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吳峰宇
一直在路上的每個個體故事背后,都蘊藏著中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活力。
客人是條龍,不來要受窮。一句民諺看出義烏人對客流的重視。所以,被動等待不是義烏人的性格,主動出擊才是搶回訂單的關鍵。
新春伊始,“世界超市”義烏就加入了全國組團“出海搶單”的熱潮。從1月份開始,已有3個團組、44家企業、83人先后赴德國、英國、美國以及中國香港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消費品展覽會、英國伯明翰春季國際消費品及禮品展、美國拉斯維加斯春季服裝展、中國香港國際玩具展等展會。這兩天,參展企業正陸續返程,并帶回了好消息:參展期間,意向訂單總額已超8000萬元人民幣!
有人說,不管是政府招商還是企業搶訂單,見面是最好的方式。義烏外向型經濟程度較高,讓企業走出去,把客商引進來,對政府部門來說是當務之急。想讓企業大膽“出海”關鍵還是在于信心,政府必須做好服務。
今年初,義烏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實施“萬企拓市場”行動,構建“走出去”一條龍服務體系,繼續深耕歐美、中東、非洲等傳統市場,持續拓展RCEP市場,組織企業出境參展500家次以上。同時,義烏又拿出“大誠意、大手筆”,重點支持企業參加238個境外展會,并對出境參展的企業按展位費的60%予以補助。
政企合力搶訂單,正是義烏外貿積極應變的縮影。
2月3日至7日,作為消費品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展會之一,法蘭克福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時隔3年首次線下舉行,共吸引4561家參展商和來自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4萬名專業買家參與。其中,來自義烏的10家企業抱團參展,受到與會者廣泛關注。
“3年沒見,老朋友們的話題很多。聊產品、聊行業風向趨勢、分享抗疫經驗做法……關系就這樣慢慢地拉近了。”剛從法蘭克福消費展回國的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童吸管”)業務經理余寶財告訴記者,為了這趟歐洲行,他們準備了足足七八個月,除了密密麻麻的行程安排,所有帶去的產品都是精心挑選,其中不乏企業的創新、代表性產品。
新產品裝了13箱,都是為歐洲市場準備,工藝上選用環保生態的材料,例如玻璃吸管、蘆葦吸管、小麥吸管、紙質吸管等環保生態材質。余寶財在企業樣品間一一介紹,雖說疫情這幾年出海困難,但企業創新研發并未停滯,“我們一直在蓄力,時刻準備把最好的產品推介給客戶”。
今年參展效果比預期要好,“雙童吸管”創辦人樓仲平拿出一疊名片向記者展示,“一共交換了200張名片,目前都在跟進洽談,其中北非的客戶優素福(音譯)約定在2月15日驗廠,意向采購的吸管大約2000萬個。”樓仲平說。
“出國參展,是外貿企業獲取海外訂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據義烏市恒發展覽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麗萍介紹,這次赴德國法蘭克福參展,義烏企業踴躍報名,大家出去搶單的信心很足,義烏團的10個展位,每天接待的意向客戶超過50人次。
其實,這次“出海”,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緊迫感— 必須多出去參加大型展會,加大自主品牌推介。
3月的德國科隆國際五金博覽會、意大利博洛尼亞COSMOPROF美容展、4月的日本國際禮品及日用雜貨展、5月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寵物用品展……這幾天,賈麗萍正忙著對接全球各大展覽公司和貿促會(局),為義烏企業“出海”預訂展位,預計上半年將組織500家次企業赴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參加50場展會。
“久旱逢甘霖”,許久未能出海搶單的外貿企業,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
“千封郵件不如見上一面!”在乘機飛往英國倫敦前,義烏多位外貿企業負責人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為何?過去3年,受疫情反復和國際復雜環境的影響,義烏外貿企業跟境外客戶從一年見3次,變為3年線上見,外貿業務受到不同程度沖擊,加之越南、泰國等市場的快速崛起,壓力給到了我們這一邊。
“客戶想要新產品,我們想要新訂單,這是一次互利共贏的‘雙向奔赴’。”義烏寶隆包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國勇告訴記者,這次參加伯明翰消費展,特地準備了400多件新品,一經亮相就受到了采購商的關注。
