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威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008)
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在病情初期的表現為結節、局部潰瘍,伴隨病灶的不斷增長,會逐漸侵潤周邊與深層組織,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染等情況,不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還損害患者的心理健康,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需要及時進行積極的治療干預,緩解其臨床癥狀[1]。目前,在臨床上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但是會給患者的面部造成較大面積的缺損,患者面部功能及面部美觀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并且還會對患者的發音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等負性情緒,而這又會影響到手術的效果以及后期的康復情況。為進一步改善這一現狀,需要在患者展開切除手術之后,實施其他的措施進行干預,臨床上常對患者實施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修復術,但是其效果較差,皮瓣的成活率相對較低,患者需要進行二次修復,增加了治療的痛苦,而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能夠有效彌補這一缺陷,提升皮瓣成活率[2]。為進一步研究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具體效果,本研究選取40 例經口腔頜面部腫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6 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診治的40 例經口腔頜面部腫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6 例;年齡48~59 歲,平均年齡(53.47±1.04)歲;牙齦癌11 例,頰癌9 例;Ⅰ期5 例,Ⅱ期5 例,Ⅲ期6 例,Ⅳ期4 例。研究組男13 例,女7 例;年齡46~58 歲,平均年齡(52.68±1.09)歲;牙齦癌12 例,頰癌8 例;Ⅰ期4 例,Ⅱ期7 例,Ⅲ期6 例,Ⅳ期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颊邔Ρ狙芯績热葜橥?,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腫瘤學組制定的《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治療指南》[3]標準;②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經影像學檢查(超聲、CT、MRI)以及內窺鏡檢查(喉鏡等),能夠發現腫塊、黏膜增厚或者潰瘍性病變等情況[4];③在經歷手術之后實施修復措施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軀體器質性病變者;②患有精神方面的病癥,配合度較低者;③其他惡性腫瘤或手術不耐受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修復術治療。在患者進行切除手術后,對患者展開相關的綜合評估及各項檢查,依據檢查結果及患者實際面部缺損的情況,為其制訂相關的修復手術方案和修復術的治療干預措施,術后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實施抗感染等措施,進一步加大皮瓣成活的概率,對于皮瓣未成活的區域,可依據實際情況,展開相應的二次修復等。
研究組患者給予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詳細全面地對患者的病情實施評估,在實施腫瘤切除術之后,仔細地檢查患者面部缺損面積,判斷所需游離皮瓣的大小[4]。治療前,給予患者前臂Allen 實驗,再次確定患者的掌淺弓、掌深弓、尺動脈等情況,同時應注意對其雙側前臂實施保護,避免注射或穿刺。根據患者實際面部缺損的狀態,進行針對性地皮瓣設計,選擇患者的橈動靜脈、頭靜脈為軸心,注意設計時不應超過第一腕橫紋,結束設計后,選取相應的前臂皮瓣,選擇肌膜間、深筋膜向中線的部位,實施分離,注意保存其頭靜脈、橈動靜脈的束間筋膜。應由遠及近在肌膜淺面,將患者的前臂皮瓣提起,同時,選擇相應的血管蒂,在結束受區血管的準備之后,將患者的皮瓣血管蒂切開,皮瓣受區動脈可選擇甲狀腺上動脈、頜外動脈,皮瓣受區靜脈可選擇頸外靜脈、面前靜脈,最終進行血管端端吻合[3,5]。手術結束之后,應主動告知患者,并實施相應的抗感染等干預,注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①比較兩組患者皮瓣成活率。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后,其面部的局部血運恢復情況較好,沒有皮瓣壞死等不良情況的出現,同時局部皮膚的質地及彈性較好,并且在術后沒有感染或疼痛的情況發生即為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皮瓣成活例數/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感染、皮區異常、疼痛等。
并發癥發生率=(感染+皮區異常+疼痛)例數/總例數×100%
③比較兩組患者口腔感覺優良率。
應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皮瓣成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皮瓣成活率比較 [n(%)]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研究組患者口腔感覺優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口腔感覺優良率比較 [n(%)]
近年來,口腔頜面部腫瘤患病率日益增長,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疾病發病機制并不確定,但是研究發現,該疾病與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聯系,包括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均能夠誘發口腔頜面部腫瘤。當患者患病后,需要及時實施手術進行治療,否則腫瘤會進一步發展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臨床上主要應用腫瘤切除術展開相應的治療,而許多患者在通過腫瘤切除術治療后,面部會出現大面積的缺損,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吞咽功能,還會嚴重破壞患者面部的美觀[6-7]。面部大面積缺損致使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同時還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許多患者會因為術后的面部缺損而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是會對后期的修復治療喪失信心,其配合度及依從性均有所下降,這對患者的后期康復及術后的并發癥等均具有不良的影響,嚴重阻礙患者的正?;謴?。為進一步確保其治療的效果,在術后,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修復治療,在進一步對患者實施修復的同時,能夠恢復患者的外觀,并改善患者的局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及配合度[8-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皮瓣成活率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孫啟濤[10]的研究中,A 組的皮瓣成活率(95.35%)與患者滿意率(88.37%)均高于B 組,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證明在實施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之后,患者的皮瓣成活的情況相對較好,大大提升了治療的效果,增加了皮瓣成活的概率,減少患者二次修復的概率,降低反復治療的痛苦,進一步確保術后患者的預后良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孫晶晶[11]研究中,A 組并發癥發生率(4.66%)低于B 組(20.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證明在實施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后,患者術后產生感染、皮區異常、疼痛等并發癥的情況相對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的情況,促進患者進一步恢復,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口腔感覺優良率75.00%低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王新娟等[7]的研究中,觀察組口腔感覺優良率78.67%(59/75)高于對照組的54.67%(41/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證明該措施能夠提升患者的口腔感覺優良率。
臨床上常規的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修復術應用較為廣泛,雖然常規的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修復術能夠改善其面部缺損情況,但是容易出現發生障礙、美觀等問題,給患者造成的影響較大。而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措施,主要是通過設計并解剖恒定的皮瓣,由于其皮瓣的位置相對較淺,依據恒定的皮瓣實施解剖,其皮瓣設計相對更為方便,同時其血管管徑較大,因此皮瓣的成活率也相對較高,具有較長的血管蒂,能夠有效修復患者口腔頜面缺損的情況,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2-13]。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仍舊存在較少的并發癥情況,如疼痛、皮區異常等,所以醫護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確保患者能夠正常恢復。同時在展開治療的期間,還應注意到患者實際情緒的變化[14-15]。為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應在術前提前向患者講解該手術的主要醫治過程,包括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的認知度,確保其具有較高的配合度。應提前充分準備好手術所需器械,并嚴格實施消毒工作。在術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避免發生其他的不良事件,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在展開治療之后,需要提醒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并叮囑其定期到院復查[16-17]。
綜上所述,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治療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皮瓣成活的概率,避免進行二次修復,降低患者反復治療的痛苦。修復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相對減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幫助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確保治療順利開展,同時還確保了治療后期的恢復效果,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其配合度及依從性,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確保其修復效果,并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對比常規的治療措施,該措施更具優越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