg/m L舒芬太尼[生產企業: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ug(按C22H30N2O2S 計)]10 mL,連接鎮痛泵。以上操作進行時需要嚴密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狀況,主要包括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等指標。
對照組在以上操作結束后,給予傳統體位+分娩鎮痛分娩。引導產婦保持正確的體位狀態(平臥位或者側臥位)。
研究組在以上操作結束后,給予分娩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引導產婦選擇最佳舒適體位:坐姿體位、站立式體位、跪姿體位以及仰臥式體位等。相關醫護人員需要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加以指導,引導其保持正確的呼吸放松方法。第一產程,對其進行正確的呼吸指導,引導產婦進行胸式呼吸,進而最大限度的緩解產婦的疼痛感;第二產程,相關醫護人員需要引導產婦進行閉氣用力運動,并結合自身實際狀況,掌握最佳運動力度及節奏。
①比較兩組妊娠結局。統計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
②比較兩組睡眠質量評分。選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總分為21 分,分數與產婦睡眠質量呈負相關。
③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寧津縣人民醫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總分為100 分,將其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90 分及以上),一般滿意(61~89 分)以及不滿意(60 分及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④比較兩組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產后的疼痛情況進行分析,總分為10分,分數與產婦的疼痛情況呈正相關,主要評價時間為分娩后6、12、24 h。
應用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n(%)]
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為(12.49±1.26)分,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為(9.56±1.48)分,對照組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659,P<0.001)。
對照組滿意度75.76%低于研究組的96.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 [n(%)]
對照組疼痛評分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分)
表3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分)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受子宮收縮能力、生殖器官功能等因素的影響,分娩風險因素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圍產期并發癥以及產后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除此之外,受產婦分娩過程中體位因素的影響,其出現抑郁、緊張等不良情況加重,對分娩結局產生一定消極影響,不利于新生兒健康。以往產婦分娩過程中一般采取平臥位、側臥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產婦骨盆空間狹窄,增加骶尾關節擴張的難度,進而為胎兒胎頭下降產生一定阻力,阻礙其產程[3-4]。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措施的實施,可以幫助產婦有效緩解抑郁、緊張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產婦睡眠質量的提升[5]。
在分娩過程中實施分娩鎮痛,鎮痛藥可減輕分娩時產婦的疼痛,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有效減少神經遞質,達到阻斷神經沖動傳遞鎮痛的目的[6-7]。通過鎮痛藥物,可以改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實現順利分娩。本研究給予產婦羅哌卡因,起到了良好的麻醉鎮痛效果。
自由體位模式通過讓女性在分娩時選擇自己舒適的體位,包括側臥、直立、蹲、坐、跪等分娩體位,讓女性在分娩時處于舒適方便的狀態[8-9]。此外,通過選擇舒適的體位,可以給產婦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心理壓力,避免產婦因心理壓力、焦慮、恐懼等情緒導致分娩無法順利進行,可以最大限度提升產婦的依從性及配合度,實現順利分娩[10-11]。自由體位可以幫助產婦保持更穩定的分娩。產婦選擇自由體位,可以適當促進宮口擴張和胎位下降,有助于保持宮縮力的合理狀態,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依從性,而且對促進胎兒分娩及縮短產程具有積極意義[12-13]。自由體位可以調整骨盆的傾斜,相對增大骨盆的直徑,有利于胎兒的分娩。同時,自由體位能促進關節的輕微運動,確保胎兒在產道中,另外,自由體位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使孕婦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此外,該措施的實施可以幫助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進行短時休息,進而更好地儲備體力,最大限度縮短產程,實現最佳分娩結局。采用自由體位可以讓產婦在分娩中保持更舒適的狀態,減輕其應激反應,改善其免疫功能狀況,對自然分娩具有促進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自然分娩率、滿意度較高,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剖宮產率以及疼痛評分較低,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與傳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分娩措施比較,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對改善產婦分娩結局具有積極意義。分析其原因:自由體位能促進關節的輕微運動,可以緩解產婦的焦慮,使產婦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促進產婦產后睡眠質量得到改善。陰道分娩時應用分娩鎮痛結合體位法可減輕分娩疼痛,有利于縮短產程,而且胎兒脫垂靠近宮頸,引起產婦子宮收縮,有利于加速產婦產程,且自由體位可以調整骨盆的傾斜,相對增大骨盆的直徑,有利于胎兒的分娩,進而提高自然分娩率。此外,產婦自主選擇分娩姿勢,可以減輕產婦身體僵硬,緩解疼痛。傳統仰臥位陰道分娩導致子宮弛緩,產婦產程延長,增加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難產、剖宮產等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14-15]。而采用分娩鎮痛結合自由體位法指導產婦進行陰道分娩,可降低產婦難產發生率、剖宮產率,提高其滿意度[16]。在專業助產士的指導下,產婦可以積極面對疼痛,減輕焦慮和恐懼,引導產婦保持自由體位,縮短產程,減輕胎兒宮內窘迫和難產,提高分娩信心,降低產婦剖宮產率,提高分娩滿意度[17-18]。
綜上所述,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措施的實施,可以提升產婦自然分娩率、滿意度,改善產婦睡眠質量,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