“疫情3 年,我們見不到客戶,只能加大研發投入,生產出符合國際最新潮流的產品。”蔣國勇說,這次帶去的圣誕系列禮品袋,針對歐洲市場開發,選用了環保設計理念,袋子外表未用傳統的油膜工藝,而是全新的工藝和材料,使得外表更加環保和鮮艷。這款產品在展會上幫蔣國勇拿到了40個全新的潛在客戶資源。
“政府組團‘出海’,讓我們的信心更足了。”義烏中通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永偉告訴記者,這次參展企業數量暴增,離不開政府部門大力引導。早在去年,義烏就已籌劃、組織企業“出海”搶訂單。前不久,義烏還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境外展支持目錄》,對參加重點展會的外貿企業展位費給予高比例補助,大力支持外貿企業赴境外參展。
滿載著大筆訂單,一些參展企業回國后馬不停蹄地投入生產。
“嗡,嗡,嗡……”工廠忙碌,機器轟鳴,在浙江高普服飾有限公司位于義烏市北苑街道的工廠內,100余名員工分布在4條帽子吊掛生產線上,開足馬力趕制外貿訂單,其中不乏迪卡儂、巴拉巴拉、蕉下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訂單。
“有了這次‘搶回’的訂單,工廠生產任務已經排到了5月份,每天約有2萬頂帽子發往全球各地,預計后續還會有一波新增訂單。”從英國伯明翰消費展回國后,浙江高普服飾有限公司營銷副總監張小芬就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當天上午(15日)10點,來自英國的客戶抵達工廠,對一批帽子進行最后的細節反饋。“這款帽子在英國屬于知名潮牌,售價高達100英鎊,目前樣品已經生產出來,就等客戶確認。”張小芬說,企業通過參展重新恢復和海外客戶面談,新產品看得見摸得著,有切身的體驗感,客戶下單就不會猶豫不決,同時企業也能了解客戶需求、國際市場動向,有針對性地設計研發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
收獲訂單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挑戰還在搶單之后。
客戶需求是什么?國際潮流是什么?這次張小芬在伯明翰消費展上,看到了國外知名品牌的產品,售價高達上百美元,有的甚至上千美元,這對她是一次深深的觸動。“我們的帽子有著世界一流品牌的品質,但品牌附加值太低,只有掌握品牌,才能掌握產品的定價權。”張小芬告訴記者,“做自主品牌就像養自己的孩子,過程雖慢,但是養好了始終是自家的。有目標,有計劃,在行動,終有一天我們的品牌也能比肩國際大牌。”
“我們希望通過政府團、企業團兩手發力,全力推動企業出境拓市場搶訂單。一季度義烏還將有7個團組出行,參與企業達120家次以上;全年組團25個以上,出境企業500家次以上。”義烏市商務局局長楊忠宏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義烏廣大企業而言,參加境外大型展會不僅是搶抓外貿訂單的重要契機,更是與國際接軌、緊跟國際流行趨勢、推動品牌出海的有力抓手,對企業提升行業影響力、開拓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義烏外貿企業出海搶單的成果,也給義烏其他企業帶來了信心。眼下,在義烏市商務局的組織下,一場場境外參展培訓活動接連舉行。每次培訓,都有上百家企業積極報名參加。培訓圍繞出境參展的支持政策有什么,參展產品應該怎么選,在展中展后分別需要做哪些工作,從而讓企業出海搶單的時候,更有效率,更有把握。一直在路上,不只是搶單,是重返世界。
就在2月15日,由義烏市委常委、副市長楊獻帶隊,來自義烏紡織服飾、日用品、化妝品等34家工業企業和11家商貿服務企業共51名企業家組成的義烏近3 年來規模最大的企業團,從杭州蕭山機場起飛,前往日本東京交流參展,正式開啟5天“搶單行”。
“3年了,我們一直期待著‘走出去’。”浙江蒂彩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玉龍激動地說,“受疫情影響,這3年來訂單量有所減少,今年也是3年來第一次到國外參展。疫情3年,我們苦練‘內功’,相信今年將是企業的‘回暖年’和‘訂單年’。”今年春節過后,企業來自歐美的訂單就比去年漲了30%,目前訂單已排滿4月份。
未來5天,義烏經貿團將參加日本東京春季國際禮品及消費品展、靜岡縣化妝品專場交流會、大阪中日產業經濟交流會等經貿活動,考察參觀世界500強企業和日本百年企業等。
2023充滿希望!無論是剛參展完收獲頗豐的企業負責人,還是即將踏上征程躊躇滿志的企業代表……這個春天他們忙碌而充實。一直在路上的每個個體故事背后,都蘊藏著中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活力。

在國外參展的義烏商家,為客戶介紹燈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