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嚴碧華

湖南省政協委員顏衛彬
以現代化為牽引推動產業升級,以優質化為重點推動價值升級,以市場化為引領推動供給升級。
1月中旬召開的湖南省兩會上,作為食品行業上市公司董事長,湖南省政協委員顏衛彬就如何做強湖南大食品產業和實現湖南民企新一輪飛躍等提交了提案。
2022年,顏衛彬所在的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優)市場銷售業績不俗,尤其是在海外市場實現了20%的增長。
在顏衛彬看來,當前民企雖有壓力,但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關鍵是要夯實“穩”的基礎,找準“進”的方向,筑牢“強”的基礎。
當然,他更深知,要實現奮斗目標,須干在當下。
1月29日,澳優(中國區)2023新春開門紅暨業務啟動儀式在澳優全球總部大樓啟動,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全體澳優人歡聚一堂,共同按下“開工鍵”。
“過去的一年已經翻篇,兔年工作已經全面開啟。”啟動儀式上,顏衛彬在闡述今年重點任務時用了五個全力以赴,即全力以赴交付更好的用戶體驗,實現羊奶粉、牛奶粉核心業務的銷售增長;全力以赴實現供應鏈品質控制及效率提升,提高成本競爭力及供應敏捷性;全力以赴推動業務標準化和營運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及客戶服務、企業管理的水平;全力以赴實現研發創新,為現有業務提供支撐并為未來成功奠定基礎;全力以赴推進澳優“黃金十年”計劃,實現其他營養品業務的整體逆轉以及全球營養事業的發展。
“競爭激烈,我們必須枕戈待旦、全力以赴來做好我們的工作,才有可能在行業快速向頭部企業集中的過程中抓住機會、贏勝未來?!鳖佇l彬說。
湖南具有發展多種農業形態的自然條件,食物資源稟賦優勢明顯,油茶、生豬、油菜、茶葉、淡水產品、柑橘、中藥材等產量居全國前列。但相應的產業位次與資源位次不相匹配,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
2022年12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行2022三湘民營企業百強榜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2三湘民營企業百強榜”,澳優位列第25位,蟬聯食品制造業第一。
資料顯示,此次榜單按照湖南省上規模民營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與上一年相比,本次“百強企業”入圍門檻由17.46億元上升到21.90億元,提高25.43%,并且首次突破20億元,創歷史新高。
2003年成立于湖南長沙的澳優,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得益于湖南良好的營商環境,經過十幾年高速增長,公司目前在全球已擁有9座工廠,形成了覆蓋嬰配奶粉、保健食品、特醫食品、個性化營養品及服務的生命全周期呵護體系。
一枝獨秀不是顏衛彬的目的。近年來,他一直為食品行業鼓與呼,助力湖南省食品行業大發展。
在湖南省兩會上,他表示,從全省實際看,落實大食物觀,做強大食品產業,可在三個領域實現突破。
“一是實現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不匹配的突破,二是實現產業現狀與產業價值不匹配的突破,三是實現食物結構與消費趨勢不匹配的突破?!鳖佇l彬說。
在他看來,湖南具有發展多種農業形態的自然條件,食物資源稟賦優勢明顯,油茶、生豬、油菜、茶葉、淡水產品、柑橘、中藥材等產量居全國前列。但相應的產業位次與資源位次不相匹配,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
湖南省是傳統的糧豬型農業,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是2.55:1,與全國的2.5:1基本持平,但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不到6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農業大省地位不匹配。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上去了,吃好、吃科學、吃健康成為趨勢,食物結構與消費趨勢不匹配。
他建議以現代化為牽引推動產業升級,以優質化為重點推動價值升級,以市場化為引領推動供給升級。
“立足農業大省實際,加快產業優化調整,推動加快向農業強省轉變?!彼硎?,要抓住農業現代化這個核心,做大做強水稻、生豬等優勢產業,打造十大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源頭活水”;緊盯食品工業化這個關鍵,推動“農頭工尾”前延后伸、“糧頭食尾”接二連三,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市場創新主體,實現大食品產業和現代農業協調并進、擴容提質;瞄準三產融合化這個目標,加快實現產加銷、農文旅有機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產業能級。
同時,要堅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方向,構建具有市場優勢的多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產業體系。如實施好“中國糧·湖南飯”“兩茶兩油兩菜”等品牌培育行動,推出一批“湘字號”中國精品、世界名品,實現產業的高質量、高價值發展。
此外,要依托市場力量推進大食物安全供給體系建設。如以開放拓展市場影響力,發揮湖南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RCEP等優勢,大力實施對接粵港澳、RCEP“菜籃子”工程,支持鼓勵企業秉持開放心態和前瞻性眼光,以良好的信譽走出省外、走出國門,開拓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
關注食品行業發展的同時,顏衛彬特別關注湖南民企創新、高質量發展。
他調研發現,隨著湖南省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法治保障的不斷優化,湖南省民企近年來得到大力發展。2022年,民營經濟增加值、民間投資、民企進出口額、市場主體數等有了更大的提升。
但通過分析湖南省民企的整體情況他發現,雖然優勢企業不少,但大多仍以數量擴張、粗放經營、勞動密集、資源消耗等為主要特征的生產模式發展,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程度嚴重。近年由于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的影響,經濟發展內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更由于人口紅利的減退、經濟結構的轉型,不少民企在上游供應能力、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品牌與營銷升級、現代管理迭代、數字化轉型中的能力、資源不足矛盾更加突出。整體來看,與沿海、發達地區仍存在規模上、代際上、能力上的差距,在市州的發展也不均衡。
他建議從社會宏觀面以及企業微觀面做好工作,以實現湖南省民企群體在新時代的新發展。
夯實“穩”的基礎。一方面切實幫助現有正常經營企業解決困難,另一方面下大力氣讓不景氣企業活起來、強起來。疫情前,湖南省不少民營企業是比較耀眼的,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失去了光澤,比如房地產業、服務業、旅游業等行業,建議地方政府根據中央的大政策精準施策,滿貫到位,讓這些行業先活起來,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其他產業的復蘇、重振。
找準“進”的方向。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推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價值鏈的銜接貫通,緊貼消費者、緊貼市場優化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及布局,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群共同繁榮。發揮湖南省高校林立、科研機構眾多、人才儲備多的優勢,通過為國家拾遺補缺、攻堅克難,在機械傳動、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創造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產品和產業來,成為補短板、強弱項的小巨人企業群體。解放思想,充分發揮湖南人敢闖敢干、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發展適合時代要求的新網紅、新業態、新平臺。
筑牢“強”的基礎。從宏觀上完善湖南省的金融生態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融資環境。在企業主體方面,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創新研發投入,主動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在高科技、數字化、智能化、新能源大潮前勇奪先機。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展資源配置和整合,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打造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管治模式,培育優秀企業文化,持續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防控,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