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委書記 池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青白江區作為“一五”時期“因廠建區”“因工興區”的傳統工業城區,近年來,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布局,解放思想、轉換動能、加壓奮進,發揮中歐班列高質量開行和成都國際鐵路港陸港樞紐建設帶來的強磁場效應,集聚了自貿區、經開區、綜保區、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冷鏈物流基地等國家級對外開放戰略平臺,逐漸從“戰略后方”走向“開放前沿”、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高地”,實現了從老工業基地到西部重要的對外開放港口城市的嬗變。
老工業基地轉型成果作為全國城市轉型唯一案例入選聯合國《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面對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形勢,成都青白江區堅持在國家和省、市發展大局中找位置、尋路徑、強擔當。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推動基層落地生根,主動將區域經濟發展融進四川開放格局,在總牽引、總抓手、總思路下匯聚新要素、激發新動能。在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統領下,抓好青白江成都國際陸港重點片區建設,爭創公園城市示范區中內陸開放“示范區”。
拓寬國際國內通道。加快打造以成都中歐班列為主,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為輔的陸海聯動、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著力打通鐵路港對外聯通“主動脈”和區域道路“微循環”,構建高效銜接的綜合運輸大通道。
擴大線路、節點、站點設置,豐富中歐班列全球毛細血管。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推動集裝箱共享中心等一批功能性設施建成投運,全力布局海外倉,深化智慧陸港建設,構建“樞紐+網絡”運行體系,壯大集疏運能力和國際攬貨集貨能力,進一步提升供應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水平。
打造“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成投運國際貿易產業園,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國際供應鏈綜合解決中心。深化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持續做強國際貿易,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
以建圈強鏈思維,力促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布局,突出臨港經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國際供應鏈經濟賦能物流商貿業轉型提升。聚焦國際物流、公共倉儲和分撥中心、供應鏈金融服務、國際貨代及中介服務、平臺經濟、信息服務集成“六大需求”,引優育強高能級平臺型企業。
依托58企服持續構建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健全完善集國際采購、交易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持續提升國際供應鏈服務水平。以中試產業基地建設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突出平臺、材料、創新和龍頭,以制造業發展促進產業建圈強鏈,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三大領域,打造“文瀾智谷”、歐洲產業城和“340科創園”中試產業示范基地,探索發展“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協作模式,構建貫通“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小試中試、產業孵化、生產制造”全鏈條中試產業生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工業的“二次振興”。

池勇調研亞蓉歐國家(商品)館。
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新賽道。以開放合作賦能農業開放發展,深入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深化市州+基地+港區合作模式,推動優質農產品對外貿易做優做強,爭創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中國(成都)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激活消費市場潛力。深化全省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增加二手房、改善性住房供給,用好購置稅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智能消費等新型消費,加快推動西南首個元宇宙數字文旅產業園建成投運,壯大茶百道、蜜雪冰城等消費型總部。高標準建設城廂古城,持續培育亞蓉歐國家(商品)館等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舉辦亞蓉歐跨境商品購物節、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高品質對外交流活動,推動消費引流。
深入推進項目招引促建,搶抓國家專項債提前下達機遇,做深做實項目包裝、儲備、梳理和申報工作,為全年經濟增長提供更有力的項目支撐。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幫助房地產、產業化等各類企業用好政策工具箱,鼓勵支持企業改造提升,擴大技改投資。扎實開展建圈強鏈招商引智“百日攻堅”行動,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進度全過程管控推動項目大提速、以硬考核推動項目快投運。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努力提高發展成果的運用度、顯示度和滿意度。以新發展理念為魂,以公園城市為型,夯實綠色生態本底,建好未來社區、智慧城市,提高公園、綠道、商圈、教育、醫療、養老等公服供給水平,加快建設國際品質生活區,推進城市惠民。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提升行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商旅體融合發展,高水平實施農業對外開放,增加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推動鄉村惠民。啟動大鐵公交化改造,加速成綿高速復線、成南高速擴容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個性化、定制化交通方案,推進交通惠民。
放大青白江對外貿易優勢和產業集聚特點,制定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滿足更多更好的商業需求和就業需求,推進機會惠民。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營商環境5.0版優勢,在政務服務、市場準入、產業服務等方面創新突破,大幅壓減準入準營審批服務事項和時限,努力營造一流的政務、市場和法治環境,推進政務惠民。高標準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對表廣大群眾當下所需、所盼的問題,逐一推動解決,推進直接惠民